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行政管理在人本主义视野下的改革

2017-09-27杨光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32期
关键词:人本主义行政管理高效

杨光

摘要:目前,高校管理的行政化问题依然较为突出,机构臃肿、人员复杂、效率低下,尤其是行政权力挤占学术权力现象普遍,严重制约了高校的现代化发展。本文以人本主义视角进行切入,分析高校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优化、改革,实现学校的育人本职。

关键词: 高效 行政管理 人本主义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7

高校,作为教育的高等学府,其首要职责应当是育人,教授学生科学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学生学习与社会实践的无缝衔接,这也是高校行政管理的目标。但在我国的高校行政管理中,“官本位”思想浓厚,过分看重行政权力,忽视学术、人本主义的关怀,高校管理的方向出现了严重偏差。人本主义强调的是“以人为本”,摒除教条化的制度约束,针对不同的对象要有适合的工作方法。在人本主义视野下改革高校行政管理,是高校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切实提高高校管理水平、强化教书育人理念的必然选择。

一、人本主义内涵

人本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从人的需求出发,充分考虑不同对象的不同要求,发挥出人的潜力与人格魅力,强调人的正面本质,注重人的成長与发展。依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级理论,人具有丰富的感情与心理活动,由低到高可以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人本主义管理与马斯洛需求理论完美契合,注重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把人视为管理活动的核心,通过调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的效率与合理性。

人本主义思想意识在行政管理中的运用,体现对人的尊重、理解、关心,使得管理工作更加人性化、在保障工作效率的同时,也能满足工作人员合理的个人追求,符合现代管理的精神,是新形势下高校行政管理去除积弱的科学方法[4]。

二、高校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随着国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克服行政化倾向,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目前,高校管理在去除“行政化”方面进展缓慢,口号多于行动,并没有取得突破进展。

(一)机构、人员臃肿

长久以来,高校作为社会人才的培养基地,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点扶持对象,资金、政策各个方面都给予了重大支持,但在高校的建设中,对职能部门的划分却越来越细化,行政机构越设越多,行政管理人员数量也随之增多。机构的多样化,必然会导致管理中各职能机构间的权利交互重叠,产生推诿现象,影响行政管理效率[1]。

(二)行政管理人员缺乏服务意识

我国的高校行政管理实行的自上而下的科层建制,一般有院系两级,每级的职能划分清晰,具体事项的完成需要多部门的配合,在工作人员尽职尽责的情况下,该管理机制有足够的效率。但实际工作中,由于工作人员的薪酬与工作内容并不挂钩,做多做少都一样,造成部分工作人员墨守陈规、不思进取,没有服务意识,既不进行工作方式进一步优化的探索,也懒于具体工作的执行,无法顺应高校的改革发展需求。

(三)学术权利弱化

多数高校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行政权力影响突出,高校的管理工作基本是由行政人员决定,具备扎实理论知识的学术人员基本没有参与管理的机会,其建议也得不到重视,行政权力挤占学术权力现象明显。一线学术人员的诸多需求碍于机制影响,往往得不到满足,降低了学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影响了高校本职的教育工作[2]。

三、高校行政管理在人本主义视野下的改革

(一)增强人本主义意识,营造良好氛围

人,是一切活动顺利开展的决定性因素,再好的政策也需要人去落实,人的主观能动性直接影响政策的落实程度。高校行政管理中,应当加强宣传与培训,增强工作人员的人本主义意识,从自身出发,端正态度,以正确的意识指导工作。工作中尊重人的主体性,注重人的需求与发展。在具体事项处理方面,充分考虑相关人员的状态,营造宽松的环境,优化对工作的服务质量,实行人性化的管理,才能在满足人的不同需求、实现多样化发展的同时,更好的完成工作。

(二)完善行政管理机制,提供制度保障

机制是意识得以实现的保障。高校行政管理应当注重两方面制度的完善:一注重对工作人员需求的满足;二是落实奖励与考核机制。

传统的行政管理,是一种静态的管理,评价标准只参考工作人员已经做过的事情,对其潜力及发展缺乏足够的预判,缺乏正确的引导性,容易降低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在人本主义视野下,行政管理应当凸显对人的综合考量,严格要求工作人员及时完成工作的同时,积极听取工作人员的心声,适时调整工作计划,满足人的合理诉求,注重人员的潜力激发,营造理性的工作环境。再者,要落实理性的奖励与考核机制。高校行政部门繁杂,人员构成多样,不同的人群有着不同的需求,在充分听取人员的建议后,应当建立具有针对性的奖惩机制,工作人员报酬与效率挂钩,避免慵懒现象的出现。如优化经费审批使用机制,增加透明度,规避简单粗放的管理模式;改善教学环境,逐步提升教学人员待遇,尊重一线教职工,在物质奖励的同时,吸收一定的教职人员进入管理队伍,弱化高校的官本位角色[3]。

(三)积极吸纳优秀人才,优化团队构建

人本主义视角下的高校行政管理,要注重优秀人才的吸纳。高校环境中,淘汰机制几乎没有发挥作用,工作人员只要没有原则性的错误,不会出现淘汰现象,在编制数量有限的情况下,优秀人才的进入渠道越来越窄。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要适时淘汰不作为、胡作为的人员,补充新鲜血液,提高管理团队组建的科学性,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形势,才能使高校管理工作实现科学健康发展。

结语:

高校行政管理是对高校资源的日常调度与指挥,是高校正常运转的保障。多年来,高校的建制多参考政府机构,受传统思想影响,高校行政化问题突出,官本位思想较重,阻碍了高水平、具有世界竞争力的高校建设发展。新形势下,突出人本主义,积极听取各级人员的需求与建议,注重人力资源积极作用的发挥,可以有效的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团结队伍,提高效率,对于切实有效的提升高校管理水平有着重大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朱淼.论人本主义视野下的高校行政管理改革. 南昌高专学报.2012

[2] 陈德斌.人本主义与高校行政管理. 世纪桥.2009

[3] 宋昭君.人本主义视角下高校去行政化问题探析.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4] 赵晓伟.人本主义视野下的高校行政管理改革初探.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本主义行政管理高效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对项目化学习的发展意义
科学管理理论和人本主义思想在某互联网公司的运用
我国企业行政管理问题及改革策略分析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及其简评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