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环境的现状及施教对策

2017-09-27范庆菊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32期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教学

范庆菊

摘要:伴随着新课标改革的进一步实施与推进,怎样在实践中切实提升教学效果,实现新课标教学三个维度的目标,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提升等逐渐成为在职教师关注的重点。众多学科皆是如此,语文课程也不例外。新课标的开展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呈现新的课堂面貌,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要注意角色的转换,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更多地则是扮演一个引导者。对于新课标下的语文课程与传统的语文课程相比较,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韵味。所以,新课标下语文教学主要是教学方法的改革,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教学;环境现状;施教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新课程改革被不断推进,为了响应新课标中明确提出的以学生创新以及学生实践作为培养目标的教学理念,广大的初中语文教师开始坚持给学生留下一定空间的同时着重对学生的学习信息自我捕捉、学习问题分析、问题处理等作为基本教学思想,进行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创新,并在新课标下初中语文课改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时积极应对,妥善处理。在这种大背景下,我们的初中语文课改教学一定会迎来一个崭新的明天。

一、现阶段语文教学环境的基本现状

(一)、教师方面的问题

传统语文教学依然延续了以前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并且成为教学过程的控制者,很少有教师会考虑到学生的教学感受,多数情况下都是以教师权威的话语与学生进行交流,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整个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死气沉沉的。

(二)、学生方面的问题

目前学生的受众意识普遍缺失。近些年学校盲目扩大招生,导致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其中存在一些综合素质较低的学生,在学习内容的理解上存在偏差,一些学生只是盲目地认可教师和权威,缺乏自主分析判断的能力,学习兴趣不高,在学习过程中身心疲惫。这样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导致学生失去学习信心,受众意义相对缺失,这样将难以建立高效课堂。

(三)、进行新课标改革的原因

之所以进行新课标的改革是因为传统的教学内容以及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若想不被时代的潮流淹没,新课标的改革势在必行。新课标的改革对传统的教育要求进行了一系列的更改,它引导语文课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学语文的能力,使学习和使用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和有效的表达。尤其是在信息化的今天,懂得如何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怎样分析问题以及处理问题是每一个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应该特别重视对着能力的培养,这能够使学生终生受益,为学生们今后更好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这对语文来说又是一个挑战。

二、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环境改变的施教对策

(一)、摆正师生关系

要创造一种融洽的相互对话、协商的平等合作性关系,教师在课堂上保持饱满热情带学生融入学习全过程。同时保持冷静与理性,对课堂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回答进行恰当的引导、点拨以及知识矫正。

(二)、把握语文教师和学生的地位

新课标理念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着不足。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学校教育应该与时俱进建立高效课堂,建立高效课堂就需要改革教师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尤其是要培养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创造教学课堂的新鲜感。其次,全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深层次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并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使教学演变为兴趣教学。

(三)、优化教学过程

新课标教学理念的实施,要求初中语文教学方式也必须不断改革,教学过程也要不断优化,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将过去照本宣科、按部就班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且主动思考,解决问题。当然,教师主要的责任就是讲解重点、难点知识,扮演一个从旁辅助的角色,帮助学生将不理解的、遗漏的知识点补全。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体现其主观能动性。所以,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优化教学过程,讓学生主动学习,深入认识和理解所要掌握的知识,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从而爱上语文,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

(四)、坚持教学反思

教师应“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我国教育家也强调说:“教师应常规教学对课程内容的机械复制,积极对自身的课程与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更有相关专家指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只有通过不断地反思,才能促进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才能在失误中得到教训,才会形成教学经验;只有反思才能有“失败乃成功之母”的感受,才会有步骤有序的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五)、注重教学手段的革新

依照新课标的基本要求,语文教学手段也应该进行改善和调整,这是实现教学效果提升的关键所在。具体来讲,可以从如下几个角度进行探析:其一,加大对于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力度,积极采购更多的多媒体设备,将其充分运用到语文教学过程中去,以更加现代化的方式展现课堂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可以在相对活跃的状态下去参与,由此使得课堂展现出更加理想更多效果;其二,情境教学法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去,以更加具备趣味性和实践性的案例去开展教学,创设具体的情境,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进去,由此去实现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其三,探究式学习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简单来讲,可以以设问的方式,要求学生针对具体的教学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以小组的方式去开展学习,一方面可以使得学生团队精神得以培养,另外一方面使得学生慢慢成为教学的主体,并且实现创新思维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方式是符合素质教育基本精神的。endprint

(六)、真正合理的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小组合作

新课标的实施,要求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我们要真正合理的运用小组合作,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发现问题,在寻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产生思维的碰撞,情感和认知的交流,逐渐的把知识拓展、加深。在各组汇报学习结果的时候,进行讨论交流、辩论、争论,同时,教师在学生激烈的争论的过程中,要加以调控、引导,这样不仅使得学生学有所获,而且还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七)、内牵外连,启发诱导,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确实是一项很重要的语文能力。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要通过大量阅读形成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阅读从量变到质变积累提升的过程。新课标要求初中学生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每天阅读量要达到2200字以上。教师需反复启发诱导,把课标要求内化为学生自我需求。用许多文化名人阅读经历作为学生的榜样,引起他们重视。一旦学生思想上感兴趣了,可以让他们“挤”时间阅读。为了帮助学生阅读积少成多,可以从新入学开始就开展课前五分钟读经典名著活动,每天让学生到讲台上讲述阅读的经典名著章节的内容,以点带面,激发同学们的阅读热情。

(八)、在专题复习和试卷讲评中渗透

在学生的学习阶段,几乎每张语文试卷上都会涉及语法知识的题目,初中专题复习中的“病句辨析”等尤其需要语法知识。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适当进行语法知识的教学,并注重训练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可以使其在掌握语法基础的同时,养成在听说读写中运用语法知识观察和分析语言的良好习惯,提高识别语句正误的能力,从而逐步掌握汉语的语言规则,并在词语的选择、锤炼和语句的组合、理解的过程中熟练地运用这些规则,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九)、利用演绎教学法

演绎法具有系统性、条理性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容易运用和控制。其教学步骤可以如下:第一步:教师讲解。先是老师简明扼要的讲解语法知识,然后是启发学生,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为防止教学单一,老师可采用问答法、谈话法教学,学生自己能回答的問题尽可能地让他们讲解;还可以通过边讲边练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提高语法教学效果。第二步:举出例子。也就是展示具有代表意义的例句,以对语法知识加以证明。教师可呈现多个例句,指导学生对其分析与筛选,以深刻理解知识,同时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有时,例证与规则讲解可交叉开展,在讲解中穿插例句,以例句来证明规则,以规则来引出例句。第三步:课堂操练。在学生对语法知识有所理解后,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来反复操练,以内化语法知识,形成技能。当发现问题时,及时指导与改正。第四步:实践运用。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适当引入系列小活动,来强化学生对语法知识的运用。教师应根据语法特点及教学要求来灵活选用上述方法。通常而言,较为复杂的、难学的语法知识,可选用演绎法。对于简单的、易于学习的则采用归纳法。当然,这些方法交替综合运用,相互渗透与补充,更能提高教学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标准下,教师理念一定要更新,教学过程要注重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自主地构建知识体系,师生间的关系和谐统一,注重学生个性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要注重对学生品质的教育.只要教师用心,相信一定可以教出新世纪精英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春丽.新课标下高中语文素养教育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2] 陈吉永.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方法探究[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2,06:80- 82.

[3] 魏尉.新课标下高中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对策研究[D].聊城大学,2012.

[4] 糜雪.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3.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课标语文教学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基于新课标的历史复习深度教学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基于新课标的历史复习深度教学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