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爱有方 师技高强 师德高尚
2017-09-26钟韬杨江琳
钟韬+++杨江琳
胡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对所以教师提出的三个必须和四个希望,其中四个希望依次为:一是希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二是希望广大教师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三是希望广大教师勇于创新、奋发进取。四是希望广大教师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汇总起来,实际上就是“师爱有方”、“师技高强”、“师德高尚”十二个字的真实写照,结合基层工作实践,感悟中职教育真谛,文章自这三个层面,结合“四个希望”,谈了谈现代中职教师的职业素养,以供参考和借鉴。
1 师爱有方
师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教育是不存在的。在教育过程中,无私地奉献师爱是衡量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但是,爱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不恰当的师爱表现形式非常不利于教育活动的进行。由此,要求教育过程中必须确保师爱有方。
第一,充分了解学生是师爱有方的基础
中职学生处于15-18年龄阶段,除了具备青少年的认知发展特点之外,相对于同阶段的高中生而言,具有自身的发展特点:(1)文化基础薄弱,这是由生源质量差所决定。通常情况,中职学校生源一方面來源于农村、城镇经济困难的家庭,大多希望通过这2-3年的职业教育培训,能够直接踏入社会就业,减轻家庭负担;另一方面来源于中考成绩不理想,对能够参加高等信心不足而选择进入中职学校,希望能够学得一技之长。(2)重视技能学习,轻视理论学习。中职学生进入学校本身就是冲着学技术而来的,中职教育更是本着这一导向增加技能技术学习的比重。在这种环境下,更多的学生将求知价值取向与技能训练结合起来,而对理论课的学习不置可否。
对于上述中职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必须要充分理解、客观面对,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指导思想等等各个方面,寻找更加切合实际的教书育人方法。
第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是师爱有方的前提
自古以来,影响国人教育深远的儒家教育就推崇“有教无类”。这从根本上承认,人人都是可教的,人人都是可学的。从学生自身的身心发展特点而言,中职生处于发展中的人、成长中的人。由于各种原因,他们在学业成绩上不被社会所重视。如果中职教育再撇弃这部分需要提高的孩子们,可以说是对他们最大的摧残。为此,国家层面也做出了更多的调整策略,单从校内助学金来看,受助范围已经达到了90%以上。这些政策的出台,对于吸引优秀青年选择就读中职院校提供了莫大的帮助。在这么好的求学环境中,我们基层教育工作者必须要重视中职教育,绝对不能将他们另册另立,教师怀着爱教之心,借着政策之风,真真正正让他们感受到应有的尊重,为中职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求学氛围。
第三,严格要求学生是师爱有方的保障
在素质教育被曲解的时下,师严越来越受到忌讳。然而,教育本身就是集表扬、鼓励、批评、惩罚等于一身。如果教育没有惩罚,可以说是不完整的教育,是脆弱的教育,更是不负责任的教育。由此,教师必须要在爱的基础上,严格要求学生,做到“严爱”有方。所谓的“严爱”,就是将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精心施教有机结合起来。而作为基层老师,必须要认识到爱与严之间的共生关系,努力做到严而有情、严而有理,实现严而有行。
2 师技高强
这些年,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艰难,重视技术培训的中职教育渐被看好。尤其是在地方政策的带动下,中职教育“回暖”迅速,中职学生招生火爆,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倾向于中职学校的学习。如此,作为中职教师必须要提升自身技能水平,为社会输送更优秀的人才提供保障。
第一,师技高强要求教师既懂专业理论又懂实践技能
中职教育长期的实践探索,对教师提出了“双师型”的要求。“双师型”教师是指具有教师资格(职称)且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系列职称(非教师系列)的教师,或是具有教师职称且在企业等单位工作两年以上拥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其次,中职教师还应培养较强的职业敏感性。
第二,师技高强要求教师既懂教育教学又懂科研创新
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具体说来,首先是要具备科学的施教知识,能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恰当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方式,把教育理论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过程。其次是不断探索新的科学教育模式,在耕耘中拓展视野,在执教教学中提炼师艺、升华师技。
3 师德高尚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所在,中职教师高尚师德地践行,是对学生最具体、最生动、最深远的教育影响。当今社会讯息发达,各种社会问题繁杂,层次不穷。作为中职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判断缺乏辨别能力,高尚师德的存在则像灯塔一样指引着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第一,高尚师德要求教师有着过硬的政治素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搞好教育工作,德育为先,我们必须要把德育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所在。对于中职学生而言,教师的政治敏感、政治意识等等都对其产生深远的影响。由此,教师必须要过硬的政治素质,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切实融入到教育全过程之中,培养真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二,高尚师德要求教师有着过硬的人文素养
根据教师对待职业的态度,可将其细分为畏业、敬业、乐业三个层面。在这三个层面中,“畏业”是底层教育态度,工作动机在于害怕失去教书职业;“敬业”是做好本职教育工作教师必须要具备的工作态度,没有敬业态度可以说就不是一名好教师;“乐业”是最高尚的教育态度,持有这种态度的教师能够在教书育人中体验快乐所在,在学生的成功中体味幸福所在。由此,“乐业”应成为中职教师的职业追求目标,排除外界纷扰,做到静心读书、潜心育人,酝酿深厚的人文素质,它包括丰厚的人文知识底蕴、高尚的人文品格、对学生的爱和人性化的教育活动。教师的人文素质对于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任何速成班、短训班都无法替代的。
第三,高尚师德要求教师有着较强的责任感
这些年,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不同层面各个领域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道德危机。尤其表现在各行各业工作人员责任感的尽失。教师作为良心行业,必须要具备社会良知,本着诚实、诚信、守信的态度,言传身教,感染学生,培养有责任感的学生。
参考文献:
[1] 凌云,王浪. 中职教师培训需求的调查与思考[J]. 高等农业教育. 2004(11)
[2] 严邝明. 打造中职教师职业成长的平台[J]. 职教论坛. 2006(03)
[3] 郑建君,杨继平,郑华. 山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工作满意度抽样调查与分析[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11)
[4] 林丹萍. 开展校本教研 促进农村中职教师专业发展[J]. 职业教育研究. 2007(11)
[5] 赵玉,黄郁仪,吴天生. 广州市中职教师专业知能现状研究[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7(09)
[6] 应明飞,钱晔.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自我效能分析[J]. 时代人物. 2008(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