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享单车:热闹背后的“冷眼”观察

2017-09-28

今日重庆 2017年7期
关键词:空置永安摩拜

◇文|本刊记者 董 茜 图|游 宇

共享单车:热闹背后的“冷眼”观察

◇文|本刊记者 董 茜 图|游 宇

我们已很熟悉的共享单车,其实早有雏形,1965年,荷兰阿姆斯特丹就推出了政府主导的免费自行车,今天我们所熟悉的摩拜单车,已属于第四代共享单车,其最初形式2005年在匈牙利出现。据统计,到2015年,世界各地有超过650个城市提供了不同形式的共享单车服务。

In fact, bike-sharing enjoys a long history. In 1965, Amsterdam, Netherlands officially introduced free bicycles. Mobike, the current shared bicycle known by all, belongs to the fourth generation of free bicycles, whose original form appeared in Hungary, 2005. By 2015, there has been more than 650 cities around the world providing different types of bike-sharing service.

这两年在国内大火的共享单车模式,其实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了。中国2016年共享出行市场规模达到700亿元,资本追捧的共享单车,谁会最后胜出?

在重庆骑自行车更多是个性化使然Bike-Riding In CQ More of Displaying Personality

就重庆的地理条件来说,这个地方是不太适合骑自行车的。但回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重庆照片,还偶有人骑着自行车悠然自得的景象。于是,更多人愿意相信,在重庆骑自行车,更多是一种个性化行为。

为何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重庆,自行车却依旧成为城市相对普遍的自有交通工具?其实很好理解,在那个年代, 包括自行车在内的“三转一响”,是人们普遍认可的婚嫁物品。所以,凭票都难买到的上海凤凰、永久,就像它们的名字一样,在那个年代的重庆是那么的洋气。

当李盛还把记忆停留在父亲扛回来的那辆凤凰牌自行车上时,仿佛一夜之间,大学城街头冒出大量如“小黄人”般的萌宠自行车。ofo共享单车,就这样大规模悄悄来了。当李盛看到它们时,完全没有想到自己的生活,也会为之产生烂漫的变化。

扫码即可取车,随骑随取。2016年底,1000辆ofo共享单车很快投放在了大学城,大学师生租车每小时0.5元,普通市民每小时1元。一天2元封顶,一月5元封顶。仅投放两个月,重庆地区的ofo共享单每天平均启动9.7次,大大超过全国日均次数。

选择以沙坪坝为根据地的发展图谱中,ofo共享单车没有选择区域上的扩张,而是运营成熟区域的深耕。随着政府在该区域内地铁站、公交站点、居民区、公共服务区等划设自行车停车位,让共享单车进一步在重庆城市缝隙中找到了生存的沃土。

蜂拥而上暴露的“准备不足”Lack of Preparation Reveals When People Flocking to It

骑在单车上闲逛,享受环保出行时光时,我们似乎没想到这个看似新鲜的事物,已经存在足足40年。

“早些年我在北京、天津地方出差时,经常会看到一排自行车被锁在政府特制的单车停放桩上。没想到这种政府主导的环保交通方式,却用民间资本的力量,带动自行车分时租赁的兴起。”从事软件开发的李盛知道,这种环保出行方式,正是来自于互联网与行业的深度融合。

1963年,阿姆斯特丹开始实验“公共自行车”,由于损坏、偷盗等问题不断出现,最终被迫叫停。2007年,法国巴黎推出“单车自由骑”,刚推出就取得了巨大成功——城市交通拥堵得到缓解,绿色出行达到了环保出行的预期目标。但在成功背后,挥之不去的依旧是损坏和偷盗问题。

几乎与法国巴黎同步,北京开始试点启用城市统一管理模式下的公共自行车系统。随后十年间,西安、宁波、武汉、太原、南京等城市都建设了公共自行车系统。最具代表性的要数杭州,2015年,杭州公共自行车实现了国内公共自行车系统的首次盈利。

自然,盈利背后潜藏着投入巨大、管理不规范、设备遭到破坏等风险,尤其是公益的趋向性,无法实现盈利的最大化。这个当口,一家名叫“永安行”的公司,开始精准切入这个风口。

7年前,永安行开始承接上海、台州、苏州等地的公共自行车系统项目,并在运营中实现了盈利的大逆转。作为首个把公共自行车纳入企业为主导的公司,永安行截至去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合作的公共自行车项目就超过了100个。

永安行的成功就像一记重锤,敲响了不少投资公司心中的闷鼓。截至去年底,摩拜、ofo、小篮、骑呗、Hello单车、智享单车、优拜等10多家企业,在共享单车领域开始密集掐架。

也许,现在还停留在表面的“共享”Sharing May Now Stays on the Surface

“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60%的摩拜,目前融资已进入C轮。”李盛最近在查找资料时发现,除永安行外,新涌现出来的共享单车公司,都依托自己开发的软件平台,解决了过去用桩固定自行车、限制车辆随取随用的问题,但前期的投入不是小数目。

摩拜的第一批单车,一辆成本3000元。“按照这个烧钱的速度,C轮之后谁来接盘?”这虽然是李盛的笑谈,但各个单车公司商业模式的优劣,盈利途径是否明确,已经成为当下单车运营公司成败的“分水岭”。

相比大量烧钱,ofo选择小而美的路子,通过购买二手自行车降低成本,再通过较高的使用频率,大约2—4个月能回收成本。但不论是何种商业模式,李盛觉得,在共享单车的博弈中,真正的“共享”似乎并未实现。

“早期我们做过停车诱导系统软件,就面临着类似问题。”李盛脑子里,一直琢磨着停车位的空置与分时运营问题。对于单车而言,企业前期投入购置单车,再来分时租赁,表面上实现了共享,但并未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融合互联网技术,找到一种更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谁家的自行车在什么时候空置出来,可以实现空置时间内的出租。整合线下的使用者和自行车厂商,最终资源有效调度,实现分时租赁收益,才是最理想的共享单车。

Bike-sharing: Look into Its Boom with Cool Detachment

Article | Dong Qian Pictures | You Yu

猜你喜欢

空置永安摩拜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长安永安
“空置税”争议
美丽的永安溪
双面爱人
一手房空置税
摩拜的宿命
房屋空置税要来了?
摩拜单车CEO王晓峰谈与ofo合并:不觉得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