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

2017-09-27德青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13期
关键词:计算能力数学教学培养

德青

摘要: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计算能力培养是重点,计算教学应当始终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之中。本文将对小学生计算能力低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谈一下自己的观点和认识,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教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1小学生计算能力不断降低的原因分析

1.1感知错误。对于计算而言,其本身没有情节可言,容易导致小学生感知粗略、不具体,加之学生看题、审题以及演算急于求成,因此感知表象模糊,经常将计算式题中的符号、数字等抄错。比如,加号看成减号,把3写成8、将212×102写成212×12,甚至上一行抄在了下一行,出现了串行现象。

1.2小学生的注意不集中。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注意力还不够稳定、集中,而且注意分配、转移能力有待进一步成熟,在同一时间将注意分配到至少两个以上对象时,容易出现丢三落四、难以彼此兼顾等问题,以致于出现计算错误等现象。比如,四则混合运算过程中,或抄错数据符号,或忘记将不运算的部分抄下来,甚至还漏掉了部分计算,最终难以得出正确的结果。

1.3强信息干扰影响。所谓强信息,即在大脑中留下的非常深刻的印象,当遇到与强信息相似的新信息时,原来的强信息痕迹就会立即被激活,影响正常思维,以致于计算错误。比如,125×8即为强信息,在125×8÷125×8这一式题计算过程中,部分学生不假思索地就进行计算,125×8÷125×8=1000÷1000=1,这就是“凑整” 因素产生的刺激,使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忽略了运算顺序,以致于计算出现错误。

2、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小学生数学计算过程中常见的干扰因素分析,笔者认为要想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学生计算兴趣培養

正所谓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所以在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过程中,首先应当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此过程中,老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优化教学方案,营造一个自由、轻松和愉悦的教学氛围,将原本比较枯燥的计算活动变得有趣、生动,从而使学生们乐学,同时这也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关键。首先,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从本质上来讲,数学源于我们的现实生活,老师应当将联系社会热点、生活的实例呈现给学生。比如,圆周长及相关内容教学过程中,提出以下问题:张晓明家中有一个圆形的桌子,上面准备放一个镶有花边的桌布,桌布直径1.2米,现要在边缘镶花边,至少要多长的花边才能满足要求。其次,丰富和优化教学形式。研究表明,8至12岁的孩子注意力连续持续时间不超过20分钟,因此老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组织活动等,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积极性,以此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在此过程中,老师也可借助七巧板、24点以及数独等游戏,使原本比较枯燥、乏味的计算富有趣味性。

2.2培养学生的意志

实践证明,加强学生意志的培养,对学生长期快速、准确的计算会产生有效的促进作用。比如,每天坚持计算练习,即可培养学生的意志。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计算教学过程中,口算是基础,所以可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适量地组织学生口算训练;通过长期不懈的坚持训练,不仅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意志,而且还能够提供学生的计算能力。实践中,针对小学生喜欢简单计算题,讨厌杂计算题的特点,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当善于发现学生的思维障碍,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这些问题,减少影响学生计算的各种心理因素。同时,可采用不断的方式和方法进行练习,比如趣题征解以及巧算比赛等形式,来培养学生们的计算意志。

2.3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

在小学阶段的计算教学过程中,学生计算错误是非常普遍的,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因为除实际计算能力薄弱外,与学生的粗心大意等计算习惯密切相关,而且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提高的重大桎梏。

在此过程中,小学数学老师一定要组织学生仔细看、多想以及强化计算和检查。

在仔细看的环节,尤其是抄题过程中应当认真的查看题目,保证抄写的题目、原有数学题目之间是一致的,而且竖式上抄写数字与原来的题目中横式数字也应当保持一致、横式上填写的结果要同竖式计算出的最终结果相一致。通过该种方式,可以确保学生在仔细查看和认真读题以后,有效地避免抄错题目、运算符号等现象的发生。在多想这一环节,一定要做到仔细、认真,其中包括审题和阅读题目。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拿到一道计算题以后,不要急于进行计算,而是应当仔细阅读,对该数学题目进行深入研究,看是否有较为简便的方法,先计算什么、再计算什么,认真思考题目以后,再着手计算,这样才能确保学生数学计算又快又对。强化计算,在数学计算教学过程中,应当强化计算、细心计算,要求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精神、注意力一道要高度集中,尤其是题目中的细节,比如数字、小数点以及符号等需正确书写,细心完成数学计算。最后还有进行检查。检查是完成一道或多道数学题目以后,对计算结果仔细、认真的检查。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向学生具体讲解检查环节,确保学生在计算数学题目时,确保其高正确率。同时,还要教会学生演算、检查具体方法,完成计算以后,对数字、符号以及小数点进行检查,确保没有出现抄错、遗漏等问题;认真检查计算方法、法则等科学合理与否,对计算过程中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检查,得出结果与计算结果正确与否。通过该种方法,相信必定能够有效培养小学阶段的学生科学和正确计算习惯,为其自身良好计算能力的培养,认真做好准备工作。

结论:总而言之,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并在此基础上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包明宗.新课程实施中小学生计算能力的问题、成因及策略探讨[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3(02).

[2]郭世杰.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J].学周刊,2014(05).

[3]刘艳玲.浅析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13(08).

[4]余夕凯,刘娟娟.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热点问题与思考[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1(01).

[5]许月良.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与学科教学(小学数学)[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endprint

猜你喜欢

计算能力数学教学培养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厘清算理,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中学生化学计算能力的进阶式培养策略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