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慕课的人才培养与教学模式的利与弊
2017-09-28佘小莉
佘小莉
【摘要】 慕课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新兴产物,给人才培养与教学模式同时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本文立足于慕课的特点,辩证地从课程形式与内容、学习对象、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认可度、学习诚信、实践教学、道德文化教育、全球文化与本土文化关系等多方面对慕课的利与弊进行阐述。
【关键词】慕课;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大数据
中国分类号:G632
0. 引言
改革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21世纪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海啸席卷而来,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新兴产物—“慕课”凭借其开放性、大数据性等优势而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已然成为教育领域的新焦点。慕课是一柄双刃剑,既给教育改革带来极具吸引力的机遇,也给教师、学生、教育体制等带来巨大的挑战,本文将辩证地分析基于慕课的人才培养和教学模式。
1. 慕课的起源
“慕课”一词是“MOOC”的音译,即“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其英文全称为“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1]2012 年,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等先后设立 Coursera、Udacity、edX 三大网络学习平台,借助互联网向全球学习者提供顶尖的免费课程,在短时间内吸引了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注册用户,因此,这一年被《纽约时报》称为“MOOC元年”,Coursera、Udacity、edX 也被称为“MOOC平台的三驾马车”。 对于我国教育界而言,2013 年是MOOC 本土化之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同年宣布加入哈弗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发起的 MOOC 平台edX。2014 年 4 月 8 日,上海交通大学自主研发的中文MOOC 平台“好大学在线”正式发布,首期共推出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及台湾新竹大学的 10 门中文 MOOC 课程。[2-3] 2014年5月8日,教育部“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平台正式开通,全国高校可通过此平台进行MOOC课程建设和应用。在国际 MOOC 平台积极与高等院校建立联系的过程中,亚洲地区尤其是中国成为了 Coursera 和 edX的关注焦点。
2. 慕课的特点与优势
为何慕课能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全球呢?究其缘由主要是因为慕课以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时代为背景、以学习者的学习心理为出发点,将“满堂灌”“一言堂”等灌输式教育模式转变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多媒体教育模式。
从课程形式上来讲,慕课主要由8-15分钟的课堂演讲微视频构成,它将课程知识点进行碎片化,学生通过在线观看视频来学习课程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若遇到生涩难懂之处,可通过学习小组或在线论坛进行互动和答疑。因此,在慕课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场所由传统的教室转变为任何有网络的地方,教师的主要功能不再是面对面地传道授业,而是转变成知识引导者,学生从被动学习和接受知识转向主动获取知识,教师从主动的“传道授业”变成被动的“解惑”,即“翻转课堂”。
从课程内容来看,慕课的每一个微视频均是一个知识主题,且配有同步练习题及测试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专业基础水平自由分配各个知识点的学习时间,对于难度较大的知识点,亦可反复观看视频以达到透彻理解的程度。
从课程资源来看,慕课的在线开放课程源自国内外一流高等学府,世界范围内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将实现全球共享。慕课的开放性和公开性,将促进教学资源质量的改进和提高,并促进世界范围内的名校、名师、名课“同台竞技”。
从课程学习对象来看,慕课教学的同一门课程学习者人数将不受限制,且学习者将不受学历、基础、专业、地域、年龄等条件的约束,可根据个人需求和爱好,选择感兴趣的课程进行自主学习,[4]这将从根本上打破求学难、求学门槛高的限制,扩大了受教育的范围。
慕课的优势非常明显,然而,慕课是否百利而无一害呢?慕课自2012年初露头角至今,仍然尚未真正大范围推广,其原因何在呢?
