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表达绽放色彩

2017-09-27潘代松

教育界·上旬 2017年7期
关键词:提出问题表达能力

潘代松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从教师要鼓励学生说算理,讲步骤;用语言来描述画图;引导学生表达思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及教师提高自身语言的魅力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提出了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表达能力;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表达思路;提出问题

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往往看到这样的现象:在解答应用题时,部分学生能解题,但是表达不出解题思路;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时,他们往往表达不清楚;在归纳概括数学规律或者猜想时,大多数学生都保持沉默;让学生说说从题中读到了什么数学信息时,部分学生照读原题,没能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在计算教学中,学生能说得出算理的往往都能掌握算法,说不出算理的往往没能掌握算法;等等。由此可见,农村小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非常薄弱。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缺失,直接影响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甚至阻碍了学生的后续学习。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培养就显得更加重要了。下面我将结合一些课堂教学片断来浅谈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培养的方法。

一、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说算理,讲步骤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占有较重的分量,比如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的教学离不开计算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于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視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而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不是教师包办说算理,而是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进行说算理。

在农村小学的数学课堂上,我发现多数学生胆子小,不敢举手发言,即使回答问题也很紧张,害怕出错,很在乎同学和教师的评价,因此常常出现表达不流畅、不完整、不准确等现象。要消除学生表达的顾虑,教师首先要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用真诚的微笑、鼓励的话语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当一位学生站起来直打颤回答不出问题时,我会温和地对他说:“大胆些,当你举起小手时,你已经很了不起了,如果能大声地说出你的想法,那就更了不起。”当有的学生回答问题不够连贯时,我会鼓励他说:“如果你能把这个想法说得连贯些,那就更好了。”一旦学生能够把算理表达完美,我不会吝惜任何赞美的语言,还向他竖起大拇指说:“你今天出色的表现让老师非常惊喜,相信明天的你会更出色。”在这样轻松、愉悦的课堂上,学生不仅敢于表达,善于表达,而且也会渐渐喜爱数学学科。

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教学中,当除数不是整十数时,如何进行计算?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试商,教学中我利用教材例题,放手让学生说说例题中是如何利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的。教材还中呈现了试商的过程,加上小精灵的提示,整个试商过程一目了然。在学习后还是有大部分学生不会进行试商,无从下手,或者是漏掉了某一个步骤都会导致试商错误。那如何引导学生试商呢?于是我改变了教学策略,让全班学生一起张开嘴巴跟着例题的提示一步一步把计算步骤说几遍。例如教学“197÷28”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进行算理的表达的:第一,把除数看成30来试商;第二,看被除数前两位够不够除,不够除,看到前三位;第三,看197里有几个30?商6小了,再把商调高到7。接着教师继续出题,让学生再试着一起说试商的过程。通过如此反复地训练对算理的表达,学生很快就掌握了算法。于是学生争着抢着说下一道题的步骤,从而激发了表达的欲望。

二、在图形教学中,激励学生用语言来描述画图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图形教学的内容中,我设计了很多这方面的活动,如“你说我摆”“动手做游戏”“有趣的图形”等,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认识理解图形,在合作中学习,在交流中提高。通过与同学的交流,学生体会到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尝试不同的探索方式,不断提高思维水平,从而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直观形象思维阶段。为了较好地解决“抽象性”与“形象性”这对矛盾,画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利用数形的转换,把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转化成图形,由图直观地揭示数量关系,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以画角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很多学生到了六年级还没有掌握画角的方法。在量角的过程当中,很多学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取值错误,60°角往往取值到120°,140°角取值到40°。出现如此状况与学生的数学表达有关。如果学生能清楚表达出画角的步骤,就会避免这样的错误。所以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对画角步骤进行有条理地表达。

例如在教学画75°角时,我先让学生自己根据例题的方法说一说怎样画75°角,再让同桌之间说一说画法,最后请一位学生上台根据台下同学的描述来画75°角。如此几次,学生既能有条有理准确地表达画法,又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角的画法。接下来检测角的画法时,学生能习惯性地把每一步骤都描述出来。

三、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表达思路

数学课堂处处是表达。在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达能力高低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尤其对解题思路的叙述。在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强,就能有序地表达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和体会,展现思路过程;反之,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比较薄弱,思路不清晰,或者对数量关系分析错误,就不能有效解决问题。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来分析数量关系,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问题:声音每秒传播340米,那么声音传播1700米要用多长时间?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理解问题,我首先会运用简单的语言帮助学生感知数量关系,然后再让喾一进行求解。这样一来,学生就能清晰地感知数量关系,也渐渐学会感知数量关系的方法,学生的表达能力在逐步训练中得到提高,从而掌握了分析数据的方法。endprint

四、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数学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数学思维的动力,是数学思维的航标。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具体目标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提出问题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绝大部分学生不愿意提出问题,或者不会提出问题,或者提出的问题不清楚。这与学生的理解问题能力、语言表达水平和心理因素都有着很大的关系。新课程提出教育从尊重与赏识开始,赞赏学生鼓励成功是师生感情的催化剂,并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此时教师的主导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例如调查本班每一位学生最喜欢什么交通工具:(1)最喜歡 飞机 的人数最多,最喜欢 摩托车 的人数最少;(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有学生这样提问:飞机比摩托车多多少?很明显,这样的问题提出和题意不符合。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这样提出问题:飞机比摩托车多多少的“多”指的是什么“多”?(人数多)你能把这句话说得更完整吗?这回学生就明白了应该是“喜欢飞机的人数比喜欢摩托车的人数多多少人?”

五、教学中,要提高教师自身语言的魅力

要让学生进行数学表达,必须让学生获得数学学习表达的内容。没有内容,学生张嘴没话说。要扭转这样的局面就得靠教师语言的魅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展示数学语言的魅力,保持语言的规范性、准确性、简洁性和条理性,这样才能启迪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如一个十位数,它的最高位是7,千万位是9,万位是5,其余各位是零,这个数是(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是( )。对于第二个空,很多学生往往省略亿后面的尾数后直接填写8,忘记写上“亿”。教学中,我是这样处理的:“如果这是你辛辛苦苦挣来的钱,你才要这8块吗?”于是很多学生才领悟过来。在往后遇到的类似题中,很多学生都不会忘记写上“亿”或“万”,还很调皮地说“同学们,不要丢掉你辛苦挣来的钱哦。”

生动、形象、有趣的教学语言,可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让原本枯燥、单调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使得学生情不自禁地喜欢上数学。如“一、三、五、七、八、十、腊(指十二月),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这样的教学语言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学生理解起来一点也不费力。

数学像一座绚丽多姿的百花园,而数学教师则是一名出色的导游。他不仅要对园中的一草一木、一亭一阁了如指掌,烂熟于心,而且要了解游客的心理、喜好,对游客要了解的情况能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即引导学生漫游在数学大花园中,使他们在愉悦中得到激励,赞叹中产生兴趣,达到心旷神怡、流连忘返的境界,从而积极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捕捉每一次能给学生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在表达的过程当中绽放色彩,挖掘学生的数学潜能,培养他们的数学认知能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提出问题表达能力
探讨初中数学教育中怎样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方法
浅析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探讨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课堂五环节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中考中笔试考查“提出问题”能力的探索实践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提出问题技能训练初探
初中生“提出数学问题”的现状与对策
基于能力培养的数学问题意识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