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汤氏:一个杰出艺术家族的典型代表
2017-09-27程海
程海
2017年7月14日,天晴气清、骄阳如火,游历华安仙都云山村,观汤氏(晓丹)故居,但见周山环绕、植被苍翠、白云依依,结合汤氏的传奇经历及其家族的杰出艺术成就,写下此文。
远涉重洋,矢志家乡,结下电影情缘
让时间回溯到1910年2月22日,在印尼的一个华人家庭,汤晓丹出生了,或许缘于广阔的海岛地貌、莫测的热带气候,加之目睹父辈谋生的艰辛,自小汤晓丹身上就沾染了艺术的因子。10岁那年,他与弟弟汤禧承一道随父母漂洋过海,远涉重洋,回到家乡华安仙都云山村,开始了人生的漫漫跋涉与征程。
幼时的汤晓丹学习十分刻苦,1928年入读厦门集美农林专科学校,后因参加学生运动,被开除学籍。1929年,只身闯荡上海,靠发表漫画、写作杂文赚取稿费为生,后参加“左翼美术家联盟”并跻身电影行列,于1931年担任“天一影片公司”布景师。
丰富的积淀、厚实的阅历、谦和的为人,加之会粤语的优势,使得他于1933年在香港拍摄电影《白金龙》过程中,由布景师而意外执导,一炮打响、享名南洋。后他又陆续拍摄了《飞絮》《飘零》《一个女明星》及揭露社会黑暗的《翻天覆地》《金屋十三钗》等影片。导演技能、声望也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抗战爆发后,汤晓丹以《上海火线后》《小广东》《民族的吼声》三部抗日题材片,激励号召广大民众投入抗战,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其思想和艺术质量都达到同期国内优秀水平,舆论称其为“金牌导演”。
坚守气节,顽韧刚强,展现艺术担当
汤晓丹坚守民族气节。1943年,香港沦陷,日本要求他拍摄《香港攻略》,遭到严词拒绝。他悄悄潜回广州,辗转桂林,在停留武汉期间,又拒绝了加入国民党的动员。后来到山城重庆,采风感悟,期待祖国和事业春天的来临。
抗战胜利后,他來到上海,重返电影岗位,不顾时局和个人安危,大胆揭露国民党黑暗统治,拍摄电影《天堂春梦》,反映主人翁身为建筑工程师却无处安家的悲惨命运,激起强烈共鸣。
建国后,为丰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反映毛泽东运动战思想。1952年,中央决定组织拍摄战争影片《南征北战》,成荫(原名成蕴保,上海人)和汤晓丹被确定为制片导演。当时参演的人民解放军和群众达四、五千人,前后历时一年。“国军”方面的场景由汤晓丹执导,许多官兵和群众都不愿演国军、闹情绪,指挥没人听,一度陷于僵局,他及时启励:要(将此)当作政治任务,角色演好了,激起了民众的愤恨,转化为爱国动力,也是做贡献。思想通了,官兵和群众参演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了。“国军”方面的许多台词至今仍为群众所熟悉,如:“张军长,看在党国的份上,拉兄弟一把吧!”“不是我们(指国军)无能,而是共军太狡猾。”这些都已转化成激励前进的另一种力量。他联合导演组把一个庞大繁杂的战争题材表现得明快流畅,充分显示了处理大题材、大场面的艺术才能。对战场气势、战役规模及战略决策的把握都达到了一个新水平。他执导的《渡江侦察记》更是在全国巡播半年之久,观众达1733万人次,创历史纪录。
在十年动乱中,汤晓丹靠着自己特有的人格力量,顽强地生存下来。这段悲剧生活,除了增添他头上的白发和额上的皱纹外,更增添了他内心的自信与自强。平反复出后,他于1981年又拍摄《南昌起义》,1983年拍摄《廖仲恺》,1988年78岁高龄的他还执导了《荒雪》,一生累计执导拍片上百部,执着而辉煌。
谦和团结,勤学笃诚,成就终身荣耀
性格决定风格,汤晓丹察纳方家之言,充分考虑上级、片商和观众需求,在创作中从不自我膨胀,先人后己,含蓄内敛、不事张扬、隽永细致,善用精致的笔触来触动人们微妙的心理律动。在《一个女明星》中,他迫于生活与权势,硬着头皮接了下来,直而不挺、曲而不挠,能够忍受曲折,可以说是性格的胜利。
巧妙关联、不着痕迹,他擅长蒙太奇的手法刻画人物心灵。在拍摄《渡江侦察记》中(按要求,战争题材不能展示残酷),通过刻画人物性情实现对战争残酷与坚硬的柔化。如:描述吴老贵为掩护战友而英勇牺牲,他就以酒壶被抛弃草丛、瓶口张开、残酒涌出等细节,展示物是人非、睹物思人,引发深深的思考。
他从不提出自己喜欢搞什么题材,只要组织交代的任务,就兢兢业业去完成,他执导的都是来自厂方分配的任务,很少出自自主的选择。因工作需要,他也曾放弃了许多喜爱影片的拍摄,如《淝水之战》《宋庆龄》《布衣老帅》等,这些他都无怨无悔。
勤于学习,不断提高。“今天是解放后的第一个新年,展望未来,前程远大。我决心从今天起坚持写日记。我之所以能有今天,全靠我长期自学,来源就是书本知识的理性吸收”。他始终“以鲁迅为榜样,做人民大众的牛”,不计名利、平易近人,听取意见、善于合作,创作出一部部好作品,多次被评为“先进”。
