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应用默会知识
2017-09-27肖战
肖战
摘要:默会知识对教学资源来说是重要的补充,主要包括教师的默会知识和学生的默会知识。教师的默会知识主要包括教师在课堂上的行为、教学方式等,小学语文的教学意义十分大,是小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在教学中能很好的体现出创造性与想象力。本文阐述了默会知识的含义与意义,提出了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运用的策略,希望能为广大教师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默会知识;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2
小学语文的教学意义十分大,是小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在教学中能很好的体现出创造性与想象力。利用“默会知识”理论,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提高教学有效性。而目前的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理性,忽视学生的感性体验现象非常严重,成为了阻碍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默会知识的含义
默会知识也被称为缄默知识,主要的特点有:(1)不可言传。这类知识不能用语言或文字表达,例如小学语文中的字母发音,教师不可能说清楚发音的过程,只能向学生讲述一些技巧和口诀,让学生自己领悟;(2)文化性。学生们受到当地的文化传统熏陶,默会知识会有所不同;(3)情境性。当学生们遇到与默会知识的相似的情境时,默会知识会被唤醒;(3)实践性。默会知识是通过学生们的实践活动获得的,还需要通过实践证明知识是否正确。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默会知识的意义
1.使小学语文教学资源更加丰富
默会知识对教学资源来说是重要的补充,主要包括教师的默会知识和学生的默会知识。教师的默会知识主要包括教师在课堂上的行为、教学方式等,例如教师夸赞学生会竖起大拇指或点点头,学生得到了教师的肯定后学习情绪会更加高涨;学生的默会知识主要包括对教学内容的直观感受、特殊认知等,例如讲到《颐和园》这篇课文的时候,如果学生们有去过颐和园,呢么就会对课文中的描写产生自己的感受。
2.提升学生的协作能力、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利用默会知识了解学生们的兴趣,从而在课堂上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状况的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比赛等,可以使教学变得更加高效,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能力。
三、小学语文教学运用默会知识的策略
1.精心备课
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吃透教材,了解教材编写的真实意图。因为默会知识很难用言语表达清楚,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理解这部分知识。所以教师要找出教学重点、难点,设计合理的教学方式。教师要让学生消除课堂上的紧张感,营造一种自由、宽松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用于发表不同意见,大胆质疑,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要多多鼓励,让学生们体会到这种学习方式的不同,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们养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发挥出小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教学质量。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开展合作学习和分组探究学习,体现出“学生是课堂主体”的教学思想。
2.指引学生去诵读
阅读能够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尤其是大声诵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生们通过重复诵读同一片文章,渐渐地可以理解文章的涵义。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诵读课文,使他们能更好的理解一篇文章。
3.组织实践活动
教师要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读课外文章,例如在教师中开展“阅读角”、让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或书中的句子等,也可以在课上利用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诵读自己最喜欢的文章或写读后感等;另外,教师要指引学生从身边的事物中发现知识,不断积累知识,例如在春游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本知识向学生讲解大自然的美,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还应该主动去发现学生们感兴趣的事物,并把它带到课堂上,结合课堂内容进行讲述,培养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
4.对教学过程做出科学的评价
在课堂上,教师要及时、客观的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1)教师通过一对一谈话来了解学生的课上或课下具体情况,并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分析,为之后的教学提供指导意见;(2)教师应对每一个学生的课上表现、学习态度等多个方面对学生展开评价,促进学生的均衡发展。
5.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课堂地位,新课标提倡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为引导。所以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再通过大量的作业来要求学生学习,因为这种做法的结果并没有多大意义,纯粹是应付考试。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高高在上的形象,主动走到学生中间去,跟学生做朋友,真正的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从而合理的设计课堂教学,努力满足他们。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景,讓学生融入其中,逐渐形成主人公意识,从而能够主动去学习知识,掌握更多的默会知识。
结束语
掌握默会知识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教师应该足够重视这一教学过程。首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去设置课堂教学情景,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其次,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到更多的默会知识,培养学会说呢过的理解能力。同时还应该引导学生去接触更多的课外知识,多阅读、多实践,掌握更多的知识。
参考文献:
[1] 王鉴,张晓洁. 论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J].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1(05)
[2] 钟启泉. “三维目标”论[J]. 教育研究. 2011(09)
[3] 王雪晴. 让情感在语文中欢腾跳跃——谈新课程背景下的情感教育[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0(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