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腹与腹腔镜根治手术在局部晚期胃癌患者中的疗效研究
2017-09-28张云福
张云福
开腹与腹腔镜根治手术在局部晚期胃癌患者中的疗效研究
张云福
(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中心人民医院普外科,辽宁 鞍山 114300)
目的 研究和探讨开腹胃癌根治手术与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手术在局部晚期胃癌患者中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局部晚期胃癌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开腹胃癌根治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手术治疗,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和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186.4±53.5)mL、手术时间(136.5±36.8)min、首次排气时间(2.4±0.8)d和住院时间(8.6±3.3)d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268.6±61.0)mL、(196.4±41.7)min、(3.8±0.5)d、(16.7±4.0)d,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3.08%低于对照组的10.7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临床安全性更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且并发症较低的优点,具有推广价值。
开腹胃癌根治术;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局部晚期胃癌;疗效;安全性
胃癌是发病率居我国首位的恶性肿瘤,多发于50岁以上人群,其发病与地域、饮食、遗传和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通过X线钡餐和胃镜检查可确诊[1]。一般临床可使用手术、化疗、放疗和中药治疗等方法控制病情发展。晚期胃癌患者需先进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后观察复发与否再进行化疗等操作。根治性手术治疗的原则是切除癌变整个病灶和被浸润的部分或全部胃和周围的淋巴结,重新构建消化道。1991年第一次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手术的成功施行,代表着腹腔镜技术日趋成熟,逐渐替代传统开腹根治术成为治疗胃癌的主要手术治疗手段[2]。为了进一步证明开腹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本研究对局部晚期胃癌患者130例进行临床研究,并取得了初步成效,现报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局部晚期胃癌患者130例,男88例,女42例,年龄56~78岁,平均年龄(67.3±6.5)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患者采取开腹胃癌根治手术治疗,男44例,女21例,平均年龄(67.5±6.8)岁;观察组患者采取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手术治疗,男44例,女21例,平均年龄(67.1±6.3)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开腹胃癌根治术,主要方法包括: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在上腹部中央切开20~25 cm切口入腹,清除胃组织周围的淋巴结和胃癌病灶部分,并于肝下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
观察组患者采取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主要方法包括:①用腹腔镜探查患者病变位置,包括是否存在淋巴结和癌变细胞转移情况;②将患者的大网膜翻起后建立气腹,使用超声刀切断后进入结肠,将结肠动脉与分支隔开后,清除胃周边组织淋巴结;③在清除至十二指肠后淋巴结时,停止气腹,并将胃和大小网膜拖出腹腔,根据病灶程度切除胃容积;④于肝下放置引流管,关闭气腹并逐层缝合切口。
1.3 临床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包括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判断手术疗效和安全性。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17.0软件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对比(x±s)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0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P=0.03<0.05)。见表2。
3 讨论
胃癌是一种全球性的疾病,在癌症相关死亡率中排第二[3],根治手术是胃癌临床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其疗效和安全性往往成为质疑的焦点。就传统的开腹手术而言,手术切口长达20~25 cm,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情况无法预期,且整个手术过程需要为患者输血,消耗患者和医护人员体力,增加伤口感染的发生率[4];若术后出现肠粘连、腹腔出血和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则需要再次开腹治疗,严重影响了临床治疗效果和恢复进程。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则能有效地控制切口大小和术中出血量,患者将承受较小的疼痛感,术后恢复进程快且并发症的发生较少。腹腔镜探入后,医护人员能够准确的定位病灶大小、位置等情况,以确定手术的角度和方位,有效的避免误操作情况发生。确定病灶后,气腹的建立能够维持良好的视野,也避免器官过度暴露于空气中,避免了不必要的损伤和感染[5]。
国内研究表明[6],胃癌患者根治术手术引发的创伤和应激反应是造成患者免疫缺陷和生活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临床实践表明[7],术后大出血尤其是血管和动脉的损伤是引发术后严重并发症的重要原因。传统开腹手术伤口长达20~25 cm,手术时间较长且出血量较多,若医护人员操作不熟练或不当,可能引发术后腹腔出血和肠粘连情况,导致患者消化道难以重建,贫血和低蛋白血症并发。因此,选择一种对人体创伤较小,造成的应激反应低且术后并发症较低的治疗方法,是避免胃癌术后复发和癌细胞转移的关键[8]。相比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根治术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较小,手术造成的创伤低,引发的全身炎症的应激反应较低,术后营养和代谢水平恢复较快。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腹腔镜根治术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临床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临床安全性更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且并发症较低的优点,具有推广价值。
[1]岑钧华,冯钜涛,陈劲松,等.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围手术期疗效对比[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0):1-3.
[2]赵伟军.腹腔镜胃切除手术和常规方法在胃癌患者中的疗效对比观察[J].当代医学,2016,22(5):82-83.
[3]颉宝平,姚南.进展期胃癌腹腔镜手术对比传统开腹手术近期疗效的Meta分析[J].甘肃医药,2014,33(10):721-722.
[4]冯春在,陈宏,李继延.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对进展期胃癌d2根治术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4,10(20):500-501.
[5]陈振伟,黄子奇,丁卫星.腹腔镜与开腹胃切除术治疗Ⅱ、Ⅲ期胃癌的对比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5,17(3):196-198.
[6]黄冀华,梁伟成,李华江,等.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的疗效分析[J].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2013,5(3):163-167.
[7]张世奇,韩海明,高永峰.腹腔镜与开腹根治术胃癌复发情况对比观察[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24(6):497-499.
[8]梁铁柱,闫文,朱一宁.胃癌患者不同部位肿瘤手术治疗的术式选择[J].当代医学,2015,21(2):77-78.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8.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