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目前高校师范毕业就业心理实证分析与对策
2017-09-27吴汛锵
吴汛锵
摘要:随着高校教育制度的改革,高校师范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其就业形势也更加严峻,大部分高校师范生都存在毕业就业心理焦虑的状况。本文对高校师范毕业就业心理焦虑现状及原因作了简要分析,并从社会、学校及个人三个层面提出了具体的缓解高校师范生的毕业就业心理焦虑问题,促进高校示范毕业生就业率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促进高校师范毕业生就业率提升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字:师范毕业;就业心理;对策
【分类号】G647.38
近年来,我国在高等教育以及人事体制方面做出了很多改革,对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政策也实现了从统包统分到双向选择和自主择业的转变。师范类学生大规模的扩招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进而使得大部分师范毕业生产生就就业心理焦虑的现象。
一、高校师范毕业就业心理焦虑现状及原因分析
根据对某师范高校的591名毕业生的就业焦虑状况的调查,得出了这样一个结果:这群师范毕业生中存在毕业就业心理焦虑状况的占28.49%,其中有18.61%是轻度焦虑,9.64是中度焦虑,还有0.68%为重度焦虑。这些师范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焦虑状况的大量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会的群体性焦虑结果。造成其就业心理焦虑状况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就业支持,其次是就业竞争压力太大,然后是自信心不足,最后再是对就业前景过分担忧等其他因素。这些师范高校毕业生的就業心理焦虑现状还呈现出如下两个较为明显的特征。
其一,有毕业就业心理焦虑状况存在的男生要少于女生,并且其差异较为明显。男女生对其原因的侧重点也各有不同,男生主要表现在对就业前景的担忧之上,而缺乏就业支持、就业竞争压力大、自信心不足等大多都表现在女生身上。
其二,农村师范毕业生比城镇师范毕业生的就业心理焦虑状况更为严重,这主要是因为,在获取经济支持或者信息支持方面,城镇学生明显比农村学生更具优势。
当前,不少高校师范毕业生在择业或者就业时,会产生一种无助感,这种无助感有可能来自社会,也有可能来自家庭。一方面,在高校师范生的择业、就业方面,社会对其的关爱和支持并不是特别充分,就业市场的竞争极为激烈,并且还存在一些不公平现象。不按就业竞争市场规律运作的情况仍旧存在,导致了不少师范生在各种招聘考试中“被成为”了陪考对象,进而增加了其无助感。另一方面,师范毕业生也和其他大多数毕业生一样,在即将离开校园走入职场之前,仍旧不能完全摆脱自己对家庭在经济和心理方面的依赖,而父母对其的较高期望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其心理压力,使毕业生产生了心理焦虑状况。
二、促进高校师范毕业就业的对策建议
(一)社会层面
为促进高校师范毕业就业,从社会层面上讲,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建立较为完善的就业服务机制。温家宝总理曾经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可以通过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服务以使创业带动就业的方针能够实现。就目前而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较为狭窄,大多是通过熟人介绍、学校推荐、校园招聘、网站招聘、报考公务员等形式进行,而能够通过这些方式就业的学生少之又少,大多是那些学生干部或者专业能力较强的学生,大部分学生都只能通过校园招聘或者网站招聘求职。然而,校园招聘及网站招聘的职位供应量根本不能满足众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师范生几乎没有太大的竞争优势。所以,政府很有必要进行专项投入,为高校毕业生建立一个公益性的就业信息平台。在平台内发布就业信息,学生通过该平台就能够进行查询、交流以及远程面试等。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高高校毕业生的求职效率,还能够节省各种人力、物力及财力成本。
其次,建立相关的政策激励机制。根据师范生的不同学历层次,设定与之相应的最低薪酬标准,实现对用人单位合理用人、理性用人的引导,进而使各大高校的师范毕业生资源能够得到有效配置。引导师范毕业生下基层、设立师范毕业生创业基金、建立师范毕业生创业基地等都是非常不错的办法。
最后,完善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于那些求职困难的师范类毕业生,相关部门可以开展“一对一”式的就业帮扶服务。通过基层平台的跟踪和了解,依托专业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帮助就业困难的师范毕业生找到合适的职位,并给予一定补贴。
(二)学校层面
为促进高校师范毕业就业,学校也应该做出积极的努力,具体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使师范特色不断强化。师范毕业生的质量是其教学质量的最终要体现。师范毕业生之间的就业市场之争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师范毕业生的质量之争。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师范毕业生的整体实力,强化其师范生特色,进而具备更大的竞争优势。
第二,不断完善其就业指导服务,促进师范毕业生就业。即将离开校园步入职场的师范毕业生大多缺乏就业实战经验,对就业的了解少之又少,需要有人对其进行专业的指导。对师范生的就业指导应该从学生踏入校园的时候就开始,不能存有“临时抱佛脚”的侥幸心理。可以通过开设相关的就业指导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或者为其创造更多的实习机会等方式加深学生对就业的理解,使其不断熟悉就业流程及其相关规则。
(三)个人层面
社会和学校所做的努力都是客观的外在因素,这些外在的因素能否取得较好的效果最主要还是要看师范毕业生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如果自己不上心,他人做再多的努力也是徒劳的,为增强其就业竞争优势,广大师范生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因为对大部分应届生而言,其最主要的优势并不是学历,而是过硬的专业能力。
第二,学会妥善处理人际关系。人是社会的基本元素,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独自存在,需要不断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所以说,一定要掌握人际沟通技巧,能够妥善处理和他人之间的关系,才能在求职过程中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
第三,多多累积社会实践经验。大部分学校和企业在招聘师范生时,大多更倾向于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学生。这些工作经验的形式不限,教学实习、社会活动、勤工俭学等都可以。社会经验越多的师范生,实践操作能力更强,进而能够在求职过程中具备更多优势。
结束语:
由此可见,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还是有不少师范毕业生存在就业心理焦虑的状况。但其最终还是不得不走出校园,踏入职场,进而完善自身,回报社会。所以,无论是社会、学校还是师范生个人,都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以克服毕业生就业心理焦虑,尽早地实现就业。
参考文献:
[1]牛家丛,等.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实证分析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3,04:124-125.
[2]钱小华.四川省师范大学毕业生就业焦虑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