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专业《会计信息化》教学方法改进浅探

2017-09-27涂玉兰吴开新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会计改进

涂玉兰+吴开新

【摘要】在当今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传统的手工会计已不能完全跟上时代的发展脉搏,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已是时代的必然,会计信息化就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等技术在会计领域中的应用。本文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课时少的现状,提出了把其理论教学融入实践操作中讲授,以节省课时,加强学生上机操作实训的教学改进方法。

【关键词】应用型 ; 会计 ; 信息化 ; 教学方法 ; 改进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281-01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飞速发展的年代,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己普遍渗入各行各业,那么我们的会计领域为了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也不得不研究把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于会计领域。实际上欧美企业已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研究,我国虽起步稍晚,但也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至20世纪90年代后期,全球成熟的会计信息化软件已有很多,如国外的SAP、Oracle,国内的用友、金蝶等等(当然它们不仅仅是会计的信息化,还包括企业其它资源的信息化)。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各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普遍开设了《会计信息化》课程,但该课程因课时较少(一般应用型院校在大二或大三开设一学期的课程,多为36课时,扣除其间考试、公共节假日等放假占用课时外,大多为30课时左右),很难兼顾既把整个会计信息系统各功能模块的基本原理,基本操作步骤及设计理念讲清楚,又让学生有足够的上机时间去动手操作进行实训。

针对以上问题,现结合本人最近几年讲授《会计信息化》课程的教学实践以及在内、外资企业多年从会,曾多年使用SAP、BPC、用友、金蝶等财务软件的经历,将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会计信息化》教学方法的改进作如下初探,和各位共享。

一、加强情景教学

会计信息化的公共基础信息的设置,各模块的功能,各模块运行的基本原理及设计理念、设计思路等等,还是涉及到较多的理论,需教师花费一定的课时去讲授,如果教师单纯地傳授理论,学生往往不爱听,也搞不清教师究竟讲的是什么,这就需要教师讲授理论时,要打开相应的软件模块,对着软件相应的模块讲授,这样会给学生一些直接感官信息的刺激,既让学生接受了理论教学,同时又让学生熟悉了软件相应模块的操作界面,为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打下了a感官的第一印象。

二、强化实践

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学生的主要目标,是实用性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这就需要我们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重视实践教学。而会计信息化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我们的学校在设计这门课程的教学时,一定要注重实践教学的设计,这可从教学的两个方面即教和学两方面来设计。

(一)教

教是我们学校传统教育中传授知识的主体,在高等教育中,教的比例虽然在下降,但它还是我们传授知识的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在《会计信息化》的教学中,不仅要求我们的会计信息化任课老师要具有良好的会计学相关知识和较好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求我们的会计信息化任课教师要具有一定的从事会计实务的能力,最好是有多年使用过市场占有率较大的财务软件,譬如SAP、Oracle、用友、金蝶等财务软件的相关经历。因为只有自己亲身使用过多年相关财务软件的会计工作者,才知在日常的会计工作岗位上哪些技能是最基本的,哪些技巧是日常操作中最易犯错的,而哪些操作技能又是刚毕业的学生所需急补的等等,这样教师就可结合自身的操作实践以及教学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有针对性地教学。

(二)学

学,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一直占着主导地位,而在我们的高等教育中,它的比重更大。正如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所讲: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在我们的高校教育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授课技巧虽然很重要,但他们都是外因,这个外因的各种努力是否有成效,成效如何,都要从内因——学生身上来体现出来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授学生以“鱼”——即传授相关的会计信息化理论,更要授学生以“渔”——培养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及思考的能力。学生只有自己亲手操作过,脑海中会计信息化软件相应模块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特别是操作步骤才可能深刻,才有可能掌握会计软件操作的技能,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上机操作的条件。因此,我们教师应尽量压缩单纯理论授课的时间,最好是把相关理论的讲授揉进操作步骤演示的讲解中。这样,教师不仅上机演示了实际操作的流程,还把相关理论以更直观的方式传授给了学生,同时,又节省了上课的时间,把剩下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而教师在一旁巡视,然后针对学生上机操作中出现的问题一一解答,并把学生上机操作中出现的较有代表性的问题再拿到课堂上集中讲授,这样既做到了因材施教,又做到了重点突出,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加强案例教学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特别是上机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有具体的案例列示给学生,并且案例的内容要前后一致,案例相关数据要有内在逻辑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完这门课程后,对整个软件各模块的操作有一个整体的轮廓概念,才知道操作各功能模块时应该重点注意哪些事项,以及操作过程中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态度等等。

总之,《会计信息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只有在有限的课时里,为学生创造最大的时间,给学生上机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才可能尽量缩短学生毕业上岗后适应的时间,才能达到本门课程开设的真正教学目的。

作者简介:涂玉兰,女,会计系教师,中级会计师,注册税务师。

吴开新,男,汉族,硕士,讲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会计信息化会计改进
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信息化教育变革探索
加强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策略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会计统计发展探究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浅析秦二厂设计基准洪水位提升对联合泵房的影响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试论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