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创联大:形成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长效机制

2017-09-27史文瑞王维国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原创价值观师生

史文瑞++王维国

2014年以来,北京联合大学通过融合创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文化育人中,开展“原创联大”文化建设,以联大人、联大事为“原型”,由学校师生撰写成宣讲稿,编创为歌曲、音乐剧、舞蹈、微电影等文艺作品,再由学校师生参与宣讲、演出,并在校内外广泛传播。通过“原创联大”文化建设,树立了一批好典型、创作了一批好作品、打造了一支好队伍、形成了一个好机制、构建了一个好模式,建立了深入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学校以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起来、唱出来、动起来”为抓手,精心搭建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的“原创联大”文化建设载体。

联大人书写、讲述联大故事: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起来”

身边人讲身边事,用师生熟悉的语言说话,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身边可见可学的“真人”“真事”,使师生听得进去、信得过。

第一,宣讲主题上突出“跟踪热点”。积极跟踪研究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跟踪研究学校发展的最新进展,跟踪研究干部师生的创新实践,及时选准主题组织实施宣讲活动。2014年,北京联合大学组织开展“闪耀联大星 最美北京人”暨第三届“我与联大共奋进”宣讲活动,广泛宣讲师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故事;2015年,第四届“我与联大共奋进”宣讲活动以北京联合大学建校37周年为契机,以“说变化,展未来”为主题,突出对优秀团队先进事迹的宣讲,弘扬爱校荣校之责之情。

第二,宣讲内容上注重“身边的感动”。经过各系、院层层推选出的宣讲团成员中,有学术科研骨干、有“80后”青年教师、有团队负责人、有辅导员、有在校学生,还有后勤员工,他们身份境遇不同,讲述的方式也各有特点,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就是大家熟悉的那个“身边人”。在2014年的军训专场宣讲活动中,面对2014级5,000多名正在军训的新生,当师范学院87岁高龄的离休教师张佐友讲述自己来到联大30年前后的变化、双耳失聪的特教学院杨子同学讲述自己以“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坚韧与执着圆梦联大的感人故事时,带给新生们的是触动心弦的最真感动与力量。

第三,宣讲组织上注重“校院联动”。第三届“我与联大共奋进”宣讲活动,从学校13个学院推选出80余名基层宣讲员,在校院组织宣讲26场,受众近9,000人。宣讲中,通过发放问卷、宣讲现场采访和宣讲后回访的形式,对聆听宣讲的师生进行宣讲效果调查,让更多师生更好地从宣讲活动和宣讲人身上汲取力量和营养。

联大人创作、演唱联大歌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唱出来”

一首好的原创校园歌曲,无论对于创作者还是传唱者都将起到明责、励志、抒情、奋进的教育鼓舞作用,有的让人一生铭记在心。

第一,形成师生广泛参与创作、传唱的热潮。2014年1月,北京联合大学在师生中广泛开展了“唱响联大”校园原创歌曲征集活动,在半年内,共征集到优秀歌词32篇,优秀歌曲14首。宣传部通过广播台、校园网、电子屏等对优秀歌曲进行展播,以“联大好声音”为主题访谈词曲作者和创作历程,开发软件、组织师生进行网络大合唱,对优秀歌词、歌曲进行网络评选,师生传唱达1,160人次,全媒体展播受众达到3,000多人次,网络投票达5,013人次,尤其是通过网络在线千人大家一起唱行动,切实掀起了“联大人创作演唱联大歌”的热潮。其中,学校信息学院学生叶峻才创作的《遇见》经过展播传唱,成为深受师生喜爱的校园歌曲。歌词“南乡,赋予了我纪念,北联,寄心灵以流连”表达了一位京外学子与北京联合大学的相遇相知和一往情深。

第二,形成不同主题风格的系列歌曲作品。有激励学子成长的《联合的力量》《青春联大》《绽放》《遇见》《美丽的眼睛》等作品。其中,师范学院学生薛轶创作的《向着成功成长》中“执着我的导向,搭载有梦的光芒,让我的舞台闪亮”等歌词已在联大学子中耳熟能详。有体现联大师生爱国爱校情怀的《感恩母校》《联合写在校旗上》《你是四季的暖阳》《谢谢你,成就平凡的我》,应用文理学院退休教师桑世志作词的《校園曲》中“肩扛中国梦,人生有担当,我辈盛,国运昌”等歌词时刻激励着每一位联大学子。有讴歌联大历史的《老校长》《北京联大之歌》《阳光校园》等作品,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卜晨光创作的《老校长》歌词“亲爱的老校长,您用炙热情怀永将责任担起”每次响起,都令联大学子对老校长肃然起敬,也激励联大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这些动人的歌词、优美的旋律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象化为师生对祖国、对学校、对学生满腔的热爱与对梦想的执着追求。

