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金融科技的共赢生态圈
2017-09-28张兴荣范书宁
张兴荣+范书宁
当前,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正在对人类社会带来难以估量的作用和影响。银行与互联网公司作为我国参与全球化竞争程度较高的两大主体,一举一动备受瞩目。银行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并非新事物,从2004年起,11家银行与阿里巴巴、7家银行与腾讯、7家银行与百度、5家银行与京东先后开展战略合作。但近期的合作呈现多个新特点:一是合作密集。特别是集中签约,较以往的零散合作呈加速趋势。二是规格更高。双方主要高层参与,对合作更重视。三是层次更深。相对以往泛泛的战略合作,明确圈定具体领域开展深入合作。四是焦点一致。相比早期的电子银行、电子商务和营销渠道等方面合作,金融科技成为各方的合作焦点。
因此,全面分析银行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历程、逻辑和未来趋势,对于银行业把握时代潮流、抓住发展机遇、抢占竞争先机、防范潜在风险,主动构建金融科技的共赢生态圈具有重要意义。
“银—网”合作历程及战略动因
银行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2004~2009年的蜜月合作期,2010~2015年的跨界竞合期,2016年至今的共识联手期。
第一阶段(2004~2009年):蜜月合作期
这个阶段以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合作为代表。在这之前,银行和互联网公司的交集较少,特别是就大型商业银行而言,互联网公司一般只是分行级普通对公客户。银行为互联网公司提供支付结算、资金托管、现金管理、工资代发等常规的公司金融服务。随着支付宝、财付通与各行分行合作开通支付商户,推出快捷支付,“银—网”合作陆续拓展。2004年,工商银行与腾讯签署电子商务战略合作协议。2005年,招商银行与阿里巴巴签署银企战略合作协议。农业银行、建设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中国银行等跟进,合作内容涉及网上银行、电子支付、联名卡、营销等领域。
第二阶段(2010~2015年):跨界竞合期
这一阶段,“银—网”合作从传统的资金结算逐渐向网络授信、投融资、理财、直销银行、互联网技术等方面延伸。如招商银行、建设银行、浦发银行、北京银行与腾讯,交通银行、民生银行与阿里巴巴,兴业银行、中信银行与百度的合作等。
期间,“银—网”跨界竞合同样风生水起。一方面,银行、保险、券商等传统金融业机构开始互联网金融的布局谋篇。大型商业银行纷纷设立网络金融部,启动互联网金融平台战略;大型保险公司斥资成立电子商务公司;券商亦将互联网金融创新业务作为盈利的突破点。另一方面,互联网公司跨界布局加速。典型事件有,“三马”卖保险获批;阿里成立小微金融集团,推出余额宝、收购天弘基金股权;微众银行、浙江网商银行等民营互联网银行成立等。在此阶段,银行与互联网公司在合作与竞争中网络金融业务取得了快速发展。
第三阶段(2016年至今):共识联手期
经过多年的合作探索之后,银行和互联网公司都对自身优劣有了明确把握,使得合作成为主基调。一方面,传统银行具有特定的优势,体现在:庞大的客户基础,特别是大客户基础;长期业务数据积累,包括准确的客户信息、贷款行为、公积金流水,以及业务过程中的大量非结构化数据;经营历史长,信誉高,风控体系成熟,监管合规体系较为完备,IT系统基础架构稳定完整。另一方面,互联网公司在构建网络生态、商业和社交场景等方面具备优势。基于自身掌握的社交、购物等关键场景,在流量基础上探索出各类场景化的金融服务,极大地增加了消费者的黏性,潜在客户群体巨大。基于优势互补,联手合作成为双方共识。
同时,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加速了“银—网”合作。2016年,美国出台国家人工智能研发战略规划。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快速跟進。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优势。摩根大通宣称开发了一款金融合同解析软件COIN,利用人工智能将原先律师和贷款人员每年需要36万小时才能完成的工作缩至秒级。这一系列事件激发全球金融业对金融科技的热情。
在金融科技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银行与互联网公司均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双方互相学习、合作是自然而然的选择。于是,建设银行与阿里巴巴、工商银行与京东、农业银行与百度、交通银行与苏宁等,开始围绕金融科技进行技术和业务场景的双重合作,我国金融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金融科技兴起背景下全球“银—网”合作情况
