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净息差仍将是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2017-09-28高光张宏

银行家 2017年9期
关键词:息差银行业水平

高光+张宏

伴随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中国银行业的经营和发展也日益由“单一”走向“丰富”,由“简单”走向“复杂”,利润来源也从最早单一的信贷利息收入(息差),转变为多种形式的收入并举。在此过程中,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曾惊呼过中国商业银行息差收入比例如此之高。但随着利率管制的取消,竞争的加剧,以及各类融资通道兴起等多方面变化,商业银行的净息差转而走向不断收窄,净息差水平由2011年的2.7%整体显著收窄至2016年上半年的2.27%。虽然息差率在下降,但息差收入在商业银行营收方面的重要性一直却未减。尽管也有各式声音认为商业银行的净息差收入占比越小越能体现银行的“能力强”“结构好”“现代化”“与国外差距小”等,但在当前及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无论从经济金融形势发展还是从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逻辑来看,净息差都将依然是中国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未来,商业银行仍然需要将扩大息差水平作为重要核心着力点之一,国内银行业要从服务经济发展的实质而非报表形式的“花哨”的表面来客观看待和管理净息差。

净息差整体走向收窄与分化

对于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 曾有一句简单的戏称, 曰“363”,即按3%利率吸收存款,按6%利率投放贷款,下午3点高尔夫球场见。这种说法并不全面是“戏言”,但也表明了此前中国商业银行的一个重要特征——赚钱靠利差。

早期银行业收入和利润主要来源于利差,是特定发展环境的必然。伴随经济的市场化、管制的放松以及金融服务需求的多样化,我国商业银行逐步从单一的存贷业务向提供现代化的综合金融服务转变。早期阶段及利率管制下,存贷款业务产生的利息差收入是商业银行近乎唯一的收入来源,此后很长阶段内,国内银行息差水平一直较高,一种对中国商业银行高息差水平的批评声音肇始于此时期。随着银行业发展的现代化,尤其是2010年以后,在存贷款业务以外,各类中间业务纷纷兴起。从传统的表内业务,向更加多样形式的表外、表表外拓展。尤其是在此过程中,借助信托、券商、基金、保险等金融业务的大发展,商业银行与之合作设计出更加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形式,实现了更多渠道、更多名目的收入来源,由此带来的更大的变化则是息差水平的不断收窄。2013年,贷款利率管制放开后,商业银行传统利差水平波动加大。2015年,在存款利率上限取消后,商业银行息差水平进一步持续收窄。根据银监会数据,2016年上半年商业银行净息差2.27%,较上年大幅下降了24个基点,降幅创近年之最。全年收窄约30个基点,利差收窄趋势明显。2016年也正是中国商业银行快速发展阶段结束后经营压力最大的一年。虽然息差整体水平收窄,但在微观层面,各家银行的息差水平走势却各不相同,尤其是部分银行的息差水平逆势提升,如2016年平安银行净息差水平即有较大上升。此外,息差水平的分化还体现在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间、东部银行与西部地区银行间等多个维度。当然,影响息差水平变化的因素较多,但主要体现的是银行的客户质量、风险偏好和业务发展模式。而且,影响息差水平的各因素又相互影响、相互关联,共同体现了商业银行的整体经营选择和发展水平。例如,要取得较高息差水平,“短平快”的方式可以是降低风险偏好、降低客户准入门槛和增加高风险业务比例这种激进的方式,也可以是在保持一贯风险偏好基础上降低负债端成本等结构优化的方式。

扭转对净息差认识的误区

如何较为客观和实事求是地看待中国银行业目前的净息差收窄及分化?应该继续高度重视净息差对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实质性重要意义,不搞主动降低净息差水平的“花架子”。

虽然净息差在高位水平持续后走向收窄具有国际“先例”,但由此推论净息差重要性下降则是严重误导。从国际经验来看,1960~1976年,日本银行业平均利差为2.29%,至1995~2010年,日本银行业平均利差已降至1.72%;20世纪80年代初,韩国银行业平均利差为3.79%,至1998~2010年,韩国银行业平均利差降至1.67%。美国及欧洲部分国家银行业也是如此,尤其是欧洲多国及日本银行业目前已进入“负利率”阶段,似乎净息差水平还将下降。

基于国外银行业的息差水平走势,2010年后,一种观点认为过分倚重息差收入的中国银行业相比国外银行业收入结构单一、波动风险大,经营水平也不够“先进”,与国外银行业收入结构差别较大,因而提出要大力发展其他类型业务,把息差收入指标降下来。客观来看,息差收入占据整体收入绝大部分的“单一”格局某种程度上反映出银行业务类型不够丰富。但是,要丰富银行的业务类型,必须从“实质重于形式”的实事求是角度出发,真正地发掘和丰富银行的服务方式和能力,而通过“假形式,真贷款”的收入科目调整方式实现的息差率下降,则违背了丰富银行服务能力的初衷。例如,在业务高歌猛进的2010年前后,相当比例的贷款收入被银行以各类中间业务收入科目计入报表,具体科目包括财务顾问费、咨询费等。

过分看重国外银行业息差水平数据将对正确认识中国银行业息差水平产生误导,这不仅是因为不同地区融资体系和金融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而且与实体经济形式和金融开放水平等多种因素密不可分。例如,对于以直接融资方式为主的地区,更加倚重银行提供融资的对象将大为减少;如果该地区经济发展又是主要依靠服务业,则银行提供融资服务的形式和对象都与制造业特别是重工业为主的经济体内的银行完全不同;再若加之该地区经济自我发展动力不足,需要较多倚赖服务外部需求,则该地区银行的发展战略进而收入结构将更会不同。类似于新加坡、瑞士等地的较多银行,形成了以中间收入为主的收入格局,息差收入占比相对较少,如以全球性财富管理闻名的瑞士银行、美国富国银行,则通过开展托管业务、拓展海外市场等方式在存贷息差變窄形势下保证了良好运营。

