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杜鲁姆“掌握学习”对初中数学的实践指导意义
2017-09-27王红
王红
【中图分类号】G633.6
美国心理学家B·S·布鲁姆提倡的“掌握学习”理论一直以来在教学实践中都被广泛采用。根据该理论的特点,就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指导意义来讲,如下方面值得认真借鉴和好好利用。
首先,掌握学习理论中关于目标分类的思想,对指导数学课的分层教学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
布鲁姆就曾说:“许多学生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能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与合适的帮助造成。” 虽然那种“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论断过于武断和偏颇,但事实上对于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只要方法得当,能够坚持,也是能够做得更好的。所以,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中关于目标分类的思想,可以作为一种方法对我们的分层教学进行指导。从操作性层面来看,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和理论的针对性。布鲁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该包括学生学习中的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而教育目标分类则表现为三个特征:用学生外显的行为来陈述目标、目标是有层次结构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超越学科内容。这些特征是由其具体的理论来体现的,仅就布鲁姆关于制定目标是为了便于客观地评价,而不是老师的思想表达,因为它是具体的、外显的行为目标,这是其具有可测性的根由。从这个角度来讲,他的这一理论起码给我们的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提供了如下思路:1、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具体的,它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虽然我们希望课堂教学能让每个学生都掌握相关知识,并能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但事实上学生掌握的程度参差不齐,也就是说,用统一的教学目标来要求全体学生,是很难达到既定目标的。在这种情况下,分层教学首先在目标制定上需要进行调整。举例来讲,就初中全等三角的相关判定和证明来看,学生在课堂上基本都能理解三角形全等的知识,但是有部分学生却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出现困难,这在课后作业以及单元测试中都有所体现。一方面可能是学生不细心造成的,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对知识的掌握尚有欠缺。也就是说,我们既定的统一的教学目标未能全部实现。所以,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就体现出来,也就是布鲁姆所言之教学目标不是教师的思想,而是具体的、外显的目标。其具体、外顯就是在教学中要体现对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当然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不是说给成绩差、基础差的学生降低要求,而是说要给他们增加提升的要求,只有针对性地将教学目标增加提升要求,才能帮助基础、成绩、理解力、管控力、自学能力差一些的学生实现提高。2、“帮助”是分层教学的主要指导思想。自主探究学习等学习模式就一再强调老师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由此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升其学习兴趣。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同样认为老师适当的教学与合适的帮助,是学生能够提升学习效果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在总的教学目标之下,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分层目标,然后对学生进行提升教学,也就是进行“帮助”。对需要在基础知识、基本知识运用等方面提升的学生,老师对学生的帮助主要体现在帮助他们弥补相关的知识,以更好地完成教学计划;对于基础较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较强的学生,老师应该给予他们一些新的、前瞻性的知识和方法的辅导,帮助他们与一反三,不断在吸收和反刍旧知识的情况下,更好地拓展新知识,掌握新方法。这就似乎布鲁姆所言的目标的层次性。只有按照教学目标的层次性进行教学安排,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目标。
其次,布鲁姆的评价理论是改变数学教学中现有评价观念和评价方式的重要理论依据。
布鲁姆认为,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也非常重要,评价本身就是学习过程的一部分。基于此,他主张教学中应该更多地使用形成性评价和形成性测验。
所谓形成性评价的有效程序就是把一门课程分为若干学习单元,把每个学习单元分解成若干要素,要素之间形成一个学习任务的层次,据此以确定相应的教育目标系统。在每一单元教学结束时,都要安排一次形成性测验(有时又称为诊断性测验)。形成性测验常常被用来为学生的学习定速度,保证学生在从事下一个学习任务之前,完全掌握这一单元的内容。形成性测验可起到强化的作用;形成性测验可以揭示出问题所在,“诊断”后应该附有一个非常具体的“处方”。按照布鲁姆的理论,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不是给学生评定分数或者等级,而是帮助学生和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对教学内容达到掌握水平所必备的知识技能上;而总结性评价的目的,是要对学生在一门课上的学习结果作出全面的评定,并把评定成绩告诉学生家长和学校管理人员。但是布鲁姆特别指出,评价不是评分,不评分也能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所以,就评价来讲,我们必须转变观念。1、要把评价建立在客观的基础上,不仅仅对成绩好的学生进行积极鼓励,也要对成绩有所提高的学生进行表扬。学生的学习程度不一样,对于那些相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分级教学目标的模式下,对他们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我们按照分级教学目标,对某一单元的课程的教学专门制定了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要求,最后通过平常学习状况、单元测试状况来对他们的学习进行评价。这种评价,一方面要指出问题所在,并开出改变状况的“处方”,但是必须避免题海战术,而是要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必须对学生进行鼓励。鼓励才能让学生产生动力,有动力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潜力。老师能发现学生的优点,鼓励他们继续发扬优点而避免缺点,这是评价最重要的部分。2、老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客观评价。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过程的实施,到教学总结反思与评价,整个教学过程都是老师的工作,必须客观地进行评价,然后从评价中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
初中数学是一门很难的课程,一方面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需要在数学观念方面有转变和提升,比如关于几何学的相关教学内容,这是初中生普遍认为比较困难的。这个观念的转变和学习的提升如何完成,考验教师的教学能力,也表征着学生是否融入到初中的课程学习之中。老师是否能够在专业知识之外,多了解相关的教学理论,并且有选择、有计划、有效率地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安排之中,是能否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同时,教学一定是要在整体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就数学一门课程来讲,全国中考、高考的平均成绩都偏低,这说明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学生成绩参差不齐,既有学生的原因,也有老师的原因。所以,利用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提高数学的整体成绩,对于初中数学老师来讲,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教学指导理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