APP下载

初中体育教学有效衔接的思考与实践

2017-09-28唐正东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8期
关键词:探索实践现状

唐正东

摘要:初中体育课的教学实践探索,应将校内课外体育活动辅导和校外体育家庭作业布置的科学有机结合作为良好配合,这样有助于构建中学生校内外身体素质发展,身心健康增强,运动能力提高的体育运动认知实践良性循环体系。

关键词:现状;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96

1、初一学生体育教学的充实和完善,促进与提高的实践探索

1.1开学两周内,考查学生素质、知识、技能基本情况,以查漏补缺

每年新入校的初一学生,大部分来自南京市各区、县,省内各地、市、县。由于各地小学体育教学的不一致性,场地器材等客观条件的局限性,学生身体素质、运动能力水平的主观差异性,这就造成了刚毕业的小学生要按中学体育教学的规定要求上好体育课,因身心实际情况出入较大,彼此都不在同一起跑线上,所以要做到整齐划一,必然勉为其难。因此,根据多年来所招收的初一学生,首先是在开学两周时间内,考查学生身体素质、体育知识、运动技能,全面了解、摸底、掌握基本情况,然后在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该学的学、该补的补、该加的加、该缓的缓,其目的就是查漏补缺,使每届初一任课教师对新生的教学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因为新生的体育教学应有个“过渡调整期”,不能操之过急,注重四个环节的安排与解决。否则,事与愿违。

1.2注重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

教学案例一:在安排最近这两年每届初一学生每一学期的各项教学内容前,我们都要深入学生之中,了解与熟悉学生的兴趣爱好、态度个性、心理特点、实践能力等,针对同一教学内容,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目标,将教学内容分解、分级、分层增减难度,让学生选择性的进行练习,不能一味强求学生必须完成教学内容与任务,真正做到了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虽然每一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都有差异性,但为了学习积极向上与争取进步,不甘落后的共同性都是一致的。学生经过自己不断的实践,在学习中所取得不同程度“成功感”的价值体现,这对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上好体育课,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这是因为学习的“成功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乐趣的催化剂。“成功感”会对每一个人兴趣的产生和保持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体育教师,必须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与运动锻炼的乐趣,发现学生的优点,扬长避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与爱好,这有助于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案例二:在中学体育课中,学生对自己喜欢但还没有学习过的体育运动项目,都有一種强烈的好奇心、好胜心、求知欲,对新异有一定难度的动作很感兴趣。例如男生对当今世界体育第一运动足球和NBA的喜爱,女生因身体形象工程关注度重视对健美操与体育舞蹈的乐趣就充分说明了这些。对没有兴趣、单调、枯燥、乏味,多次重复、无意义、不喜欢的动作和内容比较厌烦。因此,教师应充分抓住学生的心态想法与动机意识,把“二心”和“一欲”带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练习的热情。例如中考体育项目之一,在男生1000米和女生800米跑的教学中,可采用计时跑、让时追逐跑、变速跑、让距跑、越野跑、跟随跑、领先跑等各种变化方法,发展学生耐久跑的素质与能力,这有助于消除中长跑练习中学生的身心疲劳,转移注意力,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1.3制定每学期体育教学的主次目标、理论与实践教学比重、练习项目、练习强度等

1.3.1每学年两学期的教学主次目标。以学生为本,安全健康第一。优先发展提高学生身体基本素质和运动基本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后以发展提高学生身体专项素质与运动专项技能为次要教学目标。

1.3.2理论和实践的教学比重。体育课程是理论性比重占1/3,实践性比重占2/3,两者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的一门学科,包括知识理论讲解和技术实践练习的教学。体育课程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技术要领和技术学习的方法,从而使学生运用适合方法进行体育锻炼,强身健体、缓解自身心理压力与精神负担。在技术教学的同时,进行体育知识的传授是教学的关键,具体的做法:首先通过对学生进行室内体育基本知识理论的传授,结合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与手段,向学生介绍和讲解世界体坛有影响力,适合中学普及与开展的体育运动项目、运动损伤与保健、科学营养膳食、比赛规则与裁判法等体育运动基本知识,使学生建立基本概念,并对此有所认识与了解。其次,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室外体育场地的教学实践课,使学生在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的认知实践过程中,经过对知识与技能的消化与吸收,素质和能力的发展提高,对学习与锻炼由粗浅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有一定层次的理性认识,建立起较为全面与直观的学校体育“三基”的综合基本根基。

1.3.3教学练习项目。第一学期身体素质:仰卧起坐、俯卧撑、单杠引体向上、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

运动技能:50M跑、跳绳、健美操、体操、篮球。

第二学期身体素质:立位体前屈、俯卧撑、4X10M往返跑、双手向前掷实心球、800M跑、1000M跑。

运动技能:足球、排球、60M迎面接力跑、4×100M接力跑、跳高、跳远。

1.3.4教学练习强度。每周三节课的教学内容考虑到男女学生之间的生理差异性,教学练习强度体现区别对待。第一、三节课为高强度练习:男生心率达到130~140次/分钟时的效果最佳,而女生心率达120~130次/分钟时的效果最佳,以提高学生身体大脑神经协调指挥和肌肉用力良好配合、呼吸节奏与心血管循环系统的综合功能;第二节课为低强度练习:男生心率在120~130次/分钟时适宜,而女生心率在110~120次/分钟时适宜,以调整和放松学生疲劳的身心,安全健康第一。

1.4课外体育活动辅导与体育家庭作业布置两者之间科学有机的结合

注重加强校内课外体育活动辅导和校外体育家庭作业布置两者之间科学有机地结合,这是现代中学体育全方位、多元化查漏补缺,有效配合与充实完善初一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校内外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的综合实践,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学会学习,在身体锻炼中学会锻炼,构建学生校内外身体素质发展、身心健康增强、运动能力提高的良性循环体系。例如多年来,我校根据对每届初一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实际水平差异性的调查了解,一是充分利用校内每班每周两次下午第三节课后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采用有针对性对不同层次的水平学生进行分组规范系统的练习辅导提高,以不断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和完善运动能力;二是以家校体育互相结合的方式方法布置安排体育家庭校外作业,每周一、三、五进行计时跳绳,计时仰卧起坐的实践练习;二、四、六进行女生800M跑、男生1000M跑、俯卧撑的实践练习。这不但培养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校外体育锻炼健康身心的良好行为习惯意识,而且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提高身体呼吸和心血管系统功能,增强与完善上肢、腰腹、下肢的力量和速度素质,奠定了初一学生最基本的身心运动能力基础。endprint

猜你喜欢

探索实践现状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