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气氛

2017-09-27曲微于鹤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30期
关键词:笔者思维同学

曲微+于鹤

【中图分类号】G633.2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每个教师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现在还有许多老师,不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唱主角,不给学生自学时间、合作学习时间,不给学生思考总结问题的时间,题目总是自己示范,结论自己归纳,虽然高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学生没有真正参与教学过程,思维没能很好地活跃起来。有的教师自习课还要去讲课,课外还布置大量作业,这样极大占用学生自己支配的时间。学生既没有充裕地自主学习、反思总结的时间,也没有合作学习的时间,学生的学习完全被教师支配,渐渐地丧失了自主学习的意识,成了离开教师不知怎么学习,没有作业,不知道从何学起,不会反思总结,不会预习、复习,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这样的学习怎能效率高?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是自己做主,自己做学习的主人。学习是为了自己,为了未来。自主学习是对学习本质的概括,是教学条件下的学生的高品质的学习。可以说,所有能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中笔者努力营造和谐、愉快、宽松的学习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1、允许学生独树一帜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地创造”。学生的课堂交流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学生在与同伴交流中交换意见,获得发展。交流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允许学生独树一帜,允许学生出错。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受教育的权利,激励他们求知的欲望,使每一节课都成为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展示才能的天地。

2、教师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思维活跃起来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坚守标准答案的立场上审视学生的回答,而学生自己的思想被忽视,他为什么会这么答,他究竟有哪些认识上的错误,往往得不到真实地指导,仿佛学生的回答只是满足教师教学环节的需要。因此,教師必须消除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真正把学生看作是平等共同合作的伙伴予以尊重,注重学生的发展。特别是从教学语言上要注意多运用亲切鼓励的语言,如:“请你来说”、“谢谢你,说得很正确、很清楚”等。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给予认真作答,自己感觉没有把握的问题,敢于放下架子说:“不知道,咱们共同研究吧。”学生在这样一个平等尊重的氛围中,他们的思维是放松的,乐于说和做,积极参与教学,也容易把新知识构建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

3、对学生多一些爱心和耐心

在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免不了有答错的问题,这是正常现象,应该努力做到不轻易指责或批评,也不急于让其他同学代答,而是用多种方法从多个角度启发诱导,如在“生长素的发现”一节,怎么知道胚芽鞘下端的琼脂块中有生长素呢?笔者让一个同学回答,他刚开始回答不上来,笔者启发他:“你能不能根据温特实验过程中的巧妙之处得以灵感。”他还是没想到,笔者进一步说:“你还记不记得怎么排除琼脂块干扰实验的过程吗?”他恍然大悟,顺利回答出。其实这个问题别的同学感觉很简单,但我没有轻易否定他,相信他、给他时间。这件事也给这个同学产生一定的影响,他开始喜欢学习生物学了,课后也愿意问问题了。

4、注重激励作用

激励是让学生体会到成功感的一种形式,特别是没有回答对问题的同学,他可能很没面子,但我还是努力挖掘他回答时的优点,能肯定的一定大加赞赏。这样做对学生激励作用很大。如:“你回答问题总有自己的独特见解,真了不起!”“你敢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佩服你。”这样,学生在某一方面的才能,得到真诚的肯定,激励了他们主动参与,使学生都积极表现,渴望得到老师的赏识,给课堂注入了活力。

5、鼓励学生创造性,关注个性发展

创设教学的“愤悱”情境。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的学习往往从问题开始,笔者注重精心设计问题引起悬念,竭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起他们思维的活跃和思考的兴趣,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创设出孔子所说的“愤悱”情境。学生在这种情境下情绪是高涨的,思维是活跃的,对知识的渴求是强烈的。会产生某种探索的需要,表现的冲动;给学生群体表现创造的机会,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总是习惯以“教”为中心,一切从“教”出发,让学生“学”服从于“教”,配合“教”,把学生思路拉到预先设计好的轨道上,使教学顺利进行,不致于课堂出现意想不到的事情。长此以往,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思维,使他们的主动性逐渐减弱。因此,教师决不能用自己的结论或预定答案来束缚学生的思维,要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要提倡一问多答,允许大同小异,从而培养学生有个性化的见解,使他们的创造力有所提高。如讲《生长素的发现》一课时。

胚芽鞘为什么会弯向光源生长?那是一堂公开课,又是一个重要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时非常紧张,时刻注视着笔者的面部表情,但笔者始终微笑,他受到笔者给予的鼓励勇敢地回答。结果他的见解很独特,按照他的理论确实可以解释,但不符合事实。笔者面对这样一个答案感到很突然,太有创意的一个想法,笔者说:“你回答得真好,原理清楚,条理清晰,很有创意,按照你的理论,确实可以解释胚芽鞘向光生长的原理,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同学们都笑了,他也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坐下了。学生们发现笔者并没有批评他,学生们也放松了很多,不紧张了,教学中大家畅所欲言,创造性思维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如果经常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知识,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而且语言组织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在学习中也发展了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的能力。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辽宁省轰轰烈烈地开展了,新课程改革中特别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地学习建构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将学生充分调动到最佳状态,从而使学生以最佳的主体精神参与学习活动。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实际上,有效的学习方式都是个性化的,没有放之四海皆有效的统一方式。对某个学生是习惯的、有效的学习方式,对他人却未必如此。正如多元智慧理论所指出的,每个人的智慧类型不一样,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学习风格也不一样,因此,每个人的具体学习方式是不同的,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情况,为每一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endprint

猜你喜欢

笔者思维同学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