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促进普惠金融与金融扶贫发展
2017-09-28黄国平
黄国平
金融科技与互聯网金融凭借技术创新和理念创新、操作高效率和运营低成本以及信息获取及数据分析优势,为中国普惠金融与金融扶贫的破题与发展提供了可行之路。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孟加拉乡村银行总裁尤努斯教授曾明确指出,获得信贷是最基本的人权。中国金融发展的不平衡,金融“普惠性”远未实现的现实是中国经济发展包容性不足问题在金融领域的体现。解决包容性不足问题,“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目标已经成为十八大以来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普惠金融,促进金融扶贫”,既是提高经济增长包容性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也是实现经济增长包容性的应有之义。金融科技与互联网金融发展则是为完善现有金融体系、促进金融扶贫,提升金融普惠性,实现“获得信贷”的重要工具。
我国普惠金融和金融扶贫现状
经过我国金融业的不懈努力,我国许多企业和个人都已获得了充分甚至有时是过度的金融服务,但同时也有很多普通居民目前仅能获得有限的金融服务,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弱势群体甚至还得不到最基本的金融服务。农户由于抵押物不足、融资额度小、信息获取成本高、风险高等特点,传统金融机构不愿向此类客户贷款,存在着需求不能满足的情况。中国农村家庭正规信贷的可得性为27.6%,低于40.5%的全国平均水平。在未能获得银行贷款的农村家庭中,有62.7%的农村家庭虽然需要资金但是没有向银行申请;有9.8%的家庭虽然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但却被拒绝。由此可见,我国普惠金融和金融扶贫事业发展与促进仍然任重道远。
近年来,随着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以阿里、京东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结合自身优势纷纷涉足“三农”的跳跃式发展,为金融科技与互联网金融的普惠性和金融扶贫的有效性提供了佐证(阿里巴巴的农村淘宝战略卓有成效,已经在全国29个省份300余个县开业;同为电商巨头的京东提出了解决农业问题的“3F战略”,目前京东乡村推广员人数已达到27万人,覆盖27万个行政村,京东县级服务中心超过1500家,京东帮服务店布局超过1500家)。作为传统大型商业银行的典型代表,中国银行在总结多年扶贫经验的基础上,今年也正式向社会推出“互联网+公益”扶贫工作新模式,发挥商业银行整合社会资源的优势,利用公益理念、“互联网+”思维,借助市场力量、政府支持、金融技术,开发了“公益中行”精准扶贫平台,帮助更多的贫困户走上自力更生之路,实现脱贫致富。
发展普惠金融,促进金融扶贫,不仅要打破长期以来实行的禁止非金融机构之间发生信用关系的桎梏,放开民间信用,更是要大力发展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金融。普惠金融之所以难以发展,客观上存在着成本高和结构化信息不易获取等难以逾越的技术障碍。金融科技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恰恰提供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渠道和手段。通过改变交易的基础设施,金融科技与互联网使得交易成本大大降低,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快捷、低成本地进行交易;同时,金融科技与互联网金融还突出了个体特有的需求,有效实现了所谓“私人定制化”;另外,大数据、云计算、社交网络、搜索引擎等现代金融科技手段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金融业获取大众有效信息的渠道。
金融科技促进金融扶贫和普惠金融存在的问题
金融科技与互联网金融促进我国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和金融扶贫工作开展无疑是合理途径和发展趋势,然而其有效性是需要前提条件和基础的。目前,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金融在服务和促进我国金融扶贫和农村普惠金融开展方面还存在诸如服务对象、基础设施、金融监管、人才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和不足。
在金融服务对象方面。农民等在地理上受到排斥的人群不仅存在金融知识不足、接受能力差等问题制约,而且也存在着对象本身的信息片面和不足问题。金融服务交易和资金安全性是弱势群体尤为关注的因素,相较于城市人群而言,农村地区居民金融知识和认知能力尤显不足,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较弱。同时,当前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金融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金融服务的质量参差不齐,诈骗事件层出不穷,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农户对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金融的不信任感,观念上存在着对这种新型金融服务形式的抵触情绪。同时,也正是这种金融知识和观念认知上的不足,对农村地区的金融信息和数据获取和整理更为困难。尽管农村金融服务需求确实存在,但过于分散和片面,需要积累大量的数据和信息,而这种数据和信息积累是漫长的过程。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金融交易主要依靠客户提供的身份证明、财产证明、缴费记录、熟人评价等信息评价客户的信用。在农村地区,这些信息不仅更易造假,同时更加片面,容易给信用评价提供错误依据,无法全面了解客户的信息。
在金融服务基础设施方面。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无论在质量还是数量上均存在较大差距。虽然近年中国农村地区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投人较大,网民数量急剧增加,电脑与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呈现较大幅度提升,但与农村居民的庞大基数相比,这一比率仍然较低。至于,农村地区金融信息服务的软件基础设施上更不容乐观,目前政府间合作不强,未能实现征信系统的对接,各自形成信息孤岛,信用信息评价体系缺乏整体规划,农户信用信息缺乏统一的共享平台。目前,虽然我国在中央层面上已经出台了《征信业管理条例》等法规,但结合各地实际情况的地方性法律和规章却很少,大部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缺乏可落地和可操作的法规章程,导致中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进程缓慢,也进一步阻碍了农村信用环境的改善。