金融科技(Fintech)代表着金融和科技的深度融合,其内涵和外延十分丰富,既涉及支付、结算、网络贷款、数字货币等金融领域,也涉及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生物识别、加密等八大主流信息技术,还会延伸至技术和业务结合的智能投顾、智能合同等众多领域。随着金融科技的广泛应用,在一些金融业务关键环节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应用,将有望创造出全新的、更有效率的商业模式,解决很多当前金融业务模式不能解决的问题。
金融科技公司的发展与实践
美欧金融科技公司发展情况。美国是互联网和金融业都最为发达的国家,但目前金融科技公司未形成强大的金融生态。究其原因:一是美国的科技、金融等支柱产业市场化程度高,产业根基深厚,相互融合制衡,难以互相颠覆;二是美国相关金融监管体系成熟,金融机构大而强,会采取投资、并购等方式吸收科技创新,金融科技公司难有颠覆性机会;三是美国的科技企业利润相对较高,且有着聚焦和专注的传统风格,并不热衷跨界做金融,谷歌、亚马逊等科技巨头尚未成为金融科技生态圈的主力。
美国金融科技主要是应用云计算提供基础支持,利用大数据、移动互联技术为客户提供低门槛金融服务,满足传统金融机构无法满足的市场需求,建立和发展传统金融业务所不具备的渠道方式,成为传统金融的重要补充。目前有大大小小的金融科技公司1300多家,提供借贷、投资理财、支付和风险管理等金融服务。例如:Kensho是一家量化投资大众化公司,旗下产品Warren利用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提供金融分析,寻找事件和资产之间的相关性,在数分钟内自动化完成事件对资产价格影响的预测,正在改变现代金融投资行为,成为金融市场的利器。从产业聚集来看,绝大多数金融科技公司聚集在旧金山硅谷一带,而传统金融机构的总部多集中在纽约曼哈顿。endprint
在欧洲,金融科技的发展在欧债危机后逐渐受到重视,成为金融科技公司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尤其是英国,英国政府一直大力支持金融科技公司的发展,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金融科技中心,英国有超过5万人就职于金融科技公司,规模大于硅谷和纽约。根据埃森哲统计,整个欧洲地区对于金融科技公司的投资中,半数流向了位于伦敦的公司。据Tech.eu的调查研究,金融科技已连续3年成为最受投资者欢迎的垂直行业,投资成交量排名第一,在增长最快的50家欧洲科技创业企业排行榜中,金融科技公司的比重逐年上升。
金融科技在支付、资本市场、区块链以及监管科技方面的解决方案已经受到更多国家和地区、资本市场的高度重视。金融科技公司在科技和金融交叉领域进行创新,一些产品的目标客户是企业,一些则专注于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服务,在消费银行、网络转账、中小企业银行投融资管理等方面高速成长,推动金融业的革新和发展。例如:P2P金融服务初创企业TransferWise(英国),提供低费率的外汇兑换服务,支持39个国家的货币转账。Adyen(荷兰)为企业客户提供在全球任何地点付款的单一解决方案,年处理业务总额超过500亿美元。由法国巴黎银行、卢森堡银行、法国信托局等七大机构联合创建的LiquidShare(法国),借助区块链技术降低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交易成本。
我国金融科技公司发展情况。我国金融科技正在逐渐向金融与科技深度结合的方向发展,相关投资居全球前列。据埃森哲研究,2016年全球对金融科技的投资攀升至232亿美元,其中中国金融科技投资达100亿美元,约占43%。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文章指出,从体量规模上看,中国是全球金融科技领域的绝对主导者。
从业务布局来看,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京东、小米等,是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的主力。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生物识别等技术开始与金融业务深度结合,从专注于线下前台业务的线上迁移,向大数据风控、智能投顾、票据记账、底层安全等中后台延伸。互联网公司借助科技手段,在各种生产、生活场景中植入金融应用,打造各自的金融生态系统。例如:阿里巴巴特点是整体布局,自建为主。蚂蚁金服是阿里旗下的小微金融集团,已拿下保险、证券、银行、基金等核心金融牌照。腾讯的特点是参股控股,合作为主。腾讯在互联网金融的布局主要以投资和入股金融科技公司为主,广泛投资基金、券商、保险、P2P等金融领域。百度的特点是技术投入,广泛参与。百度在用户行为大数据分析以及人工智能领域占据技术优势,先后与多家传统金融企业合作,共同发起设立百信银行、百安保险等。