反之,对于以间接融资体系为主的发展中国家,经济以制造业为主,具有强大的内源发展动力,不需要通过提供国际性第三产品类服务支持经济,此时融资主体需要银行业通过大规模的直接性融资予以支持,由此带来的息差收入占比将更高。endprint

当然,会有观点认为即便在间接融资体系和制造业为主的国家,其银行依然会出现息差收入占比不够高以及息差水平下降的趋势。比如德意志银行,通过高度重视投资银行业务实现收入形式的多样化,避免了直接或类直接信贷投放带来的较高息差收入。需要注意的是,要将同类型银行放在同一个维度比较,要将主要布局国内的银行与业务布局偏重海外的银行对比区分开来。德意志银行较大规模的海外市场运营对收入结构的影响与运营发展集中在一国区域的银行存在较大差异,毕竟涉及越大规模的海外市场,代表着更加丰富和多样性的融资需求(从数据来看,德意志银行在德国本土投放的贷款占比为47%,在其收入来源中,30.7%来自德国,11.5%来自欧洲其他地区)。例如,在欧洲多国进入“负利率”时代后,为了保证盈利与增长,越来越多的欧洲大型银行正在将业务布局到“非负利率”地区。以西班牙桑坦德银行为例,统计数据显示,桑坦德银行在欧洲实施“负利率”地区的资产占比为40.8%(在西班牙地区为24.8%),收入占比为27%;在英国的资产占比为29%,收入占比为20.6%;在拉美地区的资产占比为20.3%,收入占比为40.2%。

因而,对净息差的认识要从客观和实事求是的视角出发,从基本的经济形势分析出发,不应片面以为降低息差水平就是经营“先进”的体现,息差水平高就是“不足”的特征。尤其是在我国目前的间接融资体系与制造业为资金需求主体的情况下,要从服务经济发展的实质而非报表形式的“花哨”表面来客观看待和管理净息差。

扩大净息差是关键出发点

从简单逻辑来看,利息净收入=期间平均生息资产余额×净息差,因此要从规模和比率水平两方面分析。从规模指标来看,由于实体经济增速下滑与金融整肃,商业银行在实体经济层面持续面临“资产荒”。目前的高收益资产体现在房地产等极少数领域。从金融资产角度来看,则体现在投资类资产(含债券和SPV投资)。在目前金融去杠杆、整治“三套利”及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形势下,房地产等高收益资产未来持续投放始终存在不确定性。因而整体的判断是,在生息资产端,银行可增加的规模将会受到限制,因而快速地、超常规地依靠做大规模不太现实,尤其是做大好的升息资产规模。当然,从银行的资产配置来看,虽然收益率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是贷款、投资类资产(含债券和SPV投资)、同业及存放央行,但个别银行因为非标投资占比和收益率较高,投资类资产的整体收益会高于贷款。

因而,一方面要努力扩大优质升息资产的比例,另一方面要更加注重对净息差的管理。努力扩大净息差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银行系统的方方面面,但核心集中体现在两点: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与提高错配水平。对于前者,尤其要提高专业化、精细化和精准化的风险定价能力,在合理、准确分类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完善差异化风险定价系统;对于后者,要进一步提升精细化、差异化的息差管理能力,例如对于定价要从区域、规模、行业和渠道等多个维度实施差异化。从德意志银行的具体做法来看,2014年进入“负利率”前,德意志銀行平均资产期限/平均负债期限的比值为1.61倍。“负利率”推出以来,德意志银行加大了5年期以上按揭贷款的投放力度,同时缩减了短期负债中6~12个月的同业资金占比,增加了3个月以内资金的拆借力度,再加上活期存款占比的持续提升,其期限错配力度明显加大。此外,同样加大期限错配力度的银行还包括桑坦德和法国巴黎银行等。

此外,还是从息差管理的角度,在提升资产端收益水平的同时,要大力实现负债端成本水平的下降,这是扩大净息差的重要方面。要不断优化负债管理。从国外银行在“负利率”时代努力扩大净息差的做法和经验来看,特别要努力确保存款,特别是活期存款在资金来源中的核心地位。如:桑坦德等银行通过拓展手机、互联网等数字化渠道扩大零售业务的覆盖范围,增加核心客户数量;富国银行在息差收窄形势下通过提高产品创新和交叉销售的力度,不断提升客户黏性,维持并巩固核心存款规模。此外,在确保流动性整体充裕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同业负债和债券融资比重,加大债务工具的持有力度等方式都可以验证、使用。目前,国内银行中负债管理水平较高的银行,基本都保持了较好的净息差表现。

另外,如前所示,为扩大净息差水平,在欧洲多国进入“负利率”时代后,越来越多的欧洲大型银行正在将业务布局到“非负利率”地区,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从目前国内形势来看,部分大型中资银行可以尝试提高能力,调整并优化海外资产配置。目前,大型银行资产配置的特点是在海外低息差市场的贷存比较高,大多高于100%,因而中资大型银行应通过资产端摆布将资金配置到利息水平更高的地区,逐渐改变资产负债结构与当地息差水平错配的状况。

需要再次强调的是,在当前及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无论从经济金融形势还是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逻辑来看,净息差都将依然是中国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考虑到中国的具体情况和发展阶段,各银行仍需要将扩大息差水平作为重要着力点之一,国内银行业要从服务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努力提高净息差管理水平,不断降低风险,提高银行业整体竞争力。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锦州市中心支行)endprint

猜你喜欢

息差银行业水平
张水平作品
全球银行业AI的商业价值将创新高
银保监会上半年开出14.3亿元罚单
35
给银行业打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