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研究
2017-09-27高艳丽
高艳丽
【摘要】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很高,同时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巨大。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在多元文化相互激荡的形势下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并在高校以各种形式蓬勃展开,本文就此展开讨论。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认同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3-0188-01
一、为什么要强化大学生核心主义价值认同感
1.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与实践之间存在脱节现象
通过调查,在大学生中仍存在一定的思想认识误区,少数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模糊甚至有动摇倾向,当他们面对现实问题需要做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时,往往是从个人情感和自身利益的角度做出选择,体现出个人本位,忽视社会群体利益和集体主义的倾向。
2.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素质和思想品质要求更高
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能力素质的要求也出现了变化,以往用人单位比较看重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相关工作经验。如今,用人单位更注重人才的综合能力。这些用人单位要求的变化,也促使我们在讲授课程的时候也要注意这些变化。通过思政课这个渠道,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人文素质精神的培养,尤其要大力开展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例如:组织一些小活动,开展一些人文素质专题讲座,组织学生进行实践调研活动等,帮助学生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抗压能力,受挫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以及对帮助大学生塑造优良的性格有着重要作用。
二、如何强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
1.确立一元主导多元协调的价值理念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一定社会虽然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思想价值体系并存和发展,但必然有一个具有指导性的价值观,这是社会健康、稳定、协调发展的思想保证。
2.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渠道作用
(1)学生对思政课的评价普遍比较高
大学的思政课开设时间一般是大一,主要针对刚迈入校门的大学生。大一开展这门课程可以及早的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从这个角度来讲,学生对思政学科的接受程度还是很高的。从教材内容设置上来看,思政课程十分注重与生活的结合,其中的实例多是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很多内容与大学生息息相关,使思政学科的实用性大大提高,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点展开教学。从对学生的调查中可得,学生们对思政课的评价是相当高的。
(2)思政课的教学还存在的不足和缺陷
思政教学在发展中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很多学生反映思政课的教学手段“千年不变”让学生感觉课程十分枯燥,希望教师可以改变教学方式,这是十分可取的一点。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新的教学手段应该被积极采用,在思政课上,教师可以适当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课本上的枯燥的说教课转化为新形式,比如视频教学,课堂情景设计等。如今社会风气偏向实用性,思政课程实际上是实用性非常高的课程,能有效指导学生的处事思路等,但是人们对思政的理解大多是“死记硬背”,这种错误的思想对思政课程的拓展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
(3)核心价值观不明确的学生在就业问题中的困惑和尴尬
多年来,就业依然是万众瞩目的事情,对与大学生来说,就业的好坏关系到今后的人生发展,是应该十分慎重选择的。学校的就业指导越来越凸显出其重要地位。适当的就业指导可以帮助学生端正择业心态,明确自身就业价值,提升职场竞争力。这是理想化的就业指导。但是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大多奉行“形式主义”,而忽略其真正的“含义”,这种现象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大量存在的,因此我国高校就业指导的步伐还应加快。将各种就业资料和注意事项贯彻到学生中去,针对毕业生召开就业讲座,指导学生就业。
三、从根本上重视起学生的思想教育
1.转变思路,强化质量
教育越来越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方面,不仅如此,原来倾向的形式主义教学逐步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质量型教学,更多的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性,创新性以及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完善教学设备,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通过多方面的探索,教学督导小组认识到,我国大部分学校教学改革等好多都是为了改革而改革,即响应国家号召,但却并没有真正从学生的立场来审视这场改革,因此,需要深入转变改革思路,转变教学思想,杜绝形式主义,加强教育质量的改革。
2.建立常规督导与专题督导相结合的机制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督导小组的督导性是由原来的随机课堂抽查听讲方式进行了一定转变,探讨并实行了两种督导模式,一是常规督导,二是专题督导。常规督导与原来的督导内容差别不到,即正常的定期督导。专题督导只针对突发的特殊问题进行针对性督导。
四、除了思想教育,还要重视身体问题
学校管理失当的背后是教育理念的滯后性与教育实践中片面追求某一项成绩的功利化。比如片面追求思想教育而忽视学生的身体。学校的这种教育理念具有滞后性,学生身体与知识的学习之间有着重要的关联。通过将学生“圈”在教室这个范围来灌输知识,往往不能起到好的效果,反而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厌倦。只有将学生认同的社会核心主义理念运用到生活和社会中,亲自去参与实践,让学生身体去感知自然和社会,在此过程中进行积极的思考,手脑并动,这才是最佳的学习方式,最有利于身心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正如刘良华先生所说,“文学课堂上可能看不出优雅、文明、文质彬彬,体育课堂上又看不见臂力、干劲、流汗、野性、疯狂。在这个时候教育一定是出了问题。”
参考文献:
[1]郭良婧.论我国当前社会转型期的价值冲突[J].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3).
[2]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