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证分析案例在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2017-09-27樊静丽薛黎明张守宝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5期
关键词:实证分析案例

樊静丽 薛黎明 张守宝

摘要:本文结合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本科生教学实践,探讨了实证分析案例在本科教学中的应用,分别就实证分析案例的含义、实证分析案例在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难点及对策进行了分析讨论。

关键词:实证分析,案例,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 【中图分类号】X196-4

基金项目: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项目(项目编号:J130101,K140107)

引言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原理研究自然资源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经济学分支学科,是经济学研究向自然科学领域扩展和深入[1]。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我校工业工程专业和采矿工程专业的本科课程,由于没有西方经济学的先驱课程学习,增加了资源与环境经济學的教学难度。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讨论将实证分析案例用于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学中的一些心得思考,以期为提高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学水平提供借鉴。

1、实证分析案例的含义

实证分析案例一词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即实证分析和案例教学相结合。一方面,实证分析来自于经济学分类中的实证经济学,它是在解释经济运行时从客观数据本身出发,力求说明和回答经济现象“是什么”和“为什么”,并借以预测将会怎样运行。另一方面,案例教学法已广泛应用于各学科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案例阅读、思考、分析讨论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发型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表达、沟通和协调等方面的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素质[2]。实证分析案例在教学中的应用,是通过整合实证分析和案例教学的优点,一来使实证分析更加具有吸引力和趣味性,二来使案例教学更加具有学术性和科学性。

2、实证分析案例在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

(1)有利于深刻地理解和认识经济社会发展,理论联系实际。通过以客观数据为基础的实证分析案例,引导和启发学生对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理论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实现基础理论与经济运行与环境发展实际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系统地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解决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2)有助于充实和改进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目前国内外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教科书中大多以理论内容为主,特别是针对本科生的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相关教材中,限于篇幅和内容深度限制,实证性分析案例还较少。一些教材在每一章结尾部分提供一则简短的案例供学生阅读与分析,但大多高度抽象和简化了实证内容。所以,将实证分析案例引入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教学中,可以充实和改进原本的教材内容,实现对枯燥乏味的课本理论知识的升华,从而最终实现该课程的教学改革。

(3)是科研型教学模式在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课程中的重要探索。科研型教学模式是指教学过程中穿插科研思维,教与学的过程都按照科研思维模式进行,这种教学模式在我国高校正处于探索和发扬的阶段[3]。在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领域的科研成果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以实证分析形式来实现的,将实证分析案例用于课堂教学中,无疑是对科研型教学模式的重要探索。

(4)有利于学生寻找科研兴趣,满足优秀学生的求知需求。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相关的实证分析案例,特别是基于国内外知名学府一些有影响力的学者的科研成果,往往对优秀学生具有感召力。具有科研志向的优秀学生,可以通过接触代表学科前沿领域的实证分析案例,从中发现自身的科研兴趣,满足学习需求,为日后的深入研究做铺垫。

(5)有助于教师提高自身学术水平,启发科研想法。在实证研究案例的备课准备过程中,任课教师通过对大量已有研究结果及结论阅读、思考、分析、提炼,可以洞悉学科最新发展及学术动态,拓宽科研思路。特别地,对数据要求较高的情况下,还需亲自开展实证研究与分析来满足课堂需要,进而提高自身学术水平。

3、实证分析案例在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应用的难点及对策

尽管实证分析案例在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实施过程中仍存在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的困难和挑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

第一,实证分析案例教学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选择合适的案例,而且,实证分析案例又比普通的工程案例、应用实例更具深度、难度,加之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知识点繁多,这对授课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一方面授课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案例准备,下功夫积累实证分析案例,设计与课程相匹配的实证研究素材,如在讲授需求收入弹性理论时,设计主要国家恩格尔系数的实证分析案例。另一方面授课教师要全方位提高自身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除了全面深入掌握基本的经济学理论外,还要学习和洞察资源可耗竭性、环境经济学等前沿动态,例如,关注并研习包括“American Economic Review”、“经济研究”在内的国内外顶级经济学期刊最新出版的相关学术论文。

第二,实证分析案例在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成功与否,还取决于学生积极配合与参与的程度,而学生的兴趣、主动程度、学习效率不一也给实证分析案例的教学实践带来困难。对此,授课教师宜做好以下几点:

1)案例引入时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地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课堂气氛,如讲述资源税收的实证案例时从纳税人角度启发学生;

2)综合运用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案例,避免枯燥死板,既要有科学严谨性、深入系统性,又要有人物色彩和故事情节,满足不同基础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例如,实证分析案例中穿插政治人物、诺贝尔经济学家的观点和行动;

3)实证分析案例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例如,设计实证分析案例考察当前煤炭产能过剩和环境瓶颈,并据此判断当前和未来煤炭工业发展及就业形势;

4)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课程参与程度,例如,采用包括现代信息手段(QQ、微信等)在内的多种渠道与学生互动、提高课堂表现成绩比例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技巧等;

5)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机会、学以致用,例如,鼓励学生参加基础科研课题、参与论文撰写,帮助学生挖掘学术潜力。

4、总结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作为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兼具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经济学的多重特点,实证分析案例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讨论了实证案例在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本科生教学过程中应用的重要性、发现并探讨这种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难点与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案,为进一步提高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教学质量、促进学科发展提供一定的信息参考。

参考文献:

[1] 薛黎明,石森森,龚爽. 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使命与“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建设.课程教育研究.2014.8:23-24.

[2] 李秉承,何小媚.大学本科财务案例教学效果影响因素问卷研究.财会通讯.2011,10:60-62.

[3] 蒋庆丰,游珍.科研型教学模式在地里科学中的应用.高等理科教育.2007. 76(6):141-143.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证分析案例
样板案例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安徽省劳动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电子服务质量与顾客忠诚的关系研究
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较分析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实证分析
基于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实证分析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互联网+”的现实案例
难以一致的统计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