3. 慕课的弊端
慕课作为新兴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其在发展和普及过程中,亦因其不可忽视的弊端而受阻,只有辩证看待一个新生事物,方能使慕课之路成长得更快、更好。
从学生角度来看,慕课的弊端主要有三个:第一,慕课的开放性和全球性对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慕课教学资源是全球共享的,众多优质教学资源均是使用全球通用语言—英語进行制作,而英语是华人的第二语言,并非所有人的英语翻译速度和准确度均能达到较高水平,即使是中英对照的双语字幕,学习者亦可能无法流畅学习,因此,如何大幅度、大范围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是慕课推广的障碍之一。第二,慕课资源的丰富性和前后衔接的紧凑性,要求学生能够有较高的主观性和自觉性,慕课不同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深入知识学习,而慕课的学习是基于自发的,需要较强的自觉性方能顺利完成课程的全部学习,否则,会出现注册率很高但通过率很低的情况。第三,慕课是在线进行的,现今网络资源鱼龙混杂,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有足够的意志力将注意力集中于课程学习,自觉“屏蔽”掉网络中的“灰色文化”,否则可能造成无法理解课程内容,无法完成课程学习,反倒网络成瘾的可悲局面。
从教师角度来看,基于慕课的人才培养和教学模式将仅允许少量顶级教学工作者有机会站上讲台讲授课程知识,而大部分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职能将在一定程度上缺失。显然,顶级教师的优秀教学视频是当代学生学习的优质资源,但是世界是不断发展的,知识是不断更新的,慕课“明星教师”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是否就是行内的最前沿动态和方法技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教学和科研模式是否能够保持可持续发展态势?如何评判一位教师是否有资格作为慕课的“主演”?这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从人才培养质量来看,基于慕课的优质教育资源,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人数将大幅提升,故理论上人才培养质量将有大幅度提升。但是,当所有学习者均是通过同样的途径和模式来学习时,如何辨识拔尖人才呢?尽管众多学习者的学习行为所形成的大数据能够帮助发现学生的认知规律,但同时也会埋没优秀学生。众所周知,面对面的课堂讲授,是人与人的直接交流,教师可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判断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水平,以便因材施教,培养出具有突出个性的各类人才。因此,慕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但是在培养拔尖人才方面却并非良策。endprint
从社会认可度来看,慕课教学具有学分认证制度,当学习者达到课程学习要求后,会颁发给学习者证书,但是慕课教学是基于互联网的教育,学习者的所有学习过程均是在线完成的,那么,如何保证学习者的学习诚信呢?即如何有效管理学习过程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教师的监督尚且还存在作弊的情况,在无人监督的在线学习过程中,又如何杜绝弄虚作假的情况呢?诚信问题是基于互联网教育的普遍问题之一。
从实践教学来看,对于工科类专业,很多课程均需要学生动手做实验。那么该模块用慕课教学如何来实现呢?如果是将慕课与课堂教学相结合,那么如何在尊重学生的学习自由情况下来控制所有学生的慕课学习进度基本保持一致呢?如果通过学生课下完成实验,课上展示成果的形式进行实践教学,那么如何解决实践学习中遇到的各式各样的实际问题呢?就电气工程类专业来说,很多实验或设计性课题的完成均是在真实的电力环境下完成的,又如何保证实验条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呢?这些均是基于慕课的人才培养和教学模式需考虑的问题。
从“育人成才”来看,慕课教学更多的是传授专业知识,那么基本的社会和生活常识,以及与人面对面的沟通交流能力,又如何培养呢?有道是“先成人,后成才”,如何将“成人”或者“育人”之大学职能之一在慕课教学中体现出来呢?没有了学校氛围和人文环境的熏陶,没有学生之间的直接交流和学习,没有了教师潜移默化的“表率”影响,学生是否能够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呢?
从文化全球化和文化本土化来看,慕课的竞争不仅仅是学术知识的传播、交流与学习,其教育背后的文化、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亦是值得关注的重要因素,这是由慕课的全球性决定的。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 在任何时代,高等学校的教育都是传承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维护国家主流价值观的重要阵地,政府和主流社会都会千方百计地牢牢掌握教育的主导权和领导权,如果丢失了教育的主权,就等于把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拱手送出。[5]慕课的开放性和在线性,给了学习者以足够的选择自由,但是,如何保证学习者具有较高的文化判断力和鉴赏力,以避免潜移默化地受到他国政府的价值主张或文化影响呢?如何保证经济和文化强势的国家不向弱势国家渗透和入侵呢?如果在国际形势很全球文化的熏陶下保证本土文化的传承呢?
4. 结语
慕课带来了一次教育变革,也孕育和催生着高校人才培养与教学模式的新常态。面对慕课时代的机遇和挑战,我们需要理智、辩证地看清形式,透彻剖析基于慕课的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学模式的优势和不足,在加强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将中国的教育特色与全球性的慕课时代有效结合,探求一种既符合我国教育现状,亦与教育新形势接轨的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改革方针和政策。
参考文献
[1]李梁. “慕课”背景下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问题逻辑视角[J].中国高等教育.2014.2: 37-39.
[2]花宏艳. MOOC 浪潮来袭与中国大学的应对策略[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31(2): 68-69.
[3]陈积常. MOOC: 一种课程学习新的互动模式[J].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5.28(1): 143-145.
[4]赵玉成,高亚楠,赵慧明. 新兴慕课课程特点和优势分析与探讨[J]. 课程教育研究. 2015.1:231-232.
[5]汪明,张睦楚,庞立场,贾彦琪. 论我国高等教育的时代遭遇及其应对[J]. 未来与发展. 2015.1:61-6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