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小学语文课堂资源挖掘

2017-09-27陈佳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挖掘小学语文

陈佳

【摘要】本文围绕小学语文课堂资源挖掘问题展开讨论,在新课标大背景下,分析小学语文课堂资源挖掘现状,并总结影响小学语文课堂资源挖掘因素,提出相应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 课堂资源 ; 挖掘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137-01

1.前言

所谓课堂资源挖掘实际上可以理解成课堂资源的生成和利用,这是新课标的要求,同时也是新时代的要求,仅仅只是传授学习教材内容,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新课标的要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资源就是指能够进入小学语文课堂,针对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围绕小学语文整体教育目标和课堂教学目标,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提供各种支持的因素来源。充分挖掘小学语文课堂资源,将有利于提高课堂有效性,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小学语文课堂资源挖掘现状

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都未能真正领会课堂资源挖掘这一理念,在实践过程中,困难重重,语文老师给予小学生更多的印象依然是严厉、不苟言笑,很多教师则认为平时繁重的课业任务是制约他们钻研新课改以及限制其开发利用课堂教学资源的最大原因。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教材内容之外,还有巩固性练习,老师要进行一一讲解,还有学生的作文,需要一一批改。每周七节语文课,一节写字课。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读书课和作文课,大多时间都被用来做练习和做试卷。教师如果不这样做,教学任务就无法完成。教师在不断循环的作业批改状态中,根本就沒有时间和精力去钻研教材,教学灵感也在琐屑中消磨殆尽,教学给教师带来无尽的压力,是沉重的负担,极其不利于老师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3.影响小学语文课堂资源挖掘的因素分析

3.1小学语文教师的影响

目前,大部分小学教师对于挖掘课堂资源概念上还未能把握,没有领悟透彻。导致实践过程中,只是停留于课堂资源挖掘的形式上,不能捕捉到课堂中真正有价值的言行举止。另外,小学教师大部分都还不具备挖掘课堂资源的能力。一是教学观念落后,二是不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很多教师都是按部就班,无法灵活应对课堂上学生提出的各种开放性话题,无法激发学生认知的兴趣,不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还有,大部分教师的知识结构都比较单一,虽然本学科的功底深厚,但是封闭的、是单一的,不能在课堂上巧妙融合其它学科内容,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课堂资源的挖掘。

3.2 小学生自身影响

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看,还处于初级阶段,所学知识零散,未能形成一种体系。小学生年龄尚小,阅历浅,所以生活经历、知识经验、个性兴趣等这些可供挖掘的课堂资源,学生自身基本不可能自觉地意识到,更不能做到主动地开发利用。小学课堂和中学课堂的最大不同点也就在此,中学生的知识体系庞大,且阅历较为丰富,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增强,因此,具备主动生成课堂资源的能力。小学生则更多地依赖于老师的告知和启发。

3.3 学校方面的影响

新课标不仅是调整了课程资源,而且对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作了相应性指导,不过,应试教育依然是各大学校的指挥棒,即便是小学,也为升学率、高分率,争得头破血流。学校基本还没有形成一套与新课程资源相符合的评价机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师生的发挥和课堂资源的有效挖掘。

4.小学语文课堂资源挖掘策略

4.1 转变教学观念

语文教学中,浪费了大部分的课堂生成性资源,主要原因就是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转变。语文教师应该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状态,要研究语文新课程标准,把握新课改的“生成、挖掘”理念,用生成和挖掘的眼光来看待每一堂语文课。教师在课堂上,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言行举止,要认真审视和判断哪些言行举止是具有利用价值的课堂资源,以促进教学活动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4.2 开发教材

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过程中,要正确处理教材和教学内容的关系,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所隐含的信息,坚决不能停留教材表层而被教材牵制。而是要在不断调整、创造、补充、拓展的过程中,将“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材只是利用的文本之一,课前备课还要注意问题的精心预设,教师的预设要以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为前提,问题预设要有梯度,有层次,要形成合理科学的教案和学案。在指导教学中,充分挖掘课堂资源。挖掘课堂资源,是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师要摆脱教材束缚,把生活引至课堂,为挖掘课堂资源寻找灵感。以写字课为例,比如“马、耳”,通常的做法是让学生仿写、抄写、默写等,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写这一个汉字。但是如果老师能够挖掘教材,不仅仅只是停留在一个汉字的熟练掌握目标上,而是把这些字当成偏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偏旁组合,让学生或回顾以前学过的汉字,或学习新的汉字,并从中体会汉字的美妙。

4.3 丰富知识结构

语文教师要不断丰富知识结构,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社会、科学……方方面面的知识都要有所涉足。上文已经分析到,语文教师知识结构单一是造成课堂有效资源流失的最大原因。所以,语文教师要不断学习,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不仅要提升专业理论水平,丰富教学经验,还要广泛涉猎其他各门学科,让自己有丰富的知识储存库,这样才能将语文和其他各门学科联系起来,而不是成为一门单一学科,为挖掘课堂资源打牢知识基础。比如在《乌鸦喝水》《称象》教授过程中,就要涉及到物理学方面的知识,《司马光》涉及到历史知识。

4.4 健全学校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的应试性严重影响课堂资源的充分挖掘,学校要从根源上认识到新课标对学校对师生要求的改变,要健全评价机制,以激励语文教师对课堂资源的挖掘。具体来说,学校应该将教师挖掘课堂资源的能力进行考核,并纳入教师业务考核范围以内,让老师能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活动当中。学校还应该减轻教师的教学业务负担,为老师创造新课标教研氛围。

5.小结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日渐深入,小学教育面对的一个微观课题之一就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即课堂资源挖掘。建立“大语文”课堂,要深入研究“语文课”该有的语文味。小学语文课堂资源挖掘,成功实践不能一蹴而就,探索之路恐怕是长路漫漫。小学语文课堂资源挖掘,仅凭一人之力也无法完成,而是需要学校、师生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曾倩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2]季晓华.小学语文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2,21:39-41.endprint

猜你喜欢

挖掘小学语文
将“再也没有”带向更有深度的思考中
挖掘档案文化资源推进档案文化建设
关注数学思考 提升数学本质
大数据技术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分析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