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
2017-09-27闫新霞
闫新霞
摘要: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语言应该是规范的、生动的、幽默的、优美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只有课堂教学语言成功了,才会有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
【中图分类号】G623.2
小学语文教学对小学生的语言形成以及其今后的学习语文的兴趣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规范、生动、幽默、优美的小学语文教学语言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正确掌握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整个课堂教学成效。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更加积极的进行学习,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训练的内涵及重要性
语言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就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而言,其实质就是对学生进行母语训练,并通过这种训练,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综合体,而这种综合体实际上又是以日常口语表达与书面写作的形式来表现出来的,而这种以日常口语表达与书面写作能力的养成和发挥却又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这样一来,就为我们在进行实际的语言训练活动指明了方向,即抓住学生语言能力的实际发展规律,并在充分看到语言训练价值的同时,区别语言训练和语言教学。当然,就目前教学实际来说,小学语文教学水平以及语言训练水平还是处于一种普遍偏低的现状,而这种现状的根源,实际上就是语言训练的缺失或偏离,许多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深刻把握语言训练的实质内涵,从而无法抓住重点。因此,为了将这种问题有效的解决或缓解,落实语言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特点分析
1、典范性
巴金曾说:“教师是智慧与知识的化身。”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学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说教师的语言是无形的模范、有声的行为,那么,教师的行动就是无声的言语、有形的示范。我们常讲“为人师表”,语文教学中的“师表”就是指教师口语的典范作用。因此,为了使教学语言发挥正面模范作用,教师必须采用具有典范性的教学语言。尤其是在小学这一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期,学生的学习基本依靠模仿进行,典范性教学语言的运用就显得更为重要。它不仅能大幅度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还能为今后小学生的语言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给学生学习语言创造良好的环境,确保使用符合规范的语言词汇进行教学。除此之外,为了避免教师教学语言出现“南腔北调”的现象,教师还要采用最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教学。
2、接近性
亲近的教学语言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进入与语言相关的生活情境,更容易被学生吸收和理解,所以教师应当采用丰富多样、活泼生动的语言表达方式,适合儿童认知规律进行教学。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教师应当根据他们擅长于形象思维的习惯,使用的教学口语要浅显易懂、语法较为简单并且表达要足够形象富有趣味性,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应当严格要求自己的教学口语。例如在学习《瀑布》这篇文章时,笔者是这样设计教学导入的:我的家乡有大海、有长江。大海的水是奔腾的,长江水则是涛涛向前流淌,不管是海水,还是江水,都是不停的向前流动着的,但是有一种水不是向前流的,而是从很高的地方向下流的,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同学们便很快的回答说是“瀑布”。老师提问:“那同学们有谁见过瀑布呢?”此时,有的同学则会想象瀑布从很高的地方直流而下,场面一定非常的美妙,还有的同学会想,明明是水嘛,干嘛叫瀑布呢?此时老师针对学生各种不同的想象便可直接引出《瀑布》这篇文章。受到其自身经验的限制,小学生就不可能知道瀑布到底是什么样的。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在此基础之上从江河湖海开始引导,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正文瀑布的讲解,用这种方式激发学生对瀑布的研究兴趣。
3、教学语言的情感性以及艺术性
情感作为语言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教学语言的灵魂与基础。目前来看,我们的语文教学基本上以情感为主,因为语文教学不仅要对学生进行语言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对语文教材中的语言文字进行理解,把握与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面对这样的教学目的,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度挖掘,通过对重点句子、关键字词的理解中加深学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认识与了解,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除此之外,艺术性在我们语文教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口语则作为语言教学中最为重要的表达方式,其主要表现在教师的表达技巧上。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所有的表达技巧进行了解与掌握,并且能够以恰当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语言之美。例如,在进行课文《月光曲》的教学时,讲解“幽静”一词,教师如若仅依照词典呆板的解释为“安静幽雅”,虽然十分准确,但是学生不能理解它的真正意境与内涵。倘若教师创设一个生动的语境来解释,效果就显而易见,利用形象生动的口语描述描述,便会立刻调动起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沉醉在“幽静”的气氛之中,深刻体会到安静旷远的意境。
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不仅要具备严谨性,还要具备优美性,如果教师能够将各种技巧与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紧密结合,那么就可以将学生带入课堂之中,使其领略到语言的独特魅力。
4、注重语言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语言的生动性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语言表达要生动、形象。这一特点正好与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标准相符合,在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名人的文章具有较强的生动性,对于小学生而言,光靠他们自己的力量还不足以能够完全把握住文章中的深意,这还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生动性的教学语言能更好展现文章感情,带动文章内容的推进;也能让学生在教师生动语言的引导下更深层次的感悟文章中蕴含的深意,在不断的品味中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对于小学生学习语文而言,不仅仅是其思维认知的过程,也是个性化的心理活动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充分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利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整个课堂都充满趣味性,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在愉快中学习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活跃身心,更能为孩子们的童年增添乐趣。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學中,教师作为一个重要的课堂角色,应注意自身语言和行为对小学生的影响,尤其是模仿能力非常强的小学阶段。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活动时,应注重教学语言的规范性、生动性、幽默性以及优美性。讲解的过程中应注意贴近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以生动活泼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创设出一个符合这一阶段小学生需要的课堂氛围,以便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罗瑞燕.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分析[J]. 新课程(小学). 2013(04)
[2] 何芳芳. 浅析新时期小学语文的教学语言特点[J]. 快乐阅读. 2013(04)
[3] 王芳.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J]. 淄博师专学报. 2011(02)
[4] 吴秀娜.浅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语文训练[J].祖国(教育建设),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