第三,形成了一种校院融合、学专融合、师生融合、专兼职融合、校内外融合的展演模式。在师生广泛参与创作、传唱的基础上,多次举办“原创联大歌曲作品创作”座谈会,先后邀请北京音乐家协会副秘书长赵金波、著名词作家宋青松、作曲家伍嘉冀等来学校与歌曲的词、曲作者们围绕歌曲的旋律、风格及歌词面对面地点评,激励师生创作者继续对作品进行深加工、再打磨。最终以举办“唱联大颂歌、做联大好人”校园原创歌曲演唱会的形式,对师生创作的歌曲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展示,场景感人,催人奋进。演唱会的成功举办凝聚着师生创作人员、校外专家、各学院、艺术专业教师、师生业余爱好者的智慧与心血。演唱会本身成为又一次凝聚师生力量,凝聚创作热情,展现师生家国情怀的一个契机与平台。

联大人创编排演联大剧目: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动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原创联大”文化建设正是在深入师生生活中,创作形成了体现联大人核心价值的作品。

第一,创编排演了两部突出师生情、同学谊的小短剧。2014年的北京联合大学校园,有两个学生的名字拨动了很多师生的心弦。一个是自幼患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轮椅少年”曹兆昱,另一个是生命不止追求不停的袁伊婷。曹兆昱进入北京联合大学后,在专门帮扶小组的关爱中,学业上取得了和其他学生一样的好成绩。袁伊婷2014年5月患上淋巴瘤,钱琳琳老师为她捐献了两个单位的血小板,同学们也像亲人一样照顾她。学校以两位学生事迹为原型,编创演出情景剧《十八岁的天空》,形象地展示了“轮椅少年”的坚强、执着、永不放弃的精神品格,观众看后心灵震动;《生命的期盼》再一次把人们带回到了师生、同学、父女难分难舍、深情厚谊的时空,不少观众泪流满面、泣不成声。与曹兆昱及其帮扶小组一路同行的信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希庆在观看完现场演出后说道:“积极而释然、助人而平等这样一种价值观通过情景剧形式生动再现并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影响到更多的师生。”

第二,精心打造了一部反映“95后”大学生生活的音乐剧。2015年,学校师生继续以联大励志学子和英雄模范人物为原型,在创编舞台短剧《阿依古丽》《塞上百灵—阿依莎·李》《致敬北京联大抗战老同志》等短剧节目的基础上,倾心打造了联大人自己的音乐剧《绽放》。《绽放》本为学校特殊教育学院赵磊老师为残疾大学生创作的体现其“成长、拼搏、勇敢逐梦”精神的校园歌曲,经学校盲人学生王一木演唱后,感染激励了众多师生。歌词中再现盲生那“且听风吟,声声作伴,黑暗中寻找属于我生命中的绚烂”、聋生那“且看指尖,划过的线,无声世界中奔向七彩梦想彼岸”,拨动了无数师生的心弦。末尾“成长、拼搏、梦想,让青春在奋斗中光芒绽放”更是鼓舞了无数师生,也成为近两年“原创联大”文化建设的主题,让师生在奋进中光芒绽放。音乐剧《绽放》正是用音乐、戏剧、舞蹈、快板、歌曲等形式将学校首任校长的爱校奉献精神,特殊教育学院学子不畏困难、勇敢追求梦想等真实的故事融入到剧情中,烘托、渲染和表达了剧中以黎轩为代表的“95后”大学生的所思、所想、所爱、所追求。音乐剧中穿插的歌舞作品均为学校师生原创作品,教育和引导广大学生形成了一股向上、向真、向善、向美的强大精神力量。

四年来,学校通过“原创联大”文化建设,将师生凝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中以聚核,将师生作为创作的源头活水以入心,将师生理想追求融入学校发展和国家建设以化行,通过这种真抓实干,形成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文化育人模式,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落实。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于 洋;实习编辑:苑聪雯]endprint

猜你喜欢

原创价值观师生
我的价值观
2021年本刊原创题(二)
2021年本刊原创题(一)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完形填空原创专练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