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等职业院校管理新举措

2017-09-26陈敏

祖国 2017年16期
关键词:情感激励新举措柔性管理

陈敏

摘要:高等职业院校为满足新时代格局下的学生管理工作,分析当前学生成长特点,更新学生管理举措,此文提出柔性管理,情感激励,互联网式管理和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等四种新架构管理模式,以期更好的培养合格的高职人才。

关键词:学生管理 新举措 柔性管理 情感激励 互联网 心理健康

与本科院校相比,高等职业学院除了承担高等教育外,还要兼顾职业教育,但由于高职院校发展较晚,学生整体素质偏低,加上目前在校生普遍为95后,学生个性强,自控弱,依赖强,承压弱,网络接触多,现实融入少,原先的管理模式存在一些不足。高校辅导员作为学院学生管理的一线工作人员,分析当前学生成长特点,更新学生管理手段是适应当前高职教育新要求的必然举措。在此,仅提出四个管理模式的新架构,以期提高高职学生素质和能力,为国家输送专业技术人才打下夯实的基础。

一、柔性管理融入班级

高职院校传统的管理方式都是以制度为中心的,强调服从,强调纪律,强调权威,以制度的执行和约束为核心。刚性管理的一定合理性使得其普遍存在于高校的班级管理模式中,但是考虑到当代大学生的特点,95后学生群体个性强,权威意识薄弱,以刚性管理作为轴承,加入润滑剂作用的柔性管理,将两者有机结合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柔性管理的基础是“三自作用”。中央早就指出,“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我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三自管理的目的就是深层次的激发每个学生的内在潜力,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达到自我完善,自我约束,自主创造,自主管理,自主发展。

二、班级管理与情感激励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在研究中发现,没有激励,一个人的自身潜力只能发挥20%至30%,运用激励,自身潜力则可发挥到80%至90%。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有效运用情感激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班级凝聚力,从而促进高校管理水平和学生素质能力的整理提升。

情感激励的有效途径包括:1.关爱激励。辅导员作为与学生生活、学习、活动接触最紧密的老师,要以无私的爱去关心他们,体贴入微,为学生排忧解难,雪中送炭,用心爱学生是情感激励的基础。2.理解激励。因为学生的性格、气质、能力的差异性,做为辅导员要设身处地、感同身受,才能更好的理解及认可他们的所作所为,进行正确合理的引导。3.宽容激励。人不会从不犯错,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做为老师要容许学生犯错,了解他们犯错的原因,处事的动机,给予改正的机会。原则性问题,严抓严管,冷静处理;而感情用事的行为则耐心、大度,营造和谐教育环境,以情感人,促使学生自我反省和整改。4.信任激励。学生对老师的信赖,老师对学生的信任,这是最基本,也是最复杂,最明智的教育规则,掌握了它才能成为真正的精神导师。师生间的互相信任是彼此认可的一种体现,有利于工作上的沟通,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5.榜样激励。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大部分行为是通过观摩学习,借鉴模仿他人的行为反应来完成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好的榜样是一面引领着人生正面方向的旗帜,是一面对照检查,自警自策的镜子。榜样激励的教育机制在于榜样具有感染、号召、启迪和警醒功能,从而使先进的受到推动,平庸的受到启示,后进的受到震撼。

三、大数据、互联网式班级管理

传统的班级管理在时间和空间上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 的学习成长需求。在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高校辅导员应与时俱进,在班级管理中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媒体平台,在传统特色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中,利用互联网工作的新特点优势互补,趋利避害,不断更新网络化班级管理新方法。

首先,班级管理建立大数据环境。建立包含学生入学信息,课程表,考勤记录,成绩,综合测评,参与活动记录,奖惩助贷,家校通讯录等全面的大数据系统,将学生信息数字化,通过系统辅导员可以对学生各方面的情况一目了然,工作更全面,更有效。

其次,灵活运动易班,QQ,微信等交流学习软件,构建一个超长时间、超大空间,超多人数的交流平台。平台的自由交流能让老师更快的传达信息,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建立更频繁又私密的交流,从而更好的缓解学生的孤独感,拓宽学生的交际面,加强情感沟通。

当然,“互联网+”格局下,辅导员还可以加强微博、朋友圈的构建工作,吸引广大学生的关注,通过图片,美文,新闻,视频更多样化的形式来开展主题班会,传达正面能量,引导学生开展研究和创造性活动。

四、心理健康教育与日常管理相融合

高职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但由于学习、就业的压力,家庭、社会的影响,青春期情感的喷发等众多因素,心理健康问题成为高校潜在的巨大危机。因心理问题产生的轻生,犯罪行为呈上升趋势,因此高职院校在日常管理中一定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建立一套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系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步。学校要设立心理健康工作部,组建一只专业的队伍,能为学生及时进行心理健康指导。在系部设立心理辅导老师,班级设立心理委员,宿舍设立信息员,从身边发现问题,及时层层上报。定期进行UPI心理测试,在保护学生心理方面隐私的前提下对筛查出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安排咨询,由专业老师排查引导。

其次,高校要加强开展心理健康课程和心理健康活动的力度。学校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和一些特色选修课,让学生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学习一些自我心理调节的方式方法。积极开展一些愉悦身心的健康主题活动,主题班会、户外游戏活动、心理剧表演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总之,学生管理工作离不开学院、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和谐、团结的校园环境离不开集体的共建,培养时代的人才需要学校与老师不断创新,更新管理举措。

任重而道远,我们需不断前行。

参考文献:

[1]耿向华.高职班级管理中激励理论的应用研究[J],魅力中国,2016,(40).

[2]徐磊.浅谈如何建设班级管理[J].亚太教育,2016,(17).

[3]石小闻.善用柔性管理,优化高职班级管理[J].考试周刊:教师版,2016,(54).

[4]刘丹鹤.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J].青春岁月,2013,(15).

[5]关健华.浅析微信公众平台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38).

[6]曹晓杰.网络时代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创新及思考[J].青春岁月,2015,(12).

猜你喜欢

情感激励新举措柔性管理
浅谈新形势下的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
邯郸河务局经营改革的初探
浅谈高校图书馆的柔性管理及其应用
试论柔性管理在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互联网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管理策略
论情感激励方法在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