在金融监管方面。金融科技与互联网金融监管构建尚未建立,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并存在缺失。《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指导意见》的出台为实施具体监管、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指明方向;《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的正式发布为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提升互联网金融效率提供了政策和制度保障;《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实施为维护互联网金融稳定,优化互联网金融生态环境提供了手段和方法。但是,我国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金融监管领域系统性和实质性的法律规范和制度仍然欠缺,当前监管办法和手段的实施效果也有待观察。至于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金融在服务“三农”过程中更是由于涉及的对象较多,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部门协调、政策冲突、措施重叠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明确和完善。endprint
在金融服務的人才建设方面。促进农村地区金融扶贫和普惠金融发展的人才培养和教育严重不足,导致大量信息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开发。由于农村地区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加之农村地区金融教育和信用体系建设缺乏持续的资金、人才和技术投入,他们对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金融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从事金融服务的理解和认知能力普遍不足。某些农村地区互联网金融平台缺乏金融合规意识,甚至存在着利用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金融概念从事“伪创新”,创新缺乏实用性,业务流程不健全,创新脱离实际经济场景,无法解决金融痛点,阻碍了利用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金融促进金融扶贫和普惠金融发展的力度和广度。
对策建议
本着提高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参与度和认知度,针对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金融在促进我国普惠金融和农村金融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第一,充分利用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金融理念、技术和手段,深化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强化农村地区金融科技和金融服务的启蒙教育。以金融科技和互联网技术为手段,以有效增加农村金融资源供给为主线,以促进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和金融扶贫工作发展为目标,深入推进农村金融组织创新、机制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加强金融服务支撑体系建设,推动金融资源向“三农”、小微企业和基层倾斜。同时,各地政府和监管部门应制订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工作计划,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途径普及金融知识,宣传金融科技与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政策,总结当地金融科技与互联网金融发展案例,通过树典型、搭平台等形式促进农民正确认识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金融,为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地区的发展铺平道路。
第二,加大农村地区征信体系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以政府引导、市场参与的方式进一步扩大其投资规模,尽快实现网络、基站等基础设施在广大农村地区的全覆盖。各地政府和金融部门必要时可通过财政补贴方式降低农民使用网络和手机的成本,鼓励贫困农户使用网络和手机,为推进农村地区金融科技与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提供有利的硬件条件。同时,加快农村征信体系建设,开展农村信用体系标准化建设的宣传和引导,鼓励各地尽快制定农村信用体系行政规章或地方性法规,建设适应互联网金融和大数据征信业务开展的信息共享机制和平台,鼓励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打造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为农村客户提供信息、资金、产品等全方位金融服务。
第三,转变普惠金融和金融扶贫工作方式,完善农村地区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针对我国普惠金融事业和农村金融扶贫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在中央层面上,建立更加有效的“一行三会”联席会议制度,必要时可将公安、工信部等单位纳人联席会议,强化对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金融的全方位监管,为实现跨产品、跨市场、跨机构的全方位多维度监管提供组织保障。各级地方政府,充分利用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金融技术和理念,深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推动本地金融机构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定位。地方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要逐步淡出行政管理,强化服务职能。 同时,针对当前我国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和制度的不完善现状,各地政府和金融管理部门应因地制宜地制定地方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金融管理法规,以规范和促进本地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金融发展。
第四,规范发展普惠金融和农村新型金融组织,创新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各地政府积极利用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金融理念和技术,探索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有效途径,稳妥开展新型农村金融互助合作机构和农村小额信贷组织发展,持续向农村贫困人群提供融资服务。同时,引导本地金融机构采用金融科技新技术和新理念,针对小微企业、贫困农户等特殊群体,量身定制和开发金融产品和服务,增强对弱势群体的金融扶持力度,实施精准扶贫。
第五,提升金融机构科技运用水平,降低农村居民融资成本。各地政府和监管部门要鼓励和督促各类金融机构规范收费、合理定价,提高金融服务收费信息透明度,充分发挥金融科技和大数据征信在利率市场化定价方面的优势和特点,加强对金融机构利率的引导,抑制融资成本不合理上升。规范和引导金融机构,采用金融科技和互联网技术手段,合理下放贷款审批权限,提高贷款审批效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投融资研究中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