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作品鉴赏教学面面观
2017-09-27卢静
卢静
摘 要:在德、智、體、美、劳全面发展人才观逐渐普及的社会背景下,美术教育的重要意义愈发引人关注。高中美术作品鉴赏教学是素质教育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简要分析了高中美术作品鉴赏教学现状,并就新课改下美术鉴赏教学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美术;作品鉴赏;多媒体教学
新的教育形势下,素质教育理念已经受到人们的一致认可,美术教育的人文价值逐渐凸显。不少教师呼吁:关注美术教育对于学生艺术情操陶冶的重要意义,努力构建充满活力的美术课堂,唤醒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然而教学现实在于,传统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激发,教学效果远不如预期。为了更好地实现美术育人教学目标,教师应当转变教学方式,全面增强高中美术作品鉴赏教学质量。
一、高中美术作品鉴赏教学现状
1.教学模式僵化
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在诸位教师的脑海中根深蒂固,难以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不少教师认为美术是副科,单纯为学生讲解课本知识。这种按部就班的教学限制了学生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挥,没有体现多媒体设备、网络平台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致使学生美术鉴赏兴趣低下。又或是个别教师关注到现代教育技术在美术作品鉴赏教学中的作用,但是他们将多媒体教学设备当作放大版的教材,没有为学生呈现良好的视听盛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2.教学形式单一
现阶段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普遍陷入了怪圈:教师在讲台上面讲自己的,学生在下面自己玩自己的,师生互动基本为零。课下笔者也询问过一些学生,为什么不愿意配合教学活动?大部分学生表示“美术课本来是很轻松的,但是老师总是自己说个不停,那些理论知识我们有好多都不懂,听不明白还不如别听了。”教师没有意识到教学形式方面存在的问题,一味向学生灌输美术知识,无论出现什么美术作品,先要自己为学生展示一下如何鉴赏。这导致学生缺少参与感,久而久之不愿意学习美术。
3.学生轻视美术
应试教育理念影响了一代青年学生,学生普遍轻视美术教育,认为上美术课是在浪费时间。在这种消极学习心态的影响下,学生难以全身心投入美术学习。迫于考试压力,每到学期末,美术课经常要为学生的其他课程学习让路。在美术课上,学生做着数学作业、语文作业,极大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新课改下高中美术作品鉴赏教学对策
1.引入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生视野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内外美术课程资源,增强课程的多样化。”美术作品鉴赏教学需要用到大量的图片,引入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展现这些作品,不仅能拓宽学生学习视野,还丰富了教学内容,能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敦煌莫高窟249窟狩猎图鉴赏中,课本上只给出了一幅极小的图片缩影,学生根本看不清楚。我利用教室里面的多媒体设备联网,为学生展示了狩猎图全景在线3D浏览页面。只要轻轻点击一下鼠标,画面马上就能放大。学生好奇极了,热烈讨论起来。欣赏完全景图之后,我又在课件上出示了超链接,为学生详细讲解题材处理、绘画技法方面的内容。这次教学活动非常成功,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2.创新教学组织方式,激发鉴赏兴趣
“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高中美术作品鉴赏教学应当创新教学组织方式,努力激发学生美术鉴赏兴趣。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主导者,与其教师在讲台上面自得其乐,不如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美术学习的机会。教学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美术作品鉴赏的兴趣,在思维的不断碰撞中,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无形之中也为学生鉴赏美术作品带来了更多灵感。
《韩熙载夜宴图》鉴赏中,在给学生明确了方向之后,我要求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作品鉴赏。按照给出的提示,学生分为5人小组,分别从听乐、观舞、歇息、清吹、散宴5个情节对作品进行鉴赏。刚开始,小组每人选择一个情节,独立进行鉴赏。有了大致思路之后,他们又向同伴分享看法,一起投入了整幅作品的鉴赏。在小组讨论阶段,面对自己熟悉的同学,他们也不怕说错了,每个人都积极发表看法,踊跃参与交流。当我对学生表现进行点评时,他们全神贯注,非常投入。
3.转变落后学习理念,重视美术教育
教师应当转变学生落后的学习理念,破除学生对美术作品鉴赏学习态度冷淡的问题,让学生像对待其他学科一样重视美术教育。例如组织参观活动、采风活动、远行活动,努力增强美术课程魅力,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美术学习。
素质教育理念全面推进的今天,高中美术教育引发空前关注。这既是美术教育事业发展的一次巨大机遇,也是一次危机四伏的挑战。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高中美术教师,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不断学习新理论、新观点,探索新渠道、新方法,全面促进高中美术作品鉴赏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尹少淳.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2]郑霞,张桂芝.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现状分析及改进对策[J].教师,2013,4(10):123-124.
编辑 李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