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弥漫诗词的清芬
2017-09-27杨金霞
杨金霞
我们的语文诗词课堂应该是一首具有情韵美、意境美、哲思美的诗歌,只有当学生体味到課堂清芬的诗韵,回味无穷,才是教师欣慰之时。
一、放飞想象绘意境
欣赏古诗,我很在意引导学生放飞想象,力求把单调的文字符号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在学生大脑的荧光屏上放映出来。以吟咏玩味、放飞想象来取代死记硬背,自会进入广阔深邃的精神世界,让思想走向丰盈和深刻。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征战在外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种种场景。课堂上,我分了三个步骤引导学生充分想象,将文字变成图画。第一步,勾勒形态,请大家在头脑中放映老人回乡、问路、归家、做羹、落泪的情境。第二步,染上色彩,叙事转化为描写,请把黑白调成彩色,把人物活动转化为生动的描写。学生们的脑海中闪现出一个个场景:漫漫古道上羸弱的老人、草木丛生的坟冢、荒芜杂乱的庭院、做完羹饭后无处可送的身影……第三步,灵动画面,赋予神采,请在大脑中连续放几个特定镜头:归乡的喜悦与期盼,道逢乡邻的急切,人去屋空、人亡园荒的神伤,茫然无依的绝望。通过特写镜头,孩子们用想象做丝,语言做线,把老兵从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到希望落空、再到悲痛欲绝的情绪变化,把握得极为准确。
二、品析字词享诗情
诗的感情在哪里?就在诗的字眼中。古诗词中的字词,渗透着文人墨客的无数心血。故而在诗歌教学中,谁能品评、挖掘重点字词,谁就能享受古典文化带来的芬芳。如教学《春望》,可以首先抓住诗眼,理清思路。诗人望到什么?在这样的年代,诗人最盼望的是什么?第二步,抓住字词,明确字义。可重点理解“国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意思,提醒学生区分“国”字与“时”字古今用法的不同。第三步,品析中追问内涵。挖掘“别”与“泪”的含义。可以用一个反问句激发学生的思考:跟亲人分别不是很正常的事吗?鸟语花香不是很美好的事吗?为什么听到鸟儿叫诗人会胆战心惊?在对字词的深挖中,体会出诗人的情感:此时诗人对花落泪,不是离伤之泪,而是叹息之泪,是伤心、痛苦、激愤之泪。
三、迁移拓展见真意
迁移拓展性阅读,有充实体裁、拓宽题材等方式。我认为“一篇带多篇”的方式易于让学生接受。“一篇带多篇”,可以是同一体裁同一题材的拓展。如学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学生掌握了送别诗的表达方式和学习方法,我让学生比较一下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写景、送别方式、诗人感情等方面的变化,学生答得非常好,还主动把其他诗歌的送别方式进行了一些比较,除这两首诗的以酒送别,以言语送别,还有李白以目光送别孟浩然,汪伦以歌声送李白……从效果上看,这种拓展恰好向孩子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觉,丰富的联想,加上唤醒的记忆,使学生获得了一种完美的古风体验。“一篇带多篇”,也可以是同一作者不同作品的拓展。初中阶段,同一作者有多篇诗词被选入语文课本。李白、杜甫、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孟浩然等诗人都在其列。诗人们个人的写作风格也各有千秋。教学中,可以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对其作品进行比较品评,感受诗歌优美的语言、流动的思绪,体味其情感意境,达到鉴赏的目的。
(作者单位:桃源县漆河镇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