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统筹管理幼小衔接教育
2017-09-26耿媛媛
耿媛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幼儿园时期是人生最无忧无虑、充满快乐的时期,也是孩子从愚昧走向知识与文明的起点,随着三年幼儿园生活的结束,他们从一个粘着老师,粘着父母的“跟屁虫”,逐渐变成一个更加独立自主、更加灵活多变的小学生。那么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呢?我认为在幼儿园时期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为了使幼儿顺利迈入小学,幼儿园会从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去准备,循序渐进的对幼儿进行培养教育。
一、幼儿园与家长共同关注幼小衔接,让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现在的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孩子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能否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工作则是关键所在。这就要求家长在家里,教育幼儿的时候,都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例如:为孩子选择图文并茂的图画书,阅读时候认几个字或者玩识字游戏,孩子做作业时候,让孩子独立完成,家长不要陪在身边盯着孩子写作业,遇到不会,让孩子多思考,以及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等。同时还要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让幼儿全面发展,鼓励幼儿大胆地与他人交往,主动打招呼,让孩子学会承受挫折等。
其实在家长闲暇时候,可以跟幼儿聊天,提到小学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让他们对小学充满好奇,对小学生活充满向往。家长也可以利用休息时间带孩子去参观一下小学的校园,从而激发孩子的入学愿望。
在家里面,家长应该教育孩子生活要有规律,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每天学过的知识晚上要加以复习。同时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例如:学会自己穿脱衣服,整理自己的书包文具,学会自己洗漱,学习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等。要知道,劳动是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好方法。
二、幼儿园与社区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幼儿身心发展
幼儿园与社区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双向服务关系,搞好幼儿园与社区的关系,是幼儿园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如果社区支持和参与幼儿园建设,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同时,幼儿园是社区的一个组成部分,社区是社会大环境与幼儿园关系最密切的一部分。这就要求幼儿园必须走进社区,主动架起幼儿园和社区的桥梁,可以通过与社区的合作,摆脱孤立的状态,可以充分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组织各方面社会力量支持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幼儿教育事业。
我们要充分的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服务于幼儿园。在实践方面,例如:请消防队员到幼儿园,为幼儿展示灭火的技能、请警察叔叔教幼儿军训、医生给幼儿体检并讲解保护眼睛、牙齿等知识、组织幼儿到敬老院去关爱老人、开展服务大集活动等。接触更多的实战演练,孩子们记得更刻骨铭心,更能融入社区,融入社会。
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让孩子们在教学方面有了更好的提高。例如:有目的的选择课程,将幼儿从“课堂中”带到“社会中”去,多给幼儿创造不同的想象空间,发挥他们自身的能力;组织幼儿到菜场、超市参观,了解菜场或者超市的一日工作流程,商品从何而来,如何接待客人,如何摆放商品的,如何完成买卖交易的,这都可以增进幼儿的社会情感,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同时与售货员的对话,也可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利用社区资源开展体育活动,在提高幼儿体质的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创造力和智力的发展,促进了幼儿间的相互合作和社会的发展。闲置物资、边角料废旧物品,在符合卫生的条件下,也可以变废为宝。如:旧轮胎经过改装成为了幼儿喜欢的秋千,瓶瓶罐罐成为了幼儿区域活动中的宝贝……让孩子们在美化环境的同时还可以轻松愉悦地学习,更能提高教学质量。
此外,幼儿园作为社区的一部分,既依托于社区而发展,同时也承担着为所在社区服务的功能。要发展幼兒教育,幼儿园必须向社区全方位开放,增加与社区的联系,了解并满足社区多样化的需求,扩大社会服务功能。例如:社区每年举行晚会可以邀请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表演,幼儿园每年的“庆六一”演出可以请社区领导来观看,慰问敬老院的孤寡老人,可以请小朋友去表达爱心等。同时幼儿园也可以成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起着推动作用,他们可以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为社区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幼儿园与小学相连接,共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近几年来,幼儿园和小学教师都认识到了幼小衔接工作,直接影响幼儿入学后的适应能力和今后的健康成长,影响义务教育的普及和质量的提高。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真正的幼小衔接呢?它要求我们如何做呢?在此,我提出以下几点:
1.适当调整幼儿的生物钟,同时大班下学期教室的布置应简洁,教师应有意识地跟孩子提到有关小学的生活、课堂纪律等,让幼儿初步对小学有个了解。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就要求家园共育,科学合理地安排孩子的生活以及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及独立能力。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家长包办,代办。做的好的幼儿,老师和家长要给予口头表扬。
3.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中包括:每天学习完后晚上都要复习并预习下堂课的内容;正确的握笔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遇到问题善于思考,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习惯;还要养成讲究学习方式的习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4.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老师应该让孩子们认识到,老师或者家长因为信任他,才给他布置任务,这样他就应该很乐意地尽自己的努力去把这件事情做好。这样做也能培养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并掌握完成任务的本领。
5.培养幼儿讲礼貌,大胆与他人交往的能力。面对新的环境,新的伙伴时候,能主动与他们打招呼并融入他们。
6.对幼儿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例如:不要随便与陌生人说话,遇到困难如何求助等,同时还要让幼儿懂得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自我安全。
俗话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入学前的准备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长期的任务,需要幼儿教师和家长、社区,小学共同配合来完成。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让幼儿尽早适应小学,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许光来,洪瑜.浅析如何做好幼小衔接教育[J].新课程(下),2012年08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