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与“玩”有效结合

2017-09-27江艳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结合途径

江艳

【摘要】近年来,在初中教学体系当中,体育教学所占的地位不断提升。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讲,体育教学具有更为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更独特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活动中,应尽全力满足学生的个性化特征的发展需求,激发其体育学习的积极性,营造生动和谐的教学氛围。实践发现,将“教”与“玩”结合起来,有助于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其教学效果也满足了新课程标准对于初中体育教学的新要求。

【关键词】“教”“玩”结合 ; 初中体育教学质量 ;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153-01

目前,在新的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式,不仅能让学生掌握有效的自身锻炼方法,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享受体育教学乐趣,全身心投入到和谐的体育学习中。但是,目前,由于教学活动的僵化,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性还不够,缺少学习的乐趣和积极性,这一现象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初中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对于初中体育教学,应探寻新的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与“玩”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正是顺应了这一要求,对于初中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教”与“玩”结合的依据

(一)初中学生群体的特点

活泼好动是学生的天性,兴趣和好奇心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在有些体育课堂上,教师的授课方式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对于课堂学习以及练习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从而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无法激发其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因此,要求体育教学以学生的特点为出发点,寓教于玩,在娱乐游戏中激发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兴趣。

(二)学生身体素质的考量

学生在初中阶段处于一个快速发育的阶段,其骨骼的硬度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小,韧性比较大,比较容易发生弯曲变形,其肌肉由于发育还不是十分完全力量相对较小、耐力不足等一系列的身体特点都决定了初中体育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进行长时间大负荷的体育运动,不然不仅不会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同时还会给学生的身体健康带来负面的影响,因此,在开展初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做好“教”与“玩”的有机结合。

(三)学生接受能力的要求

初中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应用能力还普遍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且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因此,在开展初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将课程局限于“教”的层面,必须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将“教”与“玩”进行有机的结合,通过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引入一些小游戲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而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游戏中进一步提升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教”与“玩”结合的基本方法

(一)集分结合

所谓的集分结合就是在开展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一段时间之内将所有的学生聚集在一起来讲授一些课堂相关的理论知识或者是游戏的规则,然后在将学生分成各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课堂教学,通过集分结合的教学方法,学生既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一些体育运动的理论知识以及规则进行了解,并且通过分组游戏的形式无形中锻炼了学生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与小组成员之内的合作意识,进而对于提升初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出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二)课间穿插

在开展初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趣味性的课堂游戏来将初中体育的内容进行适当的穿插,这样不仅可以使得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大大提升,同时还能够提升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例如,在初中体育课程教授体操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播放一段节奏感比较强的音乐,让学生能够随着音乐的节拍来自由发挥的进行舞蹈,这样不仅可以使得学生感受到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同时还能够激发起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进而进一步提升初中体育教学的效率和水平。

(三)自主设计

在当前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体现,因此,在开展初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自身引导者和组织者的工作,给予学生主体地位充分的尊重,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讲解一些体育运动的规则和要领之后,让学生来自行设计一些体育小游戏,这样让学生能够在保证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获得更大的课堂自主性,进一步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三、“教”与“玩”结合的实践效果

在开展初中体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良好的“教”与“玩”结合的教学模式给初中体育教学工作焕发了新的活力。首先,通过“教”与“玩”结合的教学方法,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不仅仅使得体育教学的形式进一步多元化,并且十分符合初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实现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良好互动;其次,强化了学生体育锻炼的效果,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和游戏的过程中运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运动负荷进一步加大,学生的体能在体育课程中得到了有效地锻炼;再者,学生在参与体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获得了更大的自主性,“教”与“玩”的有机结合在很大程度上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更加自由、更加民主的课堂空间,学生在参与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来自行设计一些小游戏,这样不仅使得学生的个性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还能够培养起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的意识;最后,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与“玩”结合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学生在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性以及身体的协调性方面得到了均衡的发展。

四、结语

初中体育教学“教”与“玩”的有机结合作为一种新型的体育教学模式,在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提升初中体育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开展初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做好“教”与“玩”的有机结合,进而进一步提升初中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赵自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与玩的结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3:101-102.

[2]黄玉龙.教与玩结合是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方法[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09,12:21.

[3]冯志刚.如何将体育的“教”与“玩”结合,切实增强教学效果[J].考试周刊,2012,57:102.

[4]朴明华.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现“快乐体育”[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10:130-131.

[5]姜雪娇.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D].苏州大学,2014.

[6]张震伟.新课程标准下苏州市初中体育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endprint

猜你喜欢

结合途径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判断函数单调性的几个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浅谈刑事现场勘查与图侦相结合的新模式
舞蹈元素在杂技艺术发展中的作用浅析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带来的双面性效果分析
用“分拆”法探索数列不等式放缩裂项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