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课堂评价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2017-09-27聂鹰

湖南教育·B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习作语言评价

聂鹰

语文课堂应致力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那么,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中,如何让课堂评价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更好地发挥它的导向和激励功能,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呢?

一、注重赏识性评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的目的不在于选拔和甄别,更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与创新精神为主要目的。清代教育家颜昊先生说:“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苛求学生,不如用一点心力去发现其优点,并以此激励他,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滋味。

在我的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些评价语言:“给善于提问的他竖个大拇指!”“请把响亮的掌声送给小小朗读家!”“在同学们刚才读书的过程中,我发现某某同学不仅读得很认真,而且有很好的阅读习惯,做到了朱熹先生说的‘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个值得大家学习!”“初读课文后,我相信聪明的你们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与疑问,我最喜欢用心读书的孩子。”“这节课,我发现某某同学的坐姿非常端正,虽然他没举手回答问题,但我相信他都听进去了,而且今后老师肯定可以在课堂上看到他高高举起的小手。”……针对不同的学生,针对他们不同的表现,我尽量关注到每一位孩子,给予他们不同的评价,做到以激励、赏识、充满情趣为主。也正因为这样,孩子们爱我这个老师,更爱我的课堂。在我的课堂上,能看到他们闪闪发亮的眼睛、生动灵活的表情、不由自主的手舞足蹈……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孩子们对学习有了兴趣,有了探究的欲望,提高成绩不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吗?

二、注重多角度评价,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实施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评价中不能用整齐划一的标准来衡量每一位学生,而需要在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教学理念引导下,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一个学生。我们对于学生的评价,不仅要体现在知识上,更要体现在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上。例如,语文课堂上,我们要善于捕捉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通过合适的评价,促进其个性的发展。朗读能力强的孩子,我们就给他们创造朗读的机会,再配以激励、赞赏的评价,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促进他们朗读水平进一步提高;喜欢画画的孩子,可以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想象,将文本内容画出来,再展示给其他孩子看,这样既可以大大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他們的绘画能力;喜欢写作的孩子,我们就要通过合适的评价语言,鼓励他们多写作、多阅读、多投稿;即使是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孩子,我们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从品行等方面给予肯定的评价,使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体会到乐趣,从而获得个体的持续发展。要注意差异性评价,不同学生评价角度不同,重在激发兴趣,使学生建立自信,勤于进取。多角度评价方式的选择,充分发挥了不同评价方式的优势,同时还兼顾了学生的差异。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教师要善于在每个学生面前,甚至于最平庸的、在智力发展最感困难的学生面前,都向他打开他的精神发展的领域,并使他在这个领域里达到一个高处,显示自己宣告大写的“我”的存在,从人的自尊感的源泉中吸取力量,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而是一个精神丰富的人。这就是新课程的目标,也是我们每个教师的目标:为了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多角度地进行评价,以此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注重多元化主体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我们应促进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应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让学生家长、社区机构等积极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来。因此,我们应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1.关注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新课改要求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我们应该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评价的主人。课堂上,我要求孩子们朗读课文,其他孩子适时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及意见。这时,孩子们各抒己见,发言大胆、热烈、诚恳,而对于同学们的肯定、赞扬或是批评,他们都能欣然接受,并说出自己的想法。作文互评课上,孩子们特别认真,无论是对于自己的习作还是小组成员的习作,他们都能写下中肯的评语,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大到习作的布局谋篇,小到文中的标点符号,他们都特别细致认真、要求严谨。这样做,不仅激发了学生们的习作、改作兴趣,提高了他们的习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学会了自我评价及相互评价,并虚心接受意见,有对自我的反思,更有对他人的欣赏。在这样和谐愉悦的评价氛围中,学生体验到的学习快乐更多,学习动力更足,学习效率也更高,从而更好地促进了他们自身的发展和进步,有助于他们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2.教师的评价要讲究艺术。

有人说:“教师不是诗人,但要有诗人的气质;教师不是演员,但要有演员的才能;教师不是哲人,但要有哲人的思考;教师不是将军,但要有指挥千军的气概。”我们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更要注意语言的艺术。

口头语言要真诚丰富,让学生感到亲切、和蔼,富有感染力。如:“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来到了那美丽的仙境,谢谢你,亲爱的孩子!你让我知道了什么叫天籁之音……”

书面语言要简洁凝练。如给学生的习作评语:“你真不愧是一个有爱心的小才女,你笔下的小鸟可爱极了,特别是你与小鸟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让我都忍不住想去看看了。如果你观察能再细致点,将它的生活习性再写具体点就更棒了!”这样的评价既点明了学生习作的优点,激发了写作的兴趣,又指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中肯而富有指导意义。

肢体语言要和谐优美、亲切大方。我们知道,课堂上教师的肢体语言也是一种无声的语言,运用得当,有时比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更富有感染力。如:“这个问题提得好!我最喜欢善于提问的孩子啦!为了表扬你,我们拥抱一下吧……”给学生一个亲切的拥抱、一个赞许的眼神、一次亲切的抚摸、一次小小的弯腰……都会给学生带来神奇的力量!教师的评价富有艺术性,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道路上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育评价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及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让我们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本,让课堂评价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心灵,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服务!

(作者单位:衡阳县西渡镇杨柳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习作语言评价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我有我语言
习作展示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