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2017-09-27贝姣宏
贝姣宏
高中化学学科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这些核心素养的确立,旨在培养基础扎实、特长明显、身心健康、素质全面,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现代中学生,综合到一点,升华到一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有这样一个实例,国内某知名牛奶品牌,由于装灌技术的问题,总时不时有一些装不进去的牛奶,导致一箱牛奶中,有时会有空盒牛奶,用户十分不满意,于是公司便花了上百万研发新的装灌技术,最后终于研发出来了。但公司的一个员工说:“给我五十元钱,我就能把这个问题解决。”公司管理人员很奇怪,于是让他说说。他说:“我只要买一个风扇就可以了,对着装灌完的牛奶盒吹风,如果是空的,就被吹跑了。”公司的人认为果然是高招,最后这个年轻的公司员工被提拔当了管理人员,每年他的“点子”都为公司创造了不少收入,也为公司节约了很多的费用。
也有人说,今后,凡是机器能做的事,人就尽量不用去做了。可见,人一定要做智慧的人,做有头脑的人,做有创新思维的人。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其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深化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必备素质的需要。思维能力有很多形式,其中创新思维能力是思维能力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所以,在新課程改革、新高考模式下,为了适应未来人才的需要,今天要特别下大力气,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的内涵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高阶思维,即高阶段的思维。中学化学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形象化的思维,而且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产生新颖的创造性的思维成果。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化学教师要以创造学原理为指导,遵循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般原则。这些原则主要有:
一、化学自信的原则
化学是一门理科,它具有极强的规律性,而且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所以学生要对学习化学、学好化学充满自信,才能在学习中受到鼓舞和振奋,从而满怀信心地投入学习中。
二、“双主原则”
双主原则,即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又是发展的主体。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机会、时间和空间,我并不主张还课堂给学生,但我还是执着地认为一定要分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
三、培养学生兴趣的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教学,是枯燥的教学,不无持续性的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无兴趣,或兴趣如何,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是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教师势必应该掌握多方面的相关知识,把课本中的原理、知识点生动、形象地讲解出来,增强授课的趣味性,寓教于乐,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消化,进而增强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化学学科作为一门理科,一味、单纯地平铺直叙势必造成课堂教学的无趣,老师感到很累,学生也感到很乏味。而一些教师利用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民谚、民谣,或者是自己编的顺口溜、打油诗等进行教学,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是化学课的生命力所在,也是高中化学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师在教学中应运用典型鲜活的实例,用科学的理论、严谨的化学实验分析和解决学生关心的化学现象、化学热点问题以及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不能正确解释的热点问题,这样就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对事物的认识。
课堂上我们所传授的理论知识,学生总觉得是空洞、无趣的。所以,我们要把他们带到实际的生活中,让他们亲身体验,使他们认识到理论的正确性。比如,环境保护的问题,就必须从实际入手,从现实入手,我带领学生去长春南湖进行实地的考察和监测,分了不同的小组,如水质测量的、游客问卷调查的、搜集南湖季节质量监测历史资料的等等,通过实地的考察和调查,得到了第一手数据,使学生非常直观地认识到科学的管理、实时的监测、人们文化素质的提升对南湖地区的环境保护及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从中也增强了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更加深了他们对化学课的兴趣。
德国著名教育家加里认为:“教学方法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统一起来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法与学法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优秀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良好学习方法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使高中化学课真正成为学生想学的一门学科?使每一堂课都让学生喜欢?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已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即将到来,尤其是新的高考模式即将在我省启动,如何让化学学科成为学生愿意选择的学科、愿意学习的学科,已摆在广大化学教师的面前。我想,只有关注化学学科的本质,关注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才能从根本上体现化学学科的真谛!
注:《学科教学方式方法创新研究》课题组。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