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语言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有效运用

2017-09-27袁红梅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13期
关键词:启发性美术创作

摘要:美术活动作为幼儿喜闻乐见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学龄前的幼儿在思维表达和语言接受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能力,但他们又对一些约定成俗的语言符号和表达习惯不能完全的接受和理解。所以教师语言的激趣性和启发性在幼儿美术活动的有效开展中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字:教师语言;幼儿;美术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3.6

美术活动作为幼儿喜闻乐见的一种创造性活动,也是公认的激发幼儿创造意识和发散思维的一种有效途径。学龄前的幼儿在思维表达和语言接受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能力,一方面他们拥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意识,习惯于通过美术活动来表达思想,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另一方面他们又对一些约定成俗的语言符号和表达习惯不能完全的接受和理解。所以教师语言的激趣性和启发性在幼儿美术活动的有效开展中显得尤为重要。幼儿教师在语言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幼儿的接受能力,选择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并具有趣味性的语言,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的对幼儿施以影响,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

一、启发性语言巧妙进行主题导入

幼儿美术活动中的导入环节是通过趣味故事的描绘和生活情境的创设,将幼儿引入美术活动的主题中,教师的语言导入应具有启发性和吸引力,能够激起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参与热情。首先,教师要通过语言渲染适宜的环境氛围。导入环节是对幼儿美术活动课程开展的前奏,教师通过讲故事、提问题、举例子等语言形式,创造宽松、自由的课堂范围,以便让幼儿感知快乐,激起兴趣。其次,教师要通过启发性语言引导幼儿理解主题。幼儿的美术活动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要引导幼儿通过美术活动完成对主题事物的形象感知。例如在画“鹅”的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先诵读骆宾王的《咏鹅》,通过抑扬顿挫的诗意描写,让幼儿对鹅有更形象的认知,启发他们对主题的理解。再次,教师要通过启发性语言挖掘幼儿的内心感受。例如在《大树的一家》为主题的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在描述时顺便提问:“大家看这一幅图,树宝宝和他的爸爸妈妈在一起多幸福呀!小朋友们和自己的爸爸妈妈在一起感觉怎么样呢?我们可以怎样画出来?”通过启发性导语,引导幼儿发散思维,感受家的幸福。

二、激趣性语言激发幼儿创作信心

幼儿创造是幼儿美术活动的中心环节,在幼儿的创作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干预知道,而是要善于观察和引导,用激趣性语言激发幼儿的创作信心。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倾听和观察,指导要抓准时机,语言要具有引导性和激趣性。例如“你的画很有创意,但是能先想清楚在什么地方画什么,这样就会显得更清楚了。”又如“你想的很好,不过别的小朋友可能没看明白,如果能把线条画的再清楚一些就更棒啦。”教师的倾听和语言的引导能够使幼儿保持创作思维的完整性,体现他们的主体性地位。另一方面,教师在幼儿美术创作中要善于谈话启发。教师可以使用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幼儿认识到自己在美术创作中出现的问题。如本来要去孩子给妈妈画一朵花,结果在下笔的时候有的孩子画了一辆自行车,这时教师可以说“你画的自行车真漂亮,刚开始不是想送妈妈一朵花吗?是不是想骑着自行车给妈妈送花呀?”通过引导性問题,激发孩子将美术创作意图与创作内容相联系,激发他们的创作信心

三、鼓励性语言合理开展作品评价

幼儿美术活动的有效开展离不开教师合理及时的作品评价,而评价活动的有效进行又离不开教师鼓励性语言的巧妙运用。一方面,教师对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评价语言要具有鼓励性和激励性,从审美力、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模仿力、绘画能力等多方面,对幼儿美术作品的成功之处进行多元化评价;同时对幼儿美术作品中的不足之处要尽量用商量和建议的口气提出,保持幼儿对美术创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孩子进行作品互评。改变传统由教师评价的单一评价方式,通过幼儿之间互评的方式,激发其孩子对美术活动的参与性和表现力,在评价别人作品的同时也容易发现自己作品的不足,从而促进幼儿美术活动的有效开展。

四、恰当的语言引导深化课程反思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对教学的反思能力,幼儿美术活动也一样。教师通过引导孩子进行活动反思,不仅能总结美术活动中的经验和不足,检验课程目标的完成度和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知识习得度;同时能够将幼儿的自发生成活动与美术活动的主题相结合,培养孩子的审美感知能力和想象创造能力。幼儿美术活动教学反思的开展离不开教师恰当教学语言的引导,幼儿因思维方式的年龄特点,习惯用拟人化的视角看待事物,不自觉的赋予美术作品以生命力。所以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课程反思时要恰当运用拟人化语言,引导幼儿形象感知美术活动中所积累的经验。如反思“舞动的线”美术活动时,教师引导:“每条线就像有生命一样,会变化出各种各样的美妙事物,那么大家画出的线又变成了什么呢?”孩子们纷纷回答:我的线变成了太阳,我的线变成了小河,我的线变成了彩带……通过对活动的反思,进一步深化了幼儿对美的感悟。

五、结语

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优美、激趣又富有启发性的语言能够使幼儿更加易于接受,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参与热情,充分激发他们的表现力和想象力。通过在美术活动的导入、创作、评价、反思等环节巧妙运用教师语言,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的对幼儿施以影响,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范晓莉.有效语言播散在幼儿美术创作中[J].教师发展,2013(11):16-18.

[2]陆苏媚.幼儿美术活动中的提问策略[J].教师,2014(9):113-114.

作者简介:袁红梅(1989-12),女,蒙,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人,第三小学,014400,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学历:大专,职称:小一,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美术教育。endprint

猜你喜欢

启发性美术创作
Jazz
美术篇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艺术探究
摭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巧创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