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主义视阈下大学英语翻译小班教学模式探究

2017-09-27孟利魁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小班教学建构主义翻译

孟利魁

摘 要:在建构主义视阈下,通过有效运用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的五个步骤,即最邻近发展区建立概念框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深入融合到翻译教学的改革过程中。以大学英语翻译课为载体,以学生高考英语基础情况为分析基础,进行小班教学模式探究,以期提高大学生的翻译学习效率,为翻译小班教学的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建构主义;翻译;小班教学

研究背景

建构主义思想是来源于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由此可以看出,在学生智力活动中,对于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能力之间可能存在差异,通过教学,学生在教师帮助下可以消除这种差异,这个差异就是“最邻近发展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支架式教学的理念正是从维果斯基的思想出发,借用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Scaffolding)作为上述概念框架的形象化比喻,按照学生智力的“最邻近发展区”来建立,通过这种“脚手架”的支撑作用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水平,真正使学生做到對知识和意义的构建。

小班教学在发达国家基础教育各阶段已经普遍实行,许多国家在教育法中规定的每班学生人数通常在15人~25人之间。近年来,我国的一些大城市也开始了小班教学的尝试。小班教学是社会和义务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为了满足社会成员对于教育公平性、公正性的进一步要求,以及获得高质量教育的需要。可以预见,在今后几十年内,小班教学的增加会成为我国义务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因此,大学英语课堂也在此国际背景下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努力尝试大学英语翻译课的小班教学实验。

1.教学对象

本学期的小班教学开展以首都体育学院2015级新闻学专业的1个班学生为教学对象,班级人数为30人,符合小班教学的人数要求。从学习态度、文化基础与学习期待方面来看,新闻专业的学生也比较认真、努力,对大学英语学习存在较高热情和期待值,特别是对英语四级的通过有着迫切的要求和渴望。因此,这学期小班教学的对象是符合教改开展的形势与规律的。

2.教学目标

本学期的小班教学主要是应对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背景下翻译题型的攻略。因此,教学目标为:通过一学期的翻译课堂训练与课下练习,能够使学生在翻译这一比较薄弱的环节提高得分率,能够让学生在汉译英这一环节把握好双语的转换,提高此部分的成绩。同时,也兼顾英语四级听力的翻译训练,有助于学生更为精准地理解听力材料。

教改内容实施

1.前期基础调查

调查形式是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开展,每个问题含有4个~5个选项,学生单选作答。调查结果显示:第一,2015级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在高考入学时有多一半(56.66%) 人数实际得分为90分以上;少于半数 (43.34%)的学生在高考中得分在90分以下。证明学生普遍具备较好的英语基础。第二,在高中阶段,英语教学的重点主要是强调读写能力的提升。学生在高中阶段翻译技能这项明显缺乏训练,所以此方面技能薄弱。第三,随着2015级学生进入大学第二学年,他们面临英语四级考试。四级考试经过多次改革后,将翻译作为侧重点之一,学生们对这个短板存在担忧,因此学习动机也随之提升,有相当一部分学生(43.33%)选择了翻译能力的获得。

2.建构主义视阈下的翻译课堂教学环节

本学期的小班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翻译展开。通过对历年大学英语四级真题及模拟题中汉译英段落的讲解和练习开展教学实验。教改内容的主要亮点是在听力课程中加入翻译训练。依据建构主义理论的支架式学习法,翻译课堂的教学模块分为最邻近发展区建立概念框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四个环节。

第一,最邻近发展区建立框架。建构主义认为,人类的认知是通过有目的、有秩序地搭建脚手架的方式逐步发展成为人的内在认知,从而完成意义的构建。布鲁纳(J.S.Bruner)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现实世界的模式,学生可以借此通过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得认知,形成内化意义的建构。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总是由一系列的片断所组成,而每一片断(或一个事件)总是涉及到获得、转换和评价三个过程。布鲁纳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由此可见,在邻近区域搭建框架的重要性,这也成为翻译教学的一个重要导入部分。在翻译课堂上,教师根据翻译段落的内容展开,导入一些相关的信息。例如:在讲解有关介绍端午节的翻译段落之前,教师先以视频、图片、声音等手段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历史背景等相关信息,让学生熟悉中国传统节日的相关信息,这样学生就会在此情境下对相关信息通过图片、声音和文字有着深切的体会。同时,有些学生还会在此情境搭建的过程中对一些相关内容有特别的兴趣,还有一些学生会就某一内容提出问题,那么这些兴趣点和问题会被教师收集,有助于组织下一次翻译活动。

第二,翻译情境引入。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会以问题形式帮助学生建立翻译情境。例如:端午节的由来是什么?端午节的主要活动是什么?为什么会吃这样的食物和举行这样的活动?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教师之前给出的视频、声音、文字和图片中可以找到答案。学生通过逐一思考和回答问题将有关端午节的翻译段落,和相关内容的各个因素在头脑中建立起画面感,这个画面的建立是否准确、全面就意味着情境的引入是否成功。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可以判断出学生对此情境的掌握和认知情况。因此,当学生的认知有部分内容遗失或由于中国文化中隐于表象之下的部分没有被发掘时,教师应予以足够信息量的补充说明。

