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
2017-09-27陈书华
陈书华
内容摘要:用教材文本来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多读;从文中读出情感信息;用老师自身情感,去引导学生情感;用教师的语言去打动学生情感;用引導学生“入理”,来实施情感教育。
关键词:情感教学,感染,熏陶,激发,策略,实施
【分类号】G633.3
新课程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三维目标,的重要组成成分分担出来,强调以人为本,体现了学生作为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近几年来,这种新的教育理念已引起教师们的广泛关注,激发了我对语文情感领域进行探究的兴趣,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文质兼美,形神俱佳贮藏着大量的情感因素。对语文老师进行情感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以发挥其课程功能应有的效应呢?我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首先,用教材文本,来激发学生的情感。
王国维说;“景非独为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为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与其景物,其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当我们随着毛泽东的文笔,领略《沁园春·雪》中万里飘雪的北国风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里飘逸的意境,来自《诗经》中的《蒹葭》一诗。仅选取一个特定的场景,在深秋的清晨,一位恋者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河畔,徘徊往夏,魂不守神地寻求他(她)思念的恋人。再如《孤独之旅》一文中,学生读了之后,学生们从杜小康身上,重新认识了自己,也理解了父母的苦心,情感沟通了,认识也提高了我觉得学生们长大了。
因此,指导学生“从作品中读出自己”,找到了似曾相识的感觉,从而引发对生活,对人生意义的探究与思考。
其次,让学生多读,从文中读出情感信息。
“三分诗,七分读”是我国古代教育的说法,学生只有多读,才会很快的闯进作品的境界中,作者的心灵里,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比如九下的《沁园春·雪》上阕要读的豪情万丈,下阕要读的居高临下,最后之句要读的豪气轩昂才能体现作者伟大的胸襟和坚定的信心。又如九下的《出师表》要带着恳切无比的语气朗读才能译今到文中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良苦,要使学生在读的时候的真,悟,深,语文教师在课前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做,即就是广采博览,深刻透切的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历程,写作背景,并把这一信息传达给学生。
第三,以心动促行动。
每一篇文章都寓于作者的情感,凡是感人的作品都渗透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如《背影》中浓浓的父子之情,曹操东临碣石的壮志豪情,“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一腔报国之情,还有羚羊木雕交织的浓浓亲情和真挚友情。那么,如何把教材中丰富的情感潜移默化传递给学生?这不仅需要教师深入引导,循循善诱的教育引导,还需要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灵巧发挥教育机智,让作品中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带着闪光的思想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上学期,当我上完《老王》这一课后,同学们都被老王的遭遇感到同情,通过我了解,本班有一位同学家里也有类似的遭遇之后,同学们都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学习了作者关注身边的不幸者,以配合学校即将开展的“献爱心”活动。
第四,用教师自身的情感,去引导学生情感。
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大多都有这样的体验,学生会因喜欢崇拜某一老师而其任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会努力将它学好。对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情感的这一特点,为教学开辟一条“以情育情”的通道,用老师自身的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感,成语“爱屋及乌”生动而典型地概括了这一独特的情感现象。我们相信,老师的满腔热情,势必使学生产生共鸣。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会身心的培养自己对学生的情感基础,使情感成为教和学的联系纽带,在生活和学习中入手,培养情感。总而言之,建立教育“情感场”,营造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是优化课堂教学的良药,包含真情的语文老师一定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喜欢在充满爱和愉快的环境中成长。因此,语文老师要会身心投入,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第五,用教师自身的语言去打动学生的心灵。
语文教师在授课时,应包含热情,力求以最简洁明了的语言,绘声绘色,生动而形象地传达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从“语言”中感到作品的美,激发他们对作品的情感。良好的教学语言,是触发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智力的契机,也最有利于学生口头能力的提高和书面表达能力的迁移。因此,教师应尽量用新颖,丰富活动,即有情有味,又有艺术性。比如在《春》的朗读教学时,教师要运用舒缓,欣喜地语调,再现出坚韧的春草,湿润的春雨,艳丽的春花,使学生既感受到春意盎然的美好春色,又奋发向上的情怀。
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由此可见,在新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情感教育,注意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让学生在情的感召下以一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使语文课堂教学变得生动起来,轻易起来,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第六,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入理”,来实施情感教育。
在我们学过的古代诗词教文中,不含有借景抒情寓意的千古绝唱,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等等。再如《岳阳楼》作者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曲终奏雅,点明全文主旨,一语道出做人的最高境界。在学生质疑后,我及时收集,由此可见,把画意,把诗情凝集与哲理之中,以小见大,从狭隘的个人情感提升到“先忧后乐”,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高度,真可谓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当我们面临学业压力,遭受困难的折磨,或外物的冲击时,当我们为一点小事,与文母怄气,与同伴计较时,想一想,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吧!
综上所述,情感激发是语文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每个语文教学工作者在课堂教为实践中都应不断追求激发学生情感的途径和方法,准确抓住教材的情感点和学生的情感点,在二者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就能使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励,使他们在高昂的情感中产生想象和顿悟,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悟作者独特的个性,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从而达到文与意的真正融合。
参考文献:
<1>赵娜;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时代教育【J】
<2>期刊—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索。
<3>赵成明;浅谈探析初中语文情感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