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背景下幼师生的师德教育

2017-09-27邓建平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13期
关键词:幼师生

邓建平

提要: 以德治教,加强师德建设是当代中国教育的重要课题。2012年教育部印发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指出:指出幼儿园教师是履行幼儿园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幼儿教师应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强调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必须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必须关爱幼儿,尊重幼儿,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专业标准》是教师高尚的人格品质、娴熟的业务技能与执着的敬业精神的结合点和动力来源。幼儿教育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性。幼师生是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幼儿教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从事幼儿教育的必然要求,因此,实施优质有效的师德教育,帮助幼师生明确并认同未来职业的身份定位,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幼师生 ;优质有效 ;师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5

所谓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教师作为人类文化专门传递者,高尚的品行德行和人格,高度的责任心与事业心,是教师必备的基本道德素养和职业要求。2012年教育部印发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指出幼儿园教师是履行幼儿园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当前幼师虐童案屡禁不止,教师失德行为频频发生,究其根本是教师的职业意识存在认同度不高、价值取向发生偏差、期望值偏高、从业意识不强等原因。为了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幼儿教师,笔者认为,应该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为引领,从提高幼师生的教师职业兴趣、提高幼师生的专业技能和能力、引导幼师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强化幼师生教师职业的从业意识等方面加强幼师生的师德教育。

(一)以成才教育为主要内容,不断提高幼师生的教师职业兴趣

在幼师生的培养过程中,师范院校应切实转变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要由知识本位、能力本位转向教师社会化和专业化的发展方面的研究,教育和引导幼师生把自己的成长成才和祖国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把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民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加强教师情感、意志和性格等方面的教育训练,通过榜样的力量促进幼师生教师职业兴趣的形成,提升其对幼儿教师职业意义和职业价值的认识。

(二)以专业知识学习为载体,不断提高幼师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是学前师资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改革的时代,教师如果只停留于原来的知识素养,肯定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和孩子们发展的变化。幼师生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各类知识达到精通的程度,时刻关注所学专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新发展、新成就,以最新的科学知识和理论丰富自己,更新知识结构,拓宽知识视野,这样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同时,丰富的实践与实习是幼师生素质培养的有力保障。实践能力的锻炼,关系到教师教育创新素质的培养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师范院校不仅应切实重视教学计划内的教育实习环节的安排、组织、指导和监督工作,而且还应积极组织幼师生参加社会实践、调研、见习、志愿者等社会活动,这不仅可以培养幼师生奉献社会、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而且还有利于优化幼师生的知识结构,激发终身学习、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创新意识,锻炼沟通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培养不怕挫折、不畏艰难的良好心理素质,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以职业生生涯规划教育为主要内容,不断引导幼师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中外专家都认为,教师在职业生涯发展中具有大致相同的特点。按照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过程就是教师自我实现的过程,这一过程可划分为五个阶段:成长阶段、探索阶段、建立阶段、维持阶段和退出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职责和角色以及不同的发展任务。前一阶段发展任务的完成情况会影响下一阶段的发展,个人面对及完成发展任务的准备程度则体现了个人的生涯成熟度因此,幼师生必须首先做好教师职业发展规划和成长阶段即职业教育阶段的充分准备。在我国目前这种教育体制下,幼师生在中学毕业时缺乏对未来职业的初步了解,缺乏基本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盲目填报院校和专业,导致不少幼师生对未来教师职业的选择存在随意性,这也给师范院校的教育引导带来了更大困难。所以,师范院校在幼师生培养过程中应更加重视幼师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对幼师生进行以社会需求、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和个人职业兴趣测评为主要内容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育引导幼师生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特点重新审视自己的专业选择,进而合理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从而促进幼师生牢固树立自身的职业理想和职业价值追求,为大学阶段学习明确方向和增添动力。

(四)以师德教育为主要内容,不断强化幼师生教师职业的从业意识

《专业标准》强调以幼儿为本、师德为先。幼儿教育是“爱”的教育。师德就是一种爱的体现, “爱”,一是要求幼儿教师要热爱工作岗位,二是要求幼儿园教师要关爱幼儿。唯有拥有这两个“爱”才能够从事幼儿园教师这份神圣的职业。“爱孩子,爱每一个孩子,公平对待每一个孩子”这是幼儿教师最基本的职业素质,以爱孩子为基准来展示自己师德一面。这里所指的师德,不仅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更包括鞠躬尽瘁、大公无私、敬业奉献、甘当人梯等共产主义教师道德素质。作为未来一名光荣人民教师的幼师生,必须树立坚定的事业心和一心向教的敬业精神,热爱教育、关爱学生、教书育人。因此,在幼师生培养过程中,师范院校要切实重视师德培养。不仅要严格要求任课教师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以实际行动做教书育人的典范,对幼师生未来从事教师职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要通过“创先争优”、“典型引路”等各种有效途径教育引导幼师生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不断强化幼师生的主体意识、竞争意识和敬业意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发扬“蜡烛精神”、“螺丝钉精神”,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以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和敬业精神,力争在未来教师岗位上努力发挥出自己的全部能量。

参考文献

1.左志宏 《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年

2.钱焕琦 朱运致《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实践》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年

3.陳大伟《师德修养与教育法规》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endprint

猜你喜欢

幼师生
语文教师转变理念培养幼师生健康人格摭谈
幼师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对其职业生涯的影响
在班级环境创设中提高幼师生的教学技能
交互式一体机英语教学之我见
关于幼高师青年志愿者活动的调查研究
幼师生即兴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研究
幼师生音乐素质培养问题探讨
对幼师德育活动课教学的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