“电影本身就是需要集体智慧才能展现艺术魅力的综合性作品。要敢于肯定好的,揭露缺点,创作思想见面,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改善关系,提高影片质量。要多思索,多考虑,求进步,相信自己能进步……”他严格要求自己,并践行如笃。
“以正确的意识鼓励大众向合理的社会生活前进”,道出电影人的责任。“电影是我的生命,我爱我选择的电影道路”。汤晓丹一生执导电影上百部,获得荣誉数不胜数,1985年获第五届金鸡奖“最佳导演奖”,2004年获“中国电影终身成就奖”荣誉称号,成为中国电影史上获得该奖第一人。2012年1月21日,汤晓丹溘然离世,享年102岁,荣耀享誉终身。
“电影,是我生命的全部。只有如实记忆,如实珍惜,不辜负电影给我的一切荣誉。‘中华艺文奖终身成就奖是我这辈子最后的签名和真心实意愿意接受的奖,我带着党和人民给我的最高荣誉继续飞高飞远……”从未侧身行伍,却被冠以“银幕将军”,他名至实归;将自己的银色旅情,归功于众人的出力完成,他德艺双馨。endprint
循循善诱,延续传承,托起艺术辉煌
关心子女的教育和成长,让艺术生生不息,是文艺人的梦想,汤晓丹做到了。他的长子汤沐黎(1947年出生)勤奋好学、坚忍不拔,“文革”中被安排去当挤奶工和车工,仍坚持刻苦习练。生活的困苦砥砺了品性,更加深了他对绘画艺术的钟爱。1978年汤沐黎直接考入中央美院研究生院,后入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绘画系深造,专攻西洋油画,成为我国首批公派美术留学生。
汤沐黎画风凝重、细腻、高雅、别具魅力,以逼真的色彩和构图再现历史与庄重,他的代表作《霸王别姬》,极富冲击力,其对挣扎、悲壮的展示,别开了油画新纪元。他诗画相和,还创作了《西施谣》等诗歌多首。他的身后站着一位贤淑的妻子——宋美英(宋曾说“商业无人记,画作代代生辉”),默默支持着丈夫的绘画事业。
汤沐黎曾说:经济不在考量,人生的乐趣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对美的追求,最终就是创作优秀的艺术作品,把人生的感悟和经验投入到创作上,是我选择绘画的目的,也是取之不竭的财富。1982年,他被极具权威彼得莫尔斯基金会评为当年英国最佳十二名画家之一,现在仍继续着他挚爱的绘画事業。
汤晓丹的次子汤沐海,于1949年出生,对孩子们的个性与选择汤晓丹都十分尊重。汤沐海于1973年就读上海音乐学院,学习作曲与指挥,后入德国慕尼黑高等音乐学院指挥大师班。1982年,卡拉扬(奥地利著名音乐指挥家,在音乐界享有盛誉,人称“指挥帝王”)邀请他签约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成为第一位进入欧洲国家级歌剧院并担任首席指挥的华人指挥家。
汤沐海曾说:我已将血与肉融进音符中。他成功演出过《蝴蝶夫人》《茶花女》和《柴可夫斯基第五交响曲》等。在国际乐坛享有盛誉的他,现为南开大学客座教授,2015年入选国家“千人计划”。
“音乐的陶冶是用耳朵走心”,让我们学会欣赏高雅艺术。远有孔子礼乐春秋之钟鼓琴瑟、伯乐子期高山流水等古筝名曲,近有西洋现代交响乐,让我们领略其中蕴涵的巨大力量,激发人生的思考,汲取前进的动力。
2013年7月4日,汤沐海在天津指挥演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他动作丰富、和谐、优美,驾驭自如、诠释准确,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正如这部音乐巨制,通过无字的声乐,表达压抑、诙谐、激进、狂欢的情感,证示由斗争而胜利、由苦难到辉煌的创作主题。激昂震撼、酣畅淋漓,交响乐以席勒的《欢乐颂》收结:在你的神奇力量感召下,让我们都团结成兄弟。只有经历生命的多重意象,方才完整而丰实。2017年1月9日,汤沐海还偕天津交响乐团回到故乡(世界文化遗产地,华安二宜楼),奏响“海丝之路·福建华安”土楼新年音乐会,情系桑梓、真情回报,受到乡亲们的热烈欢迎与好评。
1984年,英国伦敦曾为汤沐黎、汤沐海兄弟俩安排记者招待会,以感谢中国培育出两位杰出和非凡的大师。他们的母亲(汤晓丹人生和事业的忠诚伴侣)蓝为洁女士(生于重庆),系电影剪辑师,曾参与剪辑《南昌起义》《城南旧事》《廖仲恺》等影片多部并获多项大奖。同样漂泊于印尼并辗转回国的汤晓丹的弟弟汤禧承,后来成长为我新四军卫生部长、东北军区卫生部第一医管局卫生处长兼二O八医院院长。华安汤氏还涌现出了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汤新娘,著名教授汤国熙、汤伟克等一批社会文化名人,可谓一个杰出艺术家族的典型代表。
值得一提的是,汤氏第三代,汤沐海的女儿苏珊(2004年出生),她4岁时便能听懂音乐的悲伤并为之流泪,10岁便熟练掌握四门语言并成为一名小提琴手,现随父亲参加巡演,我们仿佛看到了汤氏家族又一颗新星正冉冉升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