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精彩
2017-09-27张玉娟
张玉娟
摘要:朗读,是小学阶段语文素养基本功之一,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基本、
最重要的阅读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在朗读中整体感知,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接受情感的熏陶。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弄清楚朗读教学的概念和本质,然后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运用一些技巧,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出之于口,入之于心”,从而实现朗读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生 朗读能力 培养
【分类号】G623.2
一、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1、以“读”激趣
模仿能力强是小学生的特点,作为语文教师要做好示范性朗读。孩子们听到老师有感情的朗读后,也会不自觉地学习老师。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要注重导读,导读能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课文重点,深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在教师范读和导读后,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技巧,就想设身处地地试一下,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试读机会,激发学生朗读愿望,创造良好的朗读氛围。
2、以“赛”激趣
比赛既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时,我把全班的学生分为几组,小组之间比赛,孩子们为了本组的荣誉,竭尽全力去读,怕自己影响小组的成绩。有时,我把学生分为男生组和女生组,两组读同一篇文章。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高水平的朗读,无论对于学生还是教师而言,一定是在充分理解、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以文本为根本,带领学生与文本交流对话,获取文本信息,感悟作者、作品展示的世界,才能构建属于学生个体的内心世界。同时,在注重文本的基础上,教师有效的示范朗读是非常重要的。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而且教师的示范朗读具有很强的直观以及示范启发的作用。实践证明,教师善于声情并茂示范朗读的班级的学生的朗读能力明显比较强。因此,教师在需要示范朗读的时候一定要范读,同时,要下功夫做好朗读的功课,使学生很快便能在模仿中学习如何控制声调、音量,把握好语调的轻重缓急、高低起伏,更好的读出自己所理解所感悟的感情。
好的示范朗读,能引起学生的想象,与课文中的主人公同喜同悲,唤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课文朗读时,教师必须做到:用普通话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分清平翘舌、多音字及变调、轻音、儿化音;要注意词与词之间、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停顿。教师还应该读出文章的感情色彩,要读出形形色色的人物形态,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色。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文章字里行间充满了赞美的情感,通过老师绘声绘色地朗读,把学生带入山清水秀、引人入胜的美景之中,从而达到了指导朗读与理解课文的目的。
三、强化朗读技巧指导
学生有谦虚好学的态度,浓厚的朗读兴趣还不够,还要学会多种朗读技巧,如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说明文怎么读,散文怎么读等。学生既有情感的认识,又有理性的指导,才能理解地读,而不仅仅是机械模仿。
1、停顿
朗读中的停顿分为语法和语义停顿两种。语法停顿要学生知道各种标點符号所表示的不同时间的停顿,还要使学生掌握没有标点符号的一句话之间按短语结构的短暂停顿。语义停顿即强调停顿,要使学生知道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说话的意图、感情作适当的强调的停顿。
2、重音
一句话的表意重点在朗读上要作重音处理,以示强调。一句话中那个词是重音是由文章的思想内容所决定的,只有真正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内容,了解了语句表达的语意重点后,才能正确地确定重音之所在。如“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有的学生容易把重音落在大漠和燕山两个词上,如果把重音落在沙、雪、月、钩上更能体现出大沙漠里,黄沙像厚厚的白雪,弯弯的月亮像钩子一样挂在天空那种雄浑辽阔的场景。
3、语调
语调是贯穿在整个词句中声音高低、升降、曲直的变化,是表达语句感情的一种重要的朗读技巧。朗读时,我们必须启发学生品味出语言的内涵和情绪色彩,按照这种内涵和情绪色彩的需求来决定某种语调节奏。
4、语气
语气是指朗读时的口气,情态。不同的人物形象,不同的思想感情要用不同的语言来表现。如《小抄写员》中叙利奥的爸爸和叙利奥的情感由爸爸很爱他发展到责骂他,再发展到伤心,再发展到不再管他,最后更爱他。
5、节奏
所谓节奏,即停顿、轻重、语调、速度的有机结合。朗读时要使学生通过变化的节奏,把书面语言的思想感情,用有声的语言真切地表达出来。
四、注重积极的朗读评价
朗读后的评价,在小学朗读中尤为重要,它关系着学生朗读兴趣的培养,朗读能力的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试读,齐读、个别读、分角色读,读后我都注重及时评价。对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地方,师生都给予肯定,然后师生共同指出读得不对、不好的地方,说明原因给予示范。对读错的字音,读错的词和句子,加以纠正并领读。
小学生年纪较小,容易情绪化,很注重老师的评价,积极的评价会使他们信心百倍,反之,则消极懈怠。教师在朗读评价时应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聆听,发现每一个孩子的不同的优点,多给予恰当的表扬,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微笑和鼓励,少一些单一的评价和批评,学生
树立了能读好的自信心,会读得更精彩。例如,教师爱说“不错”“很好”之类的话,其实教师要善于聆听,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都要给予肯定。王丽是班上一个不爱说话的孩子,她的朗读能力也较差,记得在读《美丽的小兴安岭》时,其中的一句: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她读得很到位,仿佛在我们的眼前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我对她说:“谢谢你,让我看到美丽的鲜花,我甚至闻到花的香味了。”从此以后,她朗读的积极性提高了,人也变得自信了。
总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激发孩子们的朗读兴趣,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潜移默化的技巧指导,艺术化的评价方法,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让无声的文字变成动听的语言和绚丽多彩的画卷,不断进入读书带来的奇妙境界。在课堂上,课堂下,我们每天都能听到学生穿越心灵的“吟唱”。
参考文献
【1】邢麦霞.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教学论坛, 2013(17)
【2】史定东.关于小学语文朗读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2011(24)
【3】韦珩.“读”占鳌头,训练学生语文朗读能力[J].知识窗:教师版, 2014(5)
【4】齐敏,李维佳.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