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2017-09-27欧阳莲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30期
关键词:空间观念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欧阳莲

摘要:空间观念主要表现为能够通过观察、想象、比较、综合、抽象分析等行为来达到由实物联想到相关的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大小等基本外部特征,实现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有效转化,空间认知不断提高的过程。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能够推动小学生的客观认知实现由低到高的转变,由二维平面到三维空间,由平面思维到空间思维的转变,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调动小学生大脑思维的快速运转,对于促进小学生的智力发育具有极为积极的作用。同时,空间几何知识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对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也极具现实意义。然而,如何才能科学有效的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呢?下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对这一话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 空间观念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引言:当前,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以及《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等相关文件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基本空间概念,要将其作为数学教学活动的一个重点问题来抓,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对于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提高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因而,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帮助小学生建立起初步的空间概念,不仅能够丰富小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发展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够提高小学数学中有关几何内容的教学效率。

一.结合具体生活实际,储备空间表象

小学生由于智力和思维的发育还较为有限,在看待事物时往往都是先从事物具体的外在表象出发,因而,在学习几何知识时,小学生总是需要以具体的事物为依托,在获得明确的表象后再从多个方面认识该事物的几何构造,在这一认识的过程中,学生逐渐的了解到什么是正方形、什么是长方形、什么是圆形,以及其分别具有什么样的特征等,由此可见,事物的具体表象是小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重要载体。因此,教师在进行几何知识的内容教授时,需要结合具体的生活实际,列举一些为学生所常见熟知的事物,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方式,来让学生充分的感知事物的形状、大小等,从而促进学生由表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例如,教师在进行“圆”的知识内容教授时,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找出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由于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就有较为丰富的空间表象积累,因而很快的就能列举出“硬币”“篮球”“车轮”“瓶盖”等圆形物品。同理,当教师在教授“长方形”这一课的知识内容时,也可以积极的引导學生进行自由发言,学生通过思考之后回答“长方形的物品有:书本,黑板,直尺……”由此来使学生更加清晰的认识到长方形的形状、大小等特征,加深小学生对于“长方形”这一几何概念的理解。再者,将通过利用球形模具而制作的橡皮泥小球进行切割演示,通过切割可知,球体的三视图均为圆形,通过这种从二维到三维、再从三维到二维的转换,使得小学生的空间表象日渐丰富,空间观念逐渐被建立加深。[1]

二.注重实验法教学,建立空间观念

实验法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与拓展,能够以最直观的方式让小学生最快速的掌握相关知识内容,且知识内容所保留的印象较为深刻,在几何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这一方法的利用显得极为重要。实验法作为一门集学习与趣味性于一体的辅助教学方法,因其能够达到寓教于乐,所以不仅能够让小学生更加直观快速的掌握知识内容,还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他们自主的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例如,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体积”这一概念,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白炽灯的体积有多大?众所周知,白炽灯的体积是无法直接通过测量、计算而获得的,因而,需要借助其他物品来对其体积进行测算。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往一个白炽灯内灌满水,在保证灯内水平面与灯口平齐的情况下,取一个量杯或量筒,将水尽可能的完全倒入备用的量杯或量筒内,观察水的容积,水的容积就是白炽灯的体积。通过这一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到物体的容积就是它的体积,学生通过动手实验,亲身的感知了解了体积的内涵,同时也有助于小学生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其次,在进行“圆锥体”三视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首先在软件中设计一个程序,画出一个规则的三角形,再这个三角形的旁边画一条直线,然后通过利用动画效果,让三角形绕着这条直线按顺时针或逆时针单向旋转,最终学生可以得出,圆锥体的正、侧视图均为三角形,俯视图为一个圆与点的组合。通过实验法,小学生能够在头脑中形成对几何图形的最直观感知,有助于小学生在脑海中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空间观念。[2]

三.理论联系实际,巩固空间观念

在小学数学中有关几何知识的内容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当前,几何知识已经成为一种知识财富,在现实生活中被广泛的应用,因而,培养和巩固小学生的空间观念,不仅对于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而且还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了各种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方式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帮忙设计黑板的大小、尺寸,设计的黑板面积大小要与教室的宽度与高度相适宜;也可以让学生帮忙设计课桌、凳子等要做多大面积,让学生在设计不同物件的过程中加深对几何面积计算方法的掌握。在学习了多面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之后,可以让学生帮忙设计一下家里的厨房的装修方案,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学生首先很快的计算出了餐桌、厨柜等的面积与体积,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了体积大小较为适宜厨房,最终,他们设计了厨房四面墙需要粉刷的面积以及地面需要铺设多少地板。通过结合一系列的实际问题,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增强,数学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学生的空间观念也更加的根深蒂固。[3]

四.总结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不仅有助于实现小学生全方面的发展,同时,对于促进社会的发展也有极为现实的作用。在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的过程中,要注重小学生身心以及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以科学的手段引导学生积极的寻求自身空间观念的提高,实现其空间观念从无到有,认识层次从低到高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雅威.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J]. 神州,2013,23:137.

[2]董严. 如何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空间观念[J]. 学苑教育,2014,09:49.

[3]张卫星. 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策略[J]. 课程教学研究,2014,11:50-52+65.endprint

猜你喜欢

空间观念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小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微探
发展低年级学生空间观念初探
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