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数学新课导入的情境设计初探
2017-09-27吴玲芳
吴玲芳
摘要:随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改革的不断深入,这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更为有效的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成为了当前广大教师急需解决的难题,这也同样困扰着初中数学的教学。鉴于情境导入法在教学中所独有的快速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作用,因而加强情境导入法在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的应用逐渐成为广大初中数学教学的共识。对此,本文将结合笔者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经验,对初中数学新课带入的情境设计展开探究,以期在实现良好的学生课堂参与前提下,实現初中数学新课教学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数学;新课程;导入;情境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6
前言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这对初中数学新课的教学来说极为适用。初中数学新课的导入作为实施教学的第一步,教师导入方法好坏不但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新课知识的学习状态,同时更会对新课的教学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因而在初中数学新课的导入中有效的提升学生兴趣极为关键。对此,笔者认为情境导入法是有效的解决途径,一个引人入胜的初中数学新课教学情境不但能够提升学生对于新课学习的兴趣,并且有助于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如此一来将使得初中数学新课的教学获取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将基于对初中数学新课导入的情境设计认识,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初中数学新课导入的情景设计探究
1、设置悬念的初中数学新课导入
要想获取良好的初中数学新课导入效果,一个良好的开头是不可或缺的,对此教师可以采取设置悬念情境导入的方式。悬念以其富有神秘性而令人产生急切的想知道其结果而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因而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在新课的导入中充分利用好悬念的这一特性,通过采取设置悬念的情境导入方式有效的激发学生对于新课的教学的兴趣,同时也会使得他们能够在疑中生趣而产生主动探索新课知识的心理。例如在数学乘方的新课导入中,教师可以在教学开始前向学生提问珠穆朗玛峰高度多少呀,在得出正确的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为8844.43米后,教师又可以向学生提问,给你们一张厚度为1毫米并且足够大的纸张,把这个纸张对折一次厚度就变成2毫米了,对折两次纸张厚度变成4毫米,那么我们要把这个纸板要想到达珠穆朗玛峰那么高要对折多少次啊?之后教师让学生自由讨论并点几位同学将其认为对折次数写在黑板上。此时教师先不公布答案而告诉学生要想知道正确答案,等下认真听课就知道怎么算正确的答案了。教师通过这样设置悬念的情境导入方法使得学生带着巨大的兴趣进入到乘方的学习中去。随后在乘方的知识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让之前写答案的同学在上黑板计算一下正确的纸张对折次数。
2、实验式初中数学新课导入
初中数学新课导入的情境设计中,除了设置悬念外,广大初中数学教师也可以采取实验式的新课导入方式。初中生受年龄学习特征的影响,他们往往对于动手的项目兴趣度极高,而实验式初中数学新课导入正是充分的利用了他们的这一特点,通过在新课教学开始前的数学实验,让他们得以亲自动手去探索数学的奥秘以及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兴趣。除此之外实验式初中数学新课导入还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与数学发散思维的培养。因此,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尽可能多的在新课的导入中采取实验式的情境导入法。例如在垂直于弦的直径这一新内容的教学导入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利用圆规和剪刀制作出一个圆形的纸片,随后让学生随便对折纸片,然后打开看圆是不是都被对折线分成两个对称的部分,从而让学生先了解对称的概念。其后,教师让学生先在纸片上画出一条弦与垂直于其的直径,紧接着让他们按直径将纸片对折,之后引导他们看图形中相等的线段、弧。通过这样使得学生亲自动手探索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方式,不但可以让他们能够在新课教学前通过实验探索到该知识点的一些性质,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接下来的新课教学的效果。
3、生活实例的初中数学新课导入
不同于上述的设置悬念以及实验式的初中数学新课导入,生活实例以其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而更容易被学生所理解,因此在初中数学新课导入的情境设计中,教师可以多采取这一方法。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所采用的生活实例最好能够贴近学生的实际并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例如在直角三角形这一教学内容的导入中,教师可以在备课阶段去拍一些学校内的旗杆、高大的树木等图片,随后利用软件将旗杆或树木的高度以及它们阴影的长度分别用直线标出并制作成课件。随手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将课件播放,并向学生提问:学校现在要开运动会,需要在旗杆顶部拉一条彩旗到阴影的部分,这根彩旗的长度是多少呢?教师分组让学生进行自由的讨论并计算出相应的长度,随后教师公布出正确的答案,并逐一对每一小组所计算出来的答案进行点评。通过这样采取生活实例的初中数学新课导入的情境设计,不但使得初中数学新课的导入能够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况下得以有效的开展,同时也使得他们对于数学新课的知识产生出浓厚的兴趣。长此以往采取生活实例的初中数学新课导入方法,必然会使得初中数学的教学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袁华英. 初探数学中的情境创设教学[J]. 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 2013(06)
[2] 刘文英. 浅谈初中数学中形式化与非形式化的相互融合[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3(04)
[3] 张荣良.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设计研究[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2(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