银行金融科技的发展与实践
国际银行金融科技发展情况。国际银行业主要通过三个方式介入金融科技发展:一是直接投资金融科技公司;二是在银行内部开展金融科技创新;三是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改善客户体验、获取更多的客户。其中,直接投资金融科技创新公司是主要方式,国际大型银行和所属的风险投资机构,一直都是金融科技生态系统中活跃的投资者。
以美国为例,目前脱颖而出的杰出金融科技公司,背后都有美国银行巨头的身影。自2012年以来,管理资产规模前10位的美国银行,投入36亿美元参与了56家金融科技公司的72轮风险投资。按投资金融科技公司的数量排名,花旗银行、高盛和摩根大通是最活跃的三家机构。其中,花旗银行参与22家公司30轮风投,高盛参与25家公司31轮风投,摩根大通参加13家公司14轮风投。例如:高盛(美国)关注支付领域,近5年在支付领域参加8轮总共5.7亿美元投资,其1/3的员工是计算机工程师,约有9000人。摩根大通(美国)2017年将投入96亿美元并聘用专业技术团队专攻大数据、机器人和云基础设施。
我国银行金融科技发展情况。我国银行一直是科技创新的先行者和践行者,经历了电子化、信息化的发展阶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国银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6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离柜业务率已达84.31%,主要电子交易笔数替代率平均达到72.1%。
具备条件的银行倾向于采用搭建综合平台的方式助力业务转型。中国银行推出中银易商、中银开放平台,推动了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工商银行推出E-ICBC互联网金融平台,包括“融e购”电商、“融e联”即时通讯和“融e行”直销银行;建设银行推出善融商务,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农业银行推出互联网金融磐云平台,为用户建立起弹性信贷政策;交通银行推出基于移动化、社交化的客户全生命周期的智能服务平台,对原有渠道和流程進行了大幅度的优化和重新构建;平安银行建立互联网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橙E网”,为中小企业提供免费ERP、电商和在线协同SAAS云服务等。
从发展情况来看,金融科技的应用已渗透到包括资产端、资金端、过程风控、支付清算结算等全流程的各业务环节,部分场景出现了重大变革。例如:人民银行推出基于大数据分析等多项技术的反洗钱监测分析系统;邮政储蓄银行通过移动互联技术尝试解决普惠金融的“最后一公里”的服务问题;招商银行推出智能投顾;华夏银行尝试借助物联网技术,实现IT精细化管理……越来越多的银行在金融科技方面破冰前行。
金融科技发展趋势展望
从长期看,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将不再简单依靠市场营销、经验决策,必须要依靠智能决策、控本增效,通过精细化、集约化发展才能保持竞争优势,金融科技为传统银行转型提供了科技手段和技术支撑。同时,随着监管的进一步强化,互联网金融从无序生长到有序发展,风控基础薄弱等短板将日益突出,与银行合作能够增强互联网金融的稳健性。因此,无论是业务还是技术层面,银行与互联网公司合作大于竞争。科技占优的互联网公司可以将科技融入更多业务场景,从而推动科技自身的进化,增强自身竞争力;而金融业务占优的传统银行,可以通过与科技的结合,推动自身的转型发展。
我们认为,未来3~5年,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三大核心技术将成为银行与互联网公司合作的优先领域,并实现突破性发展。endprint
第一,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强烈需求的共同驱动下,人工智能加速发展,正在引发链式突破,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在传统的技术模式下,金融行业往往只能对大客户、高净值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而对绝大多数客户只能提供标准化服务,普通大众客户的体验不佳是普遍现象。人工智能可以极大地提高银行运营的效率。在前台,人工智能技术将可以直接用于服务中高端以及普通大众客户,满足各类客户的定制化业务需求;在中台,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支持授信、各类金融交易和金融分析中的决策;在后台,通过风险模型分析,人工智能可应用于信用评级、风险准备金、反洗钱等风险控制领域,实现风险管理的精细化。目前,人工智能的实时分析、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视频及图像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生成、虚拟助手、机器人及自动化处理等技术,广泛应用于分析、交易、投顾、营销、风控、辅助等方面,在个人金融、公司金融、金融市场板块初具规模。
