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特种加工》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初探
2017-09-27周淑容
周淑容
摘要:文章从探讨当今模具专业就业背景出发,针对企业需求和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对《模具特种加工》课程进行项目化改革的必要性,阐述了具体项目化教学改革方案,并对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对策。
关键词:模具;电火花加工;项目化;教学改革
TG801-4
一、课程改革背景
在对我校模具专业毕业生进行就业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从事模具特种加工相关工作的同学占到了30%左右。就从业者反应,以前在学校时,本课程主要是以讲理论为主,实践比较少,而且,以前的教学方法对于毕业后的工作,存在一些缺陷,导致学生毕业后不能马上上岗,而且《模具特种加工》也是模具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 所以我校决定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二、课程改革内容方法
1、项目教学内容的改革
项目教学是以实践为导向,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实质是选用可以动手的实例项目为平台,为学生创建学习情景,学生通过对实际项目的认识、了解并动手完成,在此过程中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1]
经过企业调研,针对其相应岗位要求,我们制定了更科学的“模具特种加工”课程教学标准。在保证理论知识系统性的前提下,我们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塑料模具型腔加工、冲压模具落料型孔加工、异型孔模具型腔加工、手机模具型腔加工、切断车刀的线切割加工、圆孔跳步加工、锥度线切割加工等7个教学情景,每个教学情景都以模具典型零件为案例。在每个教学情景中增加任务实施部分,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下面以“冲压模具落料型孔加工”项目为例,其项目设计任务书如表1所示。
表1
学习情境名称:冲压模具落料型孔加工 学时:8
1.学习目标:掌握常用ISO代码;掌握电极的结构设计;掌握电极精确定位的方法
2.学习任务:熟练校正电极;正确装夹及校正工件;对电极进行精确定位。
3.教学实施
工作过程 工作任务 教学组织 学时
资讯 电火花加工冲压模具落料型孔 教师下发项目任务书,描述项目学习目标;讲解常用ISO代码、电极的结构设计、装夹及校正工件以及对电极进行精确定位。 2
计划 进行人员分配,制定工作计划。 审核计划与实施方案,提供指导意见,制定项目检查计划。 1
决策 确定最終实施方案 引导学生确定最终实施方案 1
实施 学生进行电极的设计并分组进行电极的装夹和定位 教师讲授电极设计和定位的基本方法 2
检查 学生汇报计划与实施过程,回答同学与教师的提问 教师检查操作过程 1
评估 教师与学生共同对学生的工作结果进行评价:
自评:学生对本项目的整个实施过程进行自我评价
互评: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之间之间互评 1
二、教学安排和方法的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把教室搬到了车间。这样一方面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也让学生觉得比较有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比如多媒体教学,能用直观的图片和动画,使学生印象深刻。并且教学老师用自己在工厂里收集的图片,特别是图片里包含有同学认识的人,这样更能提升同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考核方式改革
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是搞好项目教学的保障。以前我校本门课程的考核主要是采用期末考试作为考核分数,现在采用项目实施过程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在项目化教学体系下,课程由若干个项目组成, 课程的考核就转为对项目中每个工作情景和工作任务完成质量的考核和评价。为保证考核的公平性和全面性, 对每个工作情景或工作任务都设计了三级考核模式: 学生自评、小组内学生互评和教师总评。期末, 教师通过计算每个学生课程内完成的所有工作情景或工作任务的平均分, 即学生该门课程的实践期末成绩。再结合期末时的理论考试成绩,两者相加,即成每名同学的总成绩。采用“过程考核+理论考核”的模式不仅更加公正和客观地评价高职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平时上课的积极性。
四、项目化教学改革的难点
1、 项目选题难。因为所选项目既要包括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理论知识,又要便于学生实践操作,这无疑增加了选题难度。
2、 项目教学课时安排不集中。学校在安排课时是根据以前的传统教学模式,而且由于教学资源有限,课时安排的科学性大大降低。导致在实施项目化教学时,有时课程显得很紧,连贯性也较差。
3、 部分学生敷衍了事,滥竽充数。由于在教学过程中,是以小组为单位参与项目实施,部分主动性不强的同学根本不动手,不思考,但最后的实践成绩却与本小组其他成员一样,这大大降低了考核的公平性。
4、 对授课教师提出更高要求。项目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是既具备相应理论知识,又要懂实际操作的“双师型”教师。由于以前传统的教学主要注重理论教学,所以很多教师富有理论,自身的实践能力却有待提高。
五、提升项目化教学改革质量的对策
1、积极寻找对应项目化教学企业
由于学生学习的目的是能更好的适应企业的工作,针对这种情况,我校特地结合对当地模具企业的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确定选择什么样的教材和具体实施项目。在选择教学项目时,主要根据当地模具企业的典型模具零件为实施对象,在实施过程中,再抽出一定时间带学生去企业参观,从而大大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让他们感觉学有所用,从而调动其参与项目实施的动力。
2、加大对课程教师的培训力度
项目化教学改革必须与师资队伍的培养同步,做到师生同步成长。没有一支适应于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师资队伍,项目课程就成了无源之水。为了使教师能够更好的适应项目化教学模式,我校派出相应的授课教师去企业进行一段时间的实践操作锻炼,锻炼结束后再对教师进行考核,从而保证授课教师有足够实力满足教学需要。
3、增加课程需要的财力、物力投入
为了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校应该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比如对实践场地进行完善,增加相应的实践设备,努力做到硬件逐步配套完善。在课时安排和教室安排中,应优先考虑项目化教学课程的合理性和连贯性等等。
总之,《模具特种加工》是模具专业的主干课程,在模具人才培养方面占有重要地位,所以,为适应社会需要,以满足企业需要为前提,改变过去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融合在项目中的教学模式更加符合现代教学需要,这种教学模式, 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课程改革既加强了学生“做”的能力训练, 增强了其岗位适应能力, 又充分体现了 “工学结合” 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 王丽洁 徐德凯 史卫朝 .]PLC技术应用”课程项目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机械职业教育 2014.2总第337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