第三,学生翻译探索。此阶段的教学模块是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基础上的。当教师给出相关概念的英文释义后,下一步的翻译工作是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在独立翻译时,学生不得与他人交流,需要自己处理具体长句和短语的汉英转换。这个过程必不可少,千万不可直接跳至讨论环节,因为若没有独立思考,通过解决双语切换时遇到的困难这个过程,学生是永远学不会翻译的。同时,独立翻译训练环节还可以让教师在巡场观察时发现普遍的问题,这些问题会给教师提供下一步授课的思路和靶向。endprint

第四,协作翻译探讨。在协作翻译时,教师课前对学生进行分组,为了使协作学习发挥最佳效果,可以将英语基础好的学生按照1∶3的比例与基础略差的學生结合为一组,并担任小组长。这样,小组长可以在安排和组织讨论时提升自我价值感和领导才能,基础略薄弱的学生可以在翻译中相互进行探讨和互相学习,有助于翻译水平较差的学生的进步。在小组翻译探讨中,大致分为以下三个环节:首先,小组内部成员把比较难翻译的问题列出。其次,是问题解答与互相学习,在讨论中,由小组长组织成员发言,分别介绍自己对难点的翻译策略,然后同组成员将翻译结果进行比对,通过探究式学习取长补短,修正自己的翻译答案。最后,小组成员将解答不了的问题交由组长,组长在教师点评时发言并将上述难点汇总给教师。同时,借助先进的语音教室系统,可以实现学生互相语音连麦、录音、发言等功能。

教学效果评价

除了上述四个教学步骤,建构主义理论还强调多层次的评价环节。第一,将翻译测试的评价分为翻译实际训练自我评价、翻译评析、教师最终评价三方面,且三者互相结合。评价分数先由自己打分,再由小组其他人打分,由此增加评价的客观性。而且评价过后,教师会发给学生另外一张纸,学生将修改后的二稿写在纸上交给教师,由教师对终稿进行打分,最终翻译作业成绩的比例为:自我评价20%、他人评价20%、教师评价60%,三个分数之和就是此次翻译作业的最终得分。第二,教师将翻译训练的作业最终成绩纳入平时分数的30%,有效督促学生实现良好的学习效果。这样一节翻译课下来,不仅学生成绩的评定具有客观性与综合性,而且学生在翻译学习中的收获是最大化的。通过自我独立翻译、他人评析和教师评价这三个环节,学生不仅对翻译技巧有所掌握,而且在接触与讨论中也培养了学生赏析翻译作品的学习积极性。

结论与展望

通过将建构主义思想衍生出的支架式教学法与小班翻译课堂教学结合,运用支架式教学法的五个步骤进行翻译教学。教学实践结果显示:支架式教学法在翻译小班教学过程中具有优势,能够加强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翻译学习的效果。首先,学生普遍喜爱翻译课堂活动。回馈给教师的信息称其有了自学能力和探求知识、解决翻译问题的能力。其次,学生的平时成绩不再是因一次测验而评定,而是经过自我评估和他人评估后获得较为客观的结果,对此学生比较满意。

但是,此项小班教学的改革也不尽完美,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针对学生人数较多的问题,在发言中教师不能顾及所有人的水平,学生个体需求不能完全得到满足和关照,笔者设想在今后的翻译教学过程中采取更小规模的指定分组和自由组合,人数控制在20人,使更多学生得到充分有效练习。二是过程性评价目前在翻译教学中发挥出良好的效果,但是平时分数只有翻译评估成绩,还缺乏奖励机制。今后,教师可以设想一套给学生加分或物品奖励的奖励机制,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三是学生虽然在课上投入翻译练习与探讨的时间可以得到保证,但是课下的翻译练习缺乏主动性。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引入一些翻转课堂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课下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文系“首都体育学院管理与传播学院2017年人才培养质量建设—管理与传播学院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Bruner, J.S.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M]. Cambridge,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0:113.

[2]Hogan K, Pressley M. Scaffolding Student Learning: Instructional Approaches and Issues[M].Cambridge, MA: Brookline Books, 1997:12.

[3]L.E. Berk &A.Winsler. Scaffolding Children's Learning: Vygotsky and Early Children Education [M].NAEYC,1995:67.

[4]陈安平.翻译精要[M]. 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4:87.

[5]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46-50.

[6]李庭乡.英语教学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32.

[7]刘邵宾. 构建建构主义英语教学观[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149-151.

[8]陈洪特. 建构主义教学观与大学英语教学[J]. 双语学习,2007(9):4-5.

[9]黄慧,陈兢. 多媒体网络英语教学的新发展—与建构主义的整合[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132-136.

(作者单位:首都体育学院外语教研室)

[责任编辑:翟 迪]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班教学建构主义翻译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DiscussiononBusinessEnglishLearningBasedonTheoryofConstructivism
幼儿园小班教学中音乐游戏的应用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浅谈初中物理小班化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活泼的英语小班课堂教学中有关纪律优化的尝试
军队任职教育院校导师制小班教学探索研究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