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

2017-09-27谢菡菡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30期
关键词:提升路径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

作者简介:谢菡菡(1987——),女,山东菏泽人,硕士研究生,山东旅游职业学院辅导员。

摘要:在我国,辅导员是高等院校教师团体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对学生的成长、学习、生活等起到指导作用,尤其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当中,辅导员的角色无可替代。因此,大力推进我国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建设,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工作尤为重要。本文依托当下发展形势,对我国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提升路径进行深入研究,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是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是高校辅导员制度和辅导员队伍建设模式的重大创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下发以来,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已经取得显著进展,但是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正在影响甚至阻碍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进程。因此,需要我们进一步理清思路,准确把握和破解这些发展中的难题,以保证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有效推进和健康发展。

一、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1、辅导员职业认同度偏低

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其认同主体包括辅导员的自我认同、学生的认同、专业教师的认同、社会的认同。对于个人而言,职业主要在四个层次上体现出价值,即谋生价值、参与价值、发展价值和体验价值。这四方面价值中每一方面价值的实现受到影响,都会对人们的职业选择、职业态度发生影响。辅导员职业的认同度偏低,直接影响辅导员职业选择的自豪感和荣誉感,进而影响其职业进取的动力,这对于建设一支职业化的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是非常不利的。[1]

2、辅导员队伍不稳定

辅导员是大学校园里耳熟能详的名字,却未能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很多人认为“辅导员工作人人都能做”。辅导员在繁重琐碎的日常事务中扮演了保姆的角色,感觉不出这是一份有前途的事业,逐渐迷失了方向,降低了工作热情。辅导员队伍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成了从业者万般无奈的选择或者是好职业的跳板。因此,如何保持辅导员队伍的相对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3、大学生素质差异化、多样化、个体化

当前生活在大学校园中的独生子女逐渐增多,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虽然大部分学生表现是吃苦耐劳、团结奋进,但是在父母的溺爱和非理性教育指导下,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大学生中叛逆者越来越多,不尊重父母和老师的事情时有发生,为辅导员转变学生管理工作方法带来挑战;二是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人际交往能力较差,为辅导员教育引导大学生提升综合素质能力带来挑战;三是生活目标、学业目标、工作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的动力,为辅导员进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带来挑战;四是心理问题学生逐渐增多,抗打击能力较差,遇事悲观、不自信,为辅导员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带来挑战。[2]

二、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路径

1、提高辅导员的地位

一是从待遇上给辅导员充分的优惠。就现阶段而言,辅导员待遇是提升了,但充其量只是与一般教职工待遇同等。然而辅导员所做的工作却要比普通老师多的多,他们为了学生可以不眠不休、抛家舍业,而付出的所有却被一句“这是辅导员的责任”所囊括了。二是解放思想,使辅导员队伍职业化。辅导员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因此,辅导员成了学生的办事员、保姆、勤杂工,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如果他们不能从这些繁琐的杂事中解脱出来,辅导员就无法真正的职业化。三是加大宣传力度,让全社会认同辅导员工作。辅导员现在的工作处于两难境地,学校认为辅导员是学生管理工作的执行者,什么责任都往辅导员身上推;而学生及学生家长则认为辅导员是他们的服务者,认为辅导员就是必须得为他们服务。这种境况不解决,辅导员的工作步履维艰。

2、提高辅导员心里辅导能力

一是要加强辅导员专业知识的培训。作为一名优秀的辅导员,仅有满腔热忱是不够的,必须要有思政和心理健康相关的专业知识。所以,要定期主动参加心理學专业知识的培训。并做好与专业心理咨询教师的对接工作,有问题及时反映沟通,并对反馈的学生常出现的心理问题做好统计和汇总,建立本班学生的心理状况档案。二是要 定期组织学生开展针对心理健康的主题活动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组织学生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和班会,形式可以包括游戏、演讲、角色扮演、讨论、辩论、观看视频等。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也使得心理健康的概念深入人心,让大家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

3、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

一是要研究学习政治、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等,不断用学习来充实自己,以适应新形势教育的需要。通过扎实有序地组织,开展学习、讨论、反思、实践、评比等活动,提高辅导员对师德师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师德修养,塑造职业精神,做人民群众满意的教师。[3]二是要通过自己不断的反省,回顾和总结工作中的得失,撰写论文,“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三是要重视对辅导员的培训,提高专业技能。一方面,要定期召开辅导员研讨会,开展可言成果及工作经验交流,可以是校内的,也可以是校外的,这样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通过交流找出差距、取长补短,促进工作。另一方面,高校之前应建立良好的交流渠道,各高校可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对辅导员开展定期的讲座、参观等交流培训,让辅导员优更多外出学习和交流的机会。[4]这样有助于辅导员拓宽视野,开阔思路,是提高、促进辅导员工作效能和工作创新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韩延明.试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j].高校辅导员,2010,(1). [2]谢志芳.朱丽花.实现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途径思考[j].高校教育管理,2010,(7).

[3]黄蓉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学习型境界[j].高校辅导员,2010,(2). [4]陈小花.刘海春.高校辅导员双重身份管理方式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0,(12)endprint

猜你喜欢

提升路径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
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胜任力提升路径研究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