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高质量阅读教学的打造对策研究

2017-09-27姜正文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5期
关键词:语文阅读高质量高中

姜正文

摘要:高中语文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本文主要就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高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3

1.目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不足

1.1流于形式的语文阅读教学

现在的语文教学注重的是成绩,是升学率,语文本身的意义则被抹杀干净。目前,很多语文教学都只是流于形式,大多表现为教师的压迫式阅读和灌输式阅读。对于学生阅读的语感以及技巧,教师并没有给予过多的关注,只是将教学重点放在对文章的理解方面。这种教学方式使教师成为绝对的主体,学生不是在“阅读”,而只是在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知识,语文阅读教学成为一种形式,名不副实。

1.2阅读能力培养的缺失

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更多是对教材本身的理解,而对于阅读能力却视而不见,讲解教材成为语文老师的主要职责,也是教学任务完成的指标。但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教是为了不教”,在这里,更强调方法,更偏重于主体。如果阅读只是单向地传授,这样的阅读教学将学生完全抹杀,使得语文阅读教学陷入绝境。

1.3阅读面的狭窄

高中语文阅读仅限于课本,课外阅读成为天方夜谭。很多教师认为高中时期学生的课余时间本来就不多,所以并没有培养学生去阅读课外读物的习惯。另一方面,学生对于鉴别优劣文章的意识较差,很多学生都沉迷于不良读物中,这对于学生的阅读水平不仅起不到提高审美情趣的效果,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语文阅读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浅析

上述现状使得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亟待改善,但是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些现状,使得语文阅读教学越来越棘手,成为老师家长甚至学生头疼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2. 1 “教”与“读”的倒置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容易忽略对“读”的培养,向学生灌输大量的理论知识却忽略了让学生去体验“读”的过程。但实际上,所谓阅读强调的当然是“读”,作品是连接读者与作者的中介,二者因“读”发生心灵上的碰撞,擦出火花,产生共鸣。这是任何理论知识都替代不了的。而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则比较看中“教”,在阅读方面也是教师念一句学生跟着念一句,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很容易抹杀掉学生对阅读的热情,使学生害怕与老师理解不一致而不敢抒发自己的见解,从而对阅读产生恐惧。

2.2 阅读内容与生活的脱节所造成的阅读真空性

现如今,学生的生活处于两点一线之间,空闲时间也基本被各种辅导班所占据,文学是生活的升华,往往来源于生活,当然其高于生活,对于缺乏生活的体验的学生而言,很多文章是很难理解的,比如说《祥林嫂》,学生可能很难理解为什么祥林嫂会向文中的我发出“世间是否有鬼”很难理解为什么祥林嫂会那么喜欢倾诉自己的不行,同样也很难理解为什么文中的看客在听完故事之后会满足……脱离了对生活的理解而去理解阅读的作品,只会使阅读流于形式,文字本身的意义苍白无力。

2.3 文学积淀缺失造成的阅读缺失

很多人对于语文的学习往往不屑一顾,在他们看来语文不过就是认识字,会写字,那些文章谁都能读懂,何必再去学呢?除此之外,平时候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大都基于老师对课文结构、主旨、自作特点等等的理解,课下,这些东西根本一无是处。那些阅读文学作品的时间还不如做几个数理化题来得实在,但实际上,语文,不仅仅是中心思想,不仅仅是段落大意。阅读讲究的是一种积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多读多看,才能形成对阅读的真正感悟,从而使得阅读效果事半功倍,我们不仅仅是为了做题而阅读。

2.高中语文高质量阅读教学的对策打造

3.1注重“读”的体验

高中阅读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将学生当作教学的中心点,摒弃传统教学法,培养学生对阅读的理解和感受。学生只有真正去体会,去感悟,才能真正提升阅读能力,就拿郁达夫《故都的秋》一文来说,学习过程中自然应该以自主研读为主,老师引导为辅,如果一上来就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大概只会白白浪费这一篇意境深远的好文。作者字里行间的寂寞与悲凉只有反复研读之后才能有深刻体会,当然,对于作者以及文章背景的介绍不可缺少,这是教师进行引导的一个重要方面。

3.2注重生活体验,将生活带入阅读

高尔基说过“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这一点对于文学同样适用。语文阅读教学对于篇章的选取往往是中国文学作品中的名篇名作,它们是中国文学浓缩的精华。这些作品是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它不是真空的存在,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狂人日记》是对中国几千年吃人文化的批判与抗争,《药》是对人性愚昧剖析,《阿Q正传》沉淀的是中国人民几千年的劣根性。凡此种种不应该成为空洞的知识记忆,而是应该以生活为参照去切身体会,伟大的作品其伟大之处恰就在于它能经受住时间的洗礼,鲁迅的名篇不仅仅是对历史的批判,很多时候它仍然存在于我们生活之中,那些人性的劣根不会因为历史的消逝而消失。所以,很多细小的生活的体验往往有助于我们理解那些抽象的阅读。因此,老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该更多地聯系生活,把阅读放到生活中进行讲解,将抽象具体化,使得阅读更容易理解。

3.3大量阅读,注重积累

培养高中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坚持,不仅在课堂上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在课余时间教师也要多鼓励学生阅读优秀的课外读物,如世界名著、小说、散文等。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将教室的一角布置成小型的“图书馆”,让学生将最近阅读的课外读物摆放在这里,互相阅读,互相启发。只有开拓了阅读视野,跳出教材的束缚和范围,学生才能够大幅度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

4、结语

目前,虽然很多教师都已经逐渐认识到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并且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希望能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但只有正确的教学方法才能够使高中阅读教学事半功倍,笔者在文中提出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只是极小的一部分,更多问题与方法需要在不断实践中去发现和解决,相信在不断地探索中,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会走得越来越好,能从切实意义上帮助每一位学生。

参考文献:

[1] 邓荣贤. 浅析在语文阅读中如何提高教学质量[J]. 新课程(教研). 2010(06)

[2] 缪旭芳.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策略”的考释及指向[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09(05)

[3] 吕文梅. 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J].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6(06)

[4] 曾祥芹. 个性化阅读要科学化,不要自由化[J]. 中学语文教学. 2007(11)

[5] 祁恒山. 浅议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 中国校外教育. 2011(01)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文阅读高质量高中
对“高质量发展”的四个追问
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探究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功利性问题
阅读反思: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视角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