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预习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

2017-09-28马志明

教育界·上旬 2017年6期
关键词:预习结合小学语文

马志明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创新,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经不再适用于如今的课程需要。在课堂上要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做到课堂高效学习,教师在课下需要指导学习做好预习的功课。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预习;结合

如今新课程的改革不断深入,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在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适当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如今的小学生生活在一个科技与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他们的思想比较独立,虽然教师在课堂上认真教学,但是认真听讲的学生越来越少。所以说,如今教师的教学重点不再是一味地进行课本知识的讲解,而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创建高效的课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前的预习是不容忽视的,预习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它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预习这一环节是相当重要的,它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如今的小学语文教学预习现状是,许多语文教师在教导学生进行预习时只是读读课文,并没有在本质上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预习是至关重要的。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每一节课所讲的内容都非常多,而且为了改变一些教学模式,教师所讲的内容也不完全是按照课本上的顺序来进行的。因此,学生在没有预习时,听到教师跳过所讲的内容会觉得很陌生,把握不住教师所讲的内容。学生在经过充分的预习之后,就会对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不再陌生。通过有效的预习,学生能对教师所讲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可以在课堂上和教师进行互动,从而充分地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对于其今后的生活和学习都有着巨大的帮助,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小学语文预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預习操作性不强

在小学语文预习环节,教师在布置了相应的预习作业后,学生只是片面地读一读课文,对于教师提出的预习问题也只是按照规范的作业来完成,并没有融入自己的思想进行预习。当有些教师只提出要预习课文,并没有提出问题的时候,学生往往都会失去预习的目标,不知道该怎么进行预习,更没有好的预习方法。这样,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不能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只是一味地用完成任务的标准来衡量对课文的预习,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更有甚者还会养成处事草率的坏习惯。

(二)预习方式不当

在预习中,教师通常会让学生在一个预习本上记录在预习课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种方式无疑是可行的。但是这种方式在预习的过程中偏向于程序化。小学语文是一项复杂且多变的课程,学生要学习的知识很多,在预习过程中并不只能依靠在预习本上写出课文讲了什么,通过课文的朗读学习到了什么或者对一些生字词进行拼音标注这些方面来做预习。因为这些方面太注重形式,太刻意,没有灵活性,用这种方式进行预习,只会让预习停留于形式,并不能在本质上起到很好的效果,更有甚者会让学生对预习产生厌烦心理。

(三)教师缺乏对预习的指导

如今小学语文教材涉及的知识比较多,范围较广,教师所教授的知识比较多,所以就会加快教学速度,只注重知识的教学,从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忽略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指导。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没有得到教师的指导,失去了预习目标,预习效果并不明显。另外,教师在学生预习后,也没有时间对学生预习的情况进行检查,也没有对小学高年级和低年级的预习提出不同的要求,只是在一味地套用传统的预习模板对学生提出相应的预习要求,严重阻碍了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

(一)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学生反映预习之后没有效果。这是因为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没有运用好的预习方法。教师需要教会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使学生明确预习目标。其一,教师需要教会学生标明自然段。教师教导小学生预习课文时,让他们在课文的每一段前面标上相应的数字,从而对一篇陌生的课文在结构上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这样,在之后的教学中教师便能与学生有一个良好的沟通。其二,教师还要教会学生一定的朗读方法,让学生在朗读语文的过程中把不认识的字和词语标出来,在进行全文朗读时,把难读和难懂的地方多读几遍,加深记忆。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够陶醉在优美的课文中,进而激发自己的学习情趣。在预习时可以用画横线的方法把不懂的字和词语画出来,然后查阅工具书,将查到的字词理解写在书本的一侧,便于自己的反复记忆,在某些字词在查找字典后依然难懂的情况下,学生可以标明双重记号,并在课堂上向教师提出自己的疑问。其三,教师还要教会学生查找资料的方法。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会借助字典等学习工具,还要查资料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通过有效的预习为高效的课堂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师编写有效的预习提纲

因为小学生的年纪小,对于学习往往缺乏自主意识,教师在教会学生自主习时还要适当引领学生进行预习。教师需要向学生布置预习课文的家庭作业,编写合适的提纲帮助学生进行预习。例如,在二年级课文《看雪》中,教师编写课前预习提纲:(1)认真读课文三遍,借助拼音认识课后的生字,并将每个生字抄写五遍;(2)预习课文,找出课文中描绘看雪的场景,并标出来;(3)请问你对文中的看雪有什么样的感受?在五年级课文《将相和》中,可以编写如下预习提纲:(1)课文为什么要以“将相和”为题目?(2)文中前两个小故事与第三个故事虽然是独立的,但是在本质上是否存在什么样的联系?

在小学六年级,教师要培养学生在课文中观察事情双面的能力,安排学生进行预习。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可以根据文章的特点,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通过编写提纲,给学生布置合理的预习方案:(1)对文中句子进行理解:“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一句话通过简短的语句描写,是用特别的方式对“我”进行了怎样的教育?(2)“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一句话运用了一语双关的方法,在解答了“我”的问题的同时,还表明了鲁迅先生什么样的心理情感?(3)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你对鲁迅先生所拥有的精神境界有一些什么样的感受?写在课本文章的结尾处。endprint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学习伟人优秀的品质。例如在四年级课文《黄继光》一文中,就可以编写如下预习提纲:(1)阅读全文,谈谈你对黄继光的认识;(2)在本文中,你学习到了黄继光作为国家战士有怎样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3)对课文进行赏析,如句子:“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他举起右臂,手雷在探照灯的光亮中闪闪发光。”从这一句话中我们可以认识到黄继光为了祖国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想对这些人民烈士说的吗?

(三)教师用合理的方法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在课堂上教师提出了预习问题之后,学生讨论之后回答,这种预习的检查方法用多了会让学生产生侥幸的心理。所以说,教师在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时,要不时地改变检查的方法,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设置不同的检查方法。例如,在检查《观潮》《桂林山水》《小桥流水人家》这些课文的预习情况时,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中描写景色的部分进行点评,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熟练度,在学生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让家长参与到学生预习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良好的教育需要学校和家庭来进行共同维持,在小学教育中家庭教育更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给学生布置预习的作业后,就需要家长对学生进行监督,家长与学生一起对预习的课文查找相关的资料,通过资料的预习,家长还可以进一步查看学生预习的成果,检查预习情况。另外,家长还可以对学生的预习进行引导,对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良好的预习习惯进行适当的表扬,进而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四、总结

总的来说,预习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需要把预习这一环节重视起来,让预习成为每个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掌握学习的方法,还能够培养创新思维,养成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激发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的预习是开展高效课堂的基础。因此,教師需要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培养学生高效预习的能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郭立娟.课前有效预习能提高课堂效率——对冀教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探索[J].学周刊,2017(04):122-123.

[2]张玉琴.课前有效预习提高课堂效率——冀教版小学语文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36):279-280.

[3]谢晓花.小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预习技巧[J].华夏教师,2015(03):36.

[4]张兴文.寻找“教”与“学”的契合点——浅析小学语文预习后课堂的教学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4(20):41-43.

[5]陈敏会.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有效预习[J].学周刊,2014(08):80.

[6]刘召香.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J].赤子,2014(03):164-165.endprint

猜你喜欢

预习结合小学语文
例谈自主识字的有效方式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浅谈职高生的数学课前预习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带来的双面性效果分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