第二,大数据技术的深度应用。应用大数据技术,银行将能够更加全面地掌握客户的行为及需求,推动银行精准营销的落地,还可对客户的交易信息和行为轨迹进行实时监测,实现更全面的风险防控。此外,大数据还可用于个人征信等一系列场景,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还将更多地应用于趋势分析、智慧决策等。
第三,区块链技术的逐渐落地。区块链是从比特币底层提炼出来的,本质上是一种分布式记账技术。区块链技术应用更接近金融信用的本质,理论上能让交易双方在无需借助第三方信用中介的条件下开展经济活动,以智能合约为核心理念,将法律、合约、规则等通过区块链数字化。在支付清算领域,可实现快速且低成本的跨境支付;在身份验证领域,可实现跨国信息共享机制;在票据和供应链金融领域,可大大减少人力投入。基于独特的政治和经济环境,欧洲对区块链技术的推进力度最大,在数字票据、国际支付等方面已有成功应用。
此外,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生物识别、加密等金融科技的應用,将继续对金融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金融科技的基础设施是数据,应用场景是金融业务。站在合作双方的角度看,最大的驱动力是金融科技赋予客户服务的想象空间。
一是智能“获”客。商业银行独立的用户体量与互联网公司的用户规模相距甚远。例如,微信月活跃用户为9.38亿人,QQ月活跃账户为8.61亿个,支付宝月活跃账户3.53亿个等。银行与互联网公司开展战略合作,通过发行联名卡、虚拟账户等方式获客,将可能扩大用户体量,拓展金融业务空间。
二是存量“活”客。传统银行尽管拥有一定的客户规模,但受限于割裂的数据、单一的业务、传统的营销手段等因素,客户活跃度不高,很多账户为休眠户,对收入的贡献度较低。与互联网公司合作,通过嵌入场景、丰富数据、多维度画像等,银行可以减少金融产品抵达终端用户的路径,激活休眠客户,提升用户黏性,而互联网公司则可以对接银行广泛的金融产品与服务,真正实现普惠金融。
三是构建客户全景。银行的数据量巨大,但数据的集中存储成本高昂,且各种数据是割裂的,格式五花八门,难以统一调用,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数据对银行来说是负担。金融的本质是风控,风控的核心是技术,银行的转型要做的就是打通数据,将数据进行挖掘和整合。互联网公司之所以能够快速地完成风险审批、贷款申请等服务,正是基于大数据驱动的技术创新。银行与互联网公司合作,可以补全客户数据管理的短板,建立客户数据间的关联关系,形成对客户特征的多维描绘,对客户投资行为、风险偏好的自动评估,实现个性化、集成化产品与服务推荐,变负担为金山,将数据转化为盈利。
四是丰富应用场景。金融科技的核心是应用场景,技术只是实现应用场景的一种方式。互联网公司在支付、借贷、众筹、交易、投资、数据、安全等领域场景相对丰富,与互联网公司合作,可以弥补银行在场景、营销、数据积累以及新模式探索上的短板。同时,银行由于受本身文化因素的影响,再加上对风险控制的要求,在科技创新方面的限制相对较多,很容易滞后于市场的发展,通过与互联网公司合作,可以进一步推进自身的创新发展。
在全球化竞争中,金融科技可以帮助金融业做得更好。无论是银行还是互联网公司,合作共赢将成为主要选择。例如:围绕技术和业务进行联合创新。公司客户、机构客户等产品驱动型创新是银行的强项,但找准个人客户痛点、创新提供解决方案是互联网公司的强项。“银-网”合作,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为突破口,以定制化客户服务为切入点,通过开放平台进行技术和产品创新,对需要集中突破的某特定产品、服务或特定功能,开展产学研跨界融合,丰富应用场景,提高金融服务效率,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更加精准的金融服务,进一步提高互联网公司的用户黏性,同步扩展商业银行的客户范围,实现智能“获客”、存量“活客”。
综上,金融科技不是洪水猛兽,在多大程度上会对现有模式造成冲击,主要取决于传统银行、互联网公司的应对策略和转型方式。银行与互联网公司通过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国际国内深化合作,可以打造中国式金融科技创新的新模式和加速度,构建金融科技的共赢生态圈。
(作者单位: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中国银行软件中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