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视阈下影响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转换的因素
2017-09-27张丽娟王东
张丽娟++王东
【摘要】 教学模式的转换是大学英语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改革内容。本文旨在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来分析和说明制约并影响教学模式转换的因素,目的是为了消除这些因素的影响,使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得以尽快转变,以便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翻转式课堂”英语教学新模式,为培养出具有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人才做出努力。
【关键词】 建构主义; 大学英语;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转换因素
【分类号】H319.3
基金项目:本文是受“西安交通大学2014年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青年项目”资助的研究成果
Factors Affect the Mode Conversion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under Constructivism
【Abstract】 The conversion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mode is an important teaching reform. The essay aims to apply the theory of constructivism to analyze and explain the factors that constrain and affect the conversion of teaching mode. The purpose is to eliminate the impact of these factors, so that the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mode can be converted as soon as possible.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should be changed into the constructivism teaching mode. We hope to cultivate more students with high English proficiency to make contributions to the society.
【Key Words】 constructivism,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teaching mode, conversion, factor
近年來,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进行了多方位的改革,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其中,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转换也是一项重要的改革内容。虽然传统教学模式中英语教师上课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台录音机和一块黑板的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已经大有改观,电脑、多媒体、网络学习的普及和应用使英语教学信息量更加丰富,教学效果显著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和水平都有提高,但是英语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和次要位置去接受知识,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的课堂教学模式依然存在;此外,所用教材依旧是以文字描述的文章和课后练习题为主要内容的课本,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观念并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和转换。虽然各高校也都认识到了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英语教学的要求,迫切希望进行改革,并且也做出了一些努力,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却收效甚微,这主要是因为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转换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那么,影响和制约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转换的因素有哪些呢?怎样才能消除这些因素的影响,尽快实现教学模式的转换呢?如何建立起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新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呢?这些都是大学英语教学中所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值得分析和探讨。
1.建构主义理论与英语语言习得
建构主义最早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J. Piaget)提出的。他认为“认知个体的学习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过程”。而这一过程需要经历“同化”、“顺应”和“平衡”三个阶段。“同化”是指“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指“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和重组的过程”。学习者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的过程逐步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结构,并且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不断得到提高和发展[1]。英语语言的学习不是某种“知识”的获得,而是一种技能的习得。根据皮亚杰的这一建构主义理论,我们可以把英语语言的习得也看作是一种建构的过程,英语学习者不断地接触新的语言材料,自主选择新材料并将其输入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使新输入的材料与已有的信息相互作用,重新建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基于皮亚杰的这一基本理论,后来的研究者又不断地完善和丰富了这一理论,形成了一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育思想。近年来,建构主义理论被广泛地引入到各教学和研究领域。由于英语语言习得先天的建构主义特性,我们可以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和教育思想来指导大学英语的教学实践,解决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转换的问题。
2.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根据这一理论,建构主义所倡导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交流和意义建构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2]。”
鉴于英语语言学习先天特有的建构主义特性,大学英语非常适合采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而“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这种模式的最好体现。所谓“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把传统课堂中的教师在课堂讲授,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和练习的模式颠倒过来,变成学生在课前学习,教师在课堂组织讨论和练习实践的一种新兴起的教学模式[3]。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是英语技能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教学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很显然,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学目标、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媒体是主导教学模式的几个主要因素。endprint
3.影响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转换的因素
教学模式和教学的其他因素互相影响和制约,为了尽快地将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转换成建构主义视阈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我们首先要从影响教学模式的几个主要因素入手进行变革,促进教学模式的尽快转换。
3.1.教学目标和评价测试因素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它就像“指挥棒”一样对整个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起着指导和制约作用。教学目标还是检测和评价教学效果的标尺。教学模式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来制定和设计。
