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职院校女大学生选修健美操的心理过程

2017-09-27杨玲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13期
关键词:体态动因指向

杨玲

摘 要:兴趣是女大学生选学健美操的主要动因;体育与艺术的交融是女大学生学习健美操的审美需要;美感的表达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女大学生的理性归纳;健美操的教学效果离不开教师的人格魅力。

关 键 词:健美操;女大学生;审美心理;体育教学

【分类号】G831.3

健美操是20世纪80 年代中期在我国开展起来,特别是当引入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大纲和作为专项选修课以来,这一项目以其能够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培养优美体态和愉悦身心而越来越受到众多女大学生的青睐。但是,多数女生学习健美操追求的是优美的姿态,并向往着自己能炼就出婀娜多姿的体态,而对自身审美心理素质的培养却关注不多。笔者从多年健美操教学实践中深切地体察到,目前高职院校健美操课的美育价值有待进一步发掘,教学的方法有待深入探究。本文应用心理学理论来阐述健美操练习者的审美心理状态,旨在通过健美操的美育效果和审美功能来提高女大学生的审美心理素质。通过和选修健美操的女学生访谈,问卷调查,文献查阅探讨她们的心理过程。

1 女大学生选学健美操的动因与价值取向

动因,反映着某种主观和客观存在的引导因素,有着正向和负向动因之分,它一旦被意识到,就成为个人意向、愿望、动机等的兴趣表现形式,推动着人们以一定方式、朝着一定方向去寻找满足。,一般来说是建立在正向的动因引力之中,并以此来朝着“德、智、体”三育要求的方向完成学业。健美操,作为“三育”之体育中的一项课程,在个性化的“三自主”教育理念指导下,女大学生对此表现出较为浓厚的兴趣。在256 名女生中,69%的是建立在兴趣动因之下,24%倾向于运动量适宜的选择。究其原因,一是,女性在审美取向活动中有着先天的特质,在求美心理中有着能歌善舞的愿望,自然使她们对健美操这样一项(形式的美、动感的美、运动强度收放自如的美)拥有特殊的情感;二是,说明她们对健美操持有积极的价值认同和情绪体验(即运动量适宜),在一份多项选择调查中,认为健美操“倍感增添活力”的占 75.9%、“精神愉悦”的占 49.2%、“改体态”的占 48.7%,可见健美操这一项目本身具有的价值功能和主体的感性体验已得到她们的认同;三是,她们对健美操持有的兴趣程度,已不仅仅满足于个体“改善体态”的心理需要,而是提升到健身求美、展现青春活力的意识层面上了。

2 女大学生学习健美操时的心理状态

女大学生在不同动因的支配下选学健美操,一般来说亦会在心理上带有主动的个体指向状态,也就是指向于一定的目标。首先想着“感受动作音乐的和谐美”的占 75.9%,想着展现自身“体态动作美”的占40.5%,单纯的“兴趣”感已不是主要的心理指向目标,这说明她们对健美操这一运动项目的特质、内涵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从心理学上来讲,当她们确立了较高的指向目标时,相应的对健美操学习的态度、动机、课余自练的主动性就会得以强化,这无疑是她们获得动作技能、促进健美操水平或考核成绩提高的必要保障。

3 女大学生对健美操的美感表达

女大学生在学习健美操时持有较高的心理指向目标,为她们学习并提高健美操水平奠定了一定的动力基础。但在求证她们对健美操的美感表达时发现,“会表达”仅占 27.7%,“不会表达”占 12.3%,而“想表达,但不知该如何做者占 60%,说明大部分女大学生们尽管“对健美操这一运动项目的特质、内涵有着较为深入的理解和体验”,却不知如何表达其中的美感。这一现象的成因,笔者认为:一是她们在学习健美操的过程中,尽管是在反复的练习,依靠肌肉自身运动的内在反馈所提供的刺激,建立了直接感知动作结构的表象,但却并未使动作表象达到明确化的程度,也就是并没有使动作表象与健美操相应的形体造型的表象结合起来。

4 女大学生对健美操教师素质条件的要求

从运动技能教学的分类来讲,健美操的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环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健美操教师素质的整体认知,在一定意义上既是她们建立学习兴趣的信号源,也是她们领悟健身操的舞动、培养或提升审美品级的一个客观参照系。在对健美操教师素质条件的调查(可多选)中得知,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亲和力”(占73.3%), “良好的美学素养”(占 69.2%)、“较高的技能水平”(占 56.9%)和“優美的体型”(占 35.9%)。这种意向的排序,说明大学生认识到她们的任何一门课程学习,都是一种生活的过程,这种过程首先要求的是人际关系的“心理适应”,因而她们需要与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必然首选教师要有“较强的亲和力”。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1)女大学生在审美取向活动中有着先天的特质,在求美心理中对健美操拥有着某种特殊的情感,使其对健美操的价值取向,已不仅仅理解为“改善体态”的心理需要,而是提升到健身求美、展现青春活力的意识层面上,说明她们对健美操的价值有着较高的认知。

2)女大学生选健美操的动因有一定的差异性,兴趣动因为主。然而在学习健美操的过程中,那种单纯的兴趣动因已不再是主要的心理指向,而是基于想着“感受动作音乐的和谐美”和展现自身“体态动作美”的享受。

3)女大学生在学习健美操过程中对“如何表现美”较为困惑,因而“想表达,但不知该如何做”者占较高的比例,这是造成她们学习中滞留于粗浅的动作模仿、体验不到健美操身形达意美感的主要原因。

4)女大学生期待教师应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反映出她们对教师人格魅力的内涵认识较清晰,而这正是她们学习心理需求与学习效果的重要保障。

5.2 建议

健美操教学是提高大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为使大学生对健美操的认知和理解更趋于全面,更好地提高健美操的美育效果,健美操教师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改进与提高。 首先,健美操教师必须认识到健美操的价值取向是多元的,侧重于塑造型体和增进审美意识,逐步建立起使学生在健美操的学习过程中既能掌握健美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又能够有效地达到塑造形体、增强审美意识的新的教学内容体系。教师应设置好健美操课的美育内容。在课中经常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美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和美学素养,把审美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第二,健美操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审美实践的过程,鉴于目前学生对健美操学习有着较高的“感受动作音乐的和谐美”的心理指向,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意识到健美操是集视觉与听觉于一身的艺术,因此教学中既要注重舞蹈、体操动作形象的塑造,更要科学选配音乐伴奏。

参考文献:

[1] 祝蓓里. 体育心理学[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58,308.

[3] 刘叔成. 美学基本原理[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292. [编辑:周威]endprint

猜你喜欢

体态动因指向
课程思政的动因、理路以及堵点治理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备考新指向
中年级“生本写作”教学的“三个指向”
魅力挖剪
大学生参与法治社区建设探微
跨国公司本土化战略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的风险度量及防范措施
寻找轻快的灵感
动物玩家之蝴蝶鱼
怎样使你更健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