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小学低年级学生走进阅读

2017-09-26杨正学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1期

杨正学

【摘要】:为了引导小学生爱读书,选择图文并茂的图书;采取教师读,学生听的做法;降低学生读书难度。将读书作为家庭作业促进读书行为,搭建平台给学生展示读书的机会,增加学生读书的兴趣。发动家长买书,班级建立图书角,给学生提高事宜的图书。学生读书的习惯就逐步养成。

【关键词】:图文并茂 教师读学生听 搭建平台展示自我 建立图书角

G623.5

小学语文课标指出:“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量要达到5万字,中年级学生阅读量要达到40万字,高年级学生要到达100万字。”要实现145万字的阅读,就得从低年级抓起。笔者进行了尝试:

一、选择图文并茂的图书。

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在阅读的过程中,有许多生字不认识。严重制约他们的阅读行为。为此选择图文相结合的图书,学生不认识的字,可以通过图片来理解所要表达的意思。如《恐龙历险记》这本漫画书,小学生见到后就爱不释手,里面的图片幽默风趣,把学生牢牢的吸引,常常被图片逗得哈哈大笑,夸张的手法让孩子们明白了其中的道路,潜移默化的让孩子们学会了很多知识。等学生有了拼音基础后,选带拼音的读物。这样学生就能逐渐的借助拼音读书了。虽然学生读书的速度较慢,只要老师耐心去等,扶着学生走,渐渐的有了量变,读书的速度质变就产生了。

二、教师读故事,学生听故事。

教师绘声绘色的朗读,让学生听。不时的问一问听故事的感受。在读故事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听的特别专注。也不时的询问故事中的人物和结局。或者想象故事要是那样该多好呀,有时还对人物表现出喜欢和憎恶。学生的情感得到了熏陶。有时还故意的像评书一样留下悬念,待下节课读,学生被故事吸引了。有时我读累了,就让较好的学生读,我在一旁看,随时读出学生不认识的字。逐渐的我就能放手了。由老师读变成优生读,大家听。其他学生也想读,我就让学生分组读。读书的活动就转移给学生了。

三、读书作为家庭作业,教师在上课前进行检查。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扬肯定。

每个年级都有配套的课外阅读课本,教师在学完课文之后。以课外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去读课外读本中的相应的篇目。教师上课前用5分钟对前一天布置的作业进行检查。如:你读了那篇文章?题目是什么?主要人物都有谁?说说故事的梗概。或者你读后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开始的时候,学生说的不是很好。随着天天检查,学生就能掌握老师检查的思路,对以上内容就能圆满的完成了。不仅如此,还对那些读书读的好的学生进行表扬,让他们感觉到读书是很光荣的事情,是受老师夸奖的。小学生争强好胜,模仿能力极强,特别需要老师的肯定,我就大张旗鼓的对他们进行表扬。等第二天检查的时候,就会发现许多小手也举了起来。我依旧询问,多检查了几个学生。并对涌现出新的爱读书的学生进行肯定性表扬。这样一来二去,学生读书的氛围就掀起来了。久而久之,学生读书的习惯就养成了。

四、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

为了调到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在班级中开《故事会》,《品三国》读书会,读《三十六计》等。在活动中我提前布置,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老师也参与其中,学生们的积极性被调到起来了,争先恐后的上台,有的照着书念,有的能脱稿讲。每有学生讲完,就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那些地方做的好,那些地方需要改进。让学生自己说说自己应该怎么办。这样学生认识了自己读书的水平。同时了解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对今后读书有了方向性。同时,同学们在听其他人读书的过程中也会知道许多故事。为了提高读书的质量。我要求好学生脱稿,并做必要的手势。声音抑扬顿挫。我班学生的读书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学校组织的读书活动中我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五、发动学生家长买书。

仅有读书行为还不够,学生还必须有充足的图书可读。而学生手中的图书很少,图书室中的图书适合一、二年级学生读的也很少,为了丰富书的数量。在开家长会时候,让家长给学生买书。然后同学之间读完自己的书之后互相换书读,实现资源共享。让学生把自己读过的书捐给班级建立图书角。这样资源就拓宽了。为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让家长参加学校组织的读书活动,当他们看到自己孩子的表现时,他们就不会吝啬的给孩子买书了。同时,对家长进行告诫,在买书的过程中要克服只买《优秀作文选》的做法。教师在书目上给予恰当的指导。选择适合少年儿童讀的图书。

通过读书活动的开展,学生的视野开阔了。在学生作文上有明显的体现,特别是想象作文、编故事。学生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常常表现出不寻常的效果。半学年下来,最多的能读10本书。课标规定的量就超额完成了。学生也养成了一个爱读书的好习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