一直以来,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都定位在以培养较强的阅读能力为主上,测评手段多以单一的笔试测试进行。在这一教学目标指导下,教师授课就以传授英语语言知识为主,学生学习也是被动接受教师的传授的语法知识和一些技能以应对考试为目标,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满足这一教学目标的要求。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具有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人才成为了需要。传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显然不能满足这一需要,因此应该制定出与时代需要相适应的教学目标,采用多元化的测试手段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际运用能力,使教学模式在新的教育目标指导下得到改变和转换。
3.2.教师与学生因素
在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被奉为“讲坛上的圣者”,在教学中他们一直处于中心和主导地位,学生知识的获取主要依靠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而学生则处于次要的位置,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来的知识。这种教学模式过分地强调教师的“讲授”作用,把外语学习看成是一种“知识”的获取,而不是一种“技能”的习得。这种重视语言知识传授轻视语言交际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大削弱了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语言认知结构的能力,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和学生都要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
教师的角色应该从中心和主导位置转变为辅助和协作的次要位置,成为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在这种新教学模式下,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其次,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另外,通过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逐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还要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
学生的观念也要转变,由过去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知识的主动学习者和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在学习中要用探索和发现去建构知识的意义;在建构意义过程中要主动去搜集并分析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还要把当前学习内容与和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和分析。教师和学生只有都转变了自己原有的观念,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才能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才能使教学模式能够得到尽快的转换。
3.3. 教材因素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资源,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新的教学思想和新的教学模式必须有与之配套的教材,才能有利于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的实施和教学任务的完成。一本趣味无穷、内容丰富、贴近时代、编排合理、与学生自身学习和发展息息相关的教材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4]。
一直以来,为了适应以重点培养阅读能力为目的的教学目标[5],大学英语教材主要以精读和泛读课本为主,课文选材多以文字描述性的科技类文章为主,这类文章大多枯燥,时代气息不浓,与学生自身的发展关联不大,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愿望。而且每单元的结构模式都是一篇精读文章,课后配几篇泛读文章和课后练习题,这种教材模式更适合在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下进行讲授,却不能适应新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助的建构主义教學模式。而且与综合阅读教材相配套的听说教材也往往自说自话,和学生在阅读学习中获得的单词、句型和知识信息相脱节,不能把听、说、读、写等训练有机地整合起来,很难有效地帮助学生建构起自己的英语语言的认知系统。
新的教学模式需要有与之配套的新教材,以便于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组织教学,学生进行学习。在编写英语教材时要选取语言规范,具有时代性、知识性、趣味性的优秀文章作为素材,尽量编排和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自觉参与、学以致用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每一单元最好围绕一个大学生共同关心的话题作为主题,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给出的知识素材来进行讨论和学习,将新的信息和素材纳入到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来,将阅读、听力训练和口语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3.4.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因素
在传统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学内容主要以描述性的文字为主,信息量少而且单一,教师依靠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台录音机通过讲授的方式即可完成教学任务。在新的教学模式下,需要调动各种媒体和手段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各种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语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最大限度给予学生时间和自由度,使他们通过与教师和同伴的交流和协作达到自主建构意义的学习的目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和网络教学被广泛地应用于大学英语的教学中来。多媒体教学可以用声音、图像和文字将教学内容一体化,将视、听、说功能融合起来,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动态的、全方位的、模拟真实环境的语言环境,创设一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气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6]。另外,网络教学的广泛运用和普及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天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有更多自主选择的学习方式和内容,也便于教师组织多种形式的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
因此,教师和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等先进工具和手段,开展建构主义视阈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新模式,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综上所述,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转换是势在必行的趋势,我们必须制定出新的教学目标,采用多元化的测评方式,编写新的教材,教师和学生转变观念,对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尽可能地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先进设备和手段开展和组织教学,尽力克服和消除影响和制约教学模式转换的因素,使传统的教学模式能尽快地转换到新的教学模式中来,以便培养出更多具有较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人才,适应时代对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皮亚杰 皮亚杰学说及其发展[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2]李维东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认知理论[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第6期,2009. [3]张金磊,王颖,张宝辉.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J]. 远程教育杂志,2012
[4]张正东 外语教育学[M] 科学出版社1999.
[5]《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
[6] 何庆华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习得研究[M] 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1. 张丽娟(1971— ),女,陕西西安人,西安交通大学外语学院大学英语教学中心,讲师,高等教育学硕士,从事英语教学法、英汉互译研究
2. 王东(1969— ),女,陕西宝鸡人,西安交通大学外语学院大学英语教学中心,副教授,应用语言学硕士,从事应用语言学、二语习得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