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边境地区高中政治教学初探
2017-09-26黄立甲
黄立甲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67-02
自从2004年新课改在广东、浙江、宁夏、海南等省开始实施起,到2012年广西实施新课改,新课改在全国全面铺开。在这十一年中,各地教育专家,一线教育工作者都极力探究新课改的一般规律,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本人认为,我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领土,13亿的人口,各地的地理条件、经济条件、文化教育程度不同,学生的素质各异。我们应在国家新课改标准的指导下,努力探究出适合本地区的教学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文特点特别强的学科,我们更应做到在矛盾特殊性的指导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地因材施教和因地施教,努力提高本地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一、边境视角下的高中政治新课标解读
对于新课标,目前教育界的普遍看法是,体现了较强的创新精神,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在加强政治常识传授的同时,更加注重启迪学生的政治思维、培育学生的政治修养。更难能可贵的是,相对于旧课标保守稳健的风格,新课标更富有灵活性和开放性,给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一线较大的自主权。这种自主、灵活、开放的导向,使得边境地区的高中政治教学,能够作出更多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探索。
1.新课标鼓励教学内容生活化延伸。新课标把必修课程氛围四方面内容,分别为“经济与生活”、“政治与生活”、“文化与生活”、“生活与哲学”。不难看出,“生活”是必修课的中心词、核心词。可见,新课标改变了长期以来政治教学内容偏离了学生生活实际的弊端,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内容。既然如此,边境地区的高中政治教学,所要结合的“生活”,必然是基于边境地情的生活。否则,倘若教学过程中,所结合的生活实践仍然是学生很陌生、不熟悉的场景和事例,那么必然影响学生对理论的可信、可用,也难以真正回归到新课标所倡导的务生活之实的导向。
2.新课标倡导教学方式多元化开展。以前政治教师习惯于以权威或圣者代言人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采用单调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迫使学生接受灌输的知识。这种作法忽视了学生对人格尊严的需要,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差异,遭到学生各种形式的抵触。根据新课标,政治课强调参与与主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由学生做出评价,发挥学习小组评价的作用,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无论是教师的单向评价,还是互动评价,新课标充分考虑到了文化差异性和地域不平衡性,没有给出“一刀切”的标准,给出的是“开放式”評价体系,这样边境地区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作出更务实的评价探索。
3.新课标支持教学方案自主化设计。新课标对自主化教学的支持,体现最为明显的是对课程开发与利用的建议:一是丰富和拓展课程资源,二是主动开发课程资源。并且指出课程资源包括“文字资源、音像资源、人力资源、实践活动资源、信息化资源”,课程开发包括“自主开发、特色开发和共同开发”。这些建议,相当于把课堂完全交给了老师和学生,鼓励师生在新课标规定的基本教学规范之内,打破教与学的条条框框,让政治的教育和学习变得更加自主、更加生动。因此,边境地区的高中政治教育,可以根据所占有的独特教育资源以及学生的知识需求,去探究教学方式和内容,从而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4.新课标允许教学流程开放式运行。新课标更加清楚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的学习方式,也被教育界视为新课改的标志。但是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开放并不意味着放纵,新课标同时要求“针对学生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由此可说,新课标左手给了政治教学一个“解禁符”,右手同时又给了一圈“紧箍咒”。所以,“灵活”与“自主”虽然是新课标的鲜明特色,但是政治毕竟是政治,其本身所具有的严肃性,要求我们既可以体现边境特色,同时又要把牢方向、站稳立场、拿准分寸。
二、边境地区的高中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分析
笔者对边境地区的高中生思想政治素质进行了研究分析,本着问题导向,重点调查研究了不足之处,总结出的五个方面的问题,恰好是新课标指向的教学目标,故应予以重点关注。
1.国家观念淡薄,认同程度较低。作为一名在边境地区从事高中政治教学多年的老教师,笔者能够感觉,大多数学生具有维护国家统一的意识,但是少部分学生保家卫国的意识比较淡薄。调查问卷的结果,也基本印证了这种感受。在对400名高中生的调查问卷中,“如再次发生中越战争,你会选择”,35.4%选择“主动保家卫国”,32.8%选择“不主动报名,等待国家的征召”,还有4.8%认为“自己的生命最重要,尽量逃避参与战争”,“目前一切和平,没想过”占29%,这个调查结果只能是差强人意。让笔者担忧的是,很多中学生都缺乏基本的政治常识,表现出跟该学龄段不相符合的知识贫乏,只有7%能正确表达国旗和国徽图案含义,能大概表述出来的占42%;只有4%的学生能正确答出我国的国体和政体。
2.公德观念淡薄,文明意识较低。在调查中,笔者发现中越边境的中学生缺乏必要的公德意识,居然有22.6%的学生不知道公德是什么。在对无偿献血态度的调查中,有32.4%的学生愿意无偿献血、18.9%反对、47.7%认为学校要求就去;在对待公共财物的态度问题上,42.2%的学生爱护公共财物、爱不爱护公物无所谓的占51.7%、认为是爱不爱护是个人自由选择的占6.1%。从这调查的结果分析看,中越边境的中学生的公共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十分堪忧。从笔者在实际生活中的观察来看,学生在教室和宿舍大声喧哗,随地乱丢垃圾,不能自觉保持环境卫生的现象时有存在。endprint
3.民主意识淡薄,责任意识较低。提升民主意识和政治责任意识的途径之一,是参与政治与社会。但调查发现,只有14%表示他们非常关心国家和社会的大事,对国家和社会大事比较关心的有33%、“偶尔注意”的有36%、“不关心”的有17%;民主参与上,班级或学校的学生干部应“由学生选举产生”有60%,31%认为“无所谓”,认为“应该由老师指定”的有9%。现实中,在班中选举班团干时,很多学生往往是随地选和自己关系好的同学,没有很好地去行使自己的权利。这种态度从长远来看,无疑会危害到民主意识的养成。
4.法治精神淡薄,法纪意识较低。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知道各种报警电话,同时知道运用各种法律手段进行自我保护。但还有一小部分的学生认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不应该受到法律制裁,甚至有的不知道应不应受惩罚;“学校开设法制宣传讲座好不好?”44.5%回答“好”,回答“不好”的占17.7%,而回答“说不清”的占37.6%;有相当部分学生竟然认为那是“学校在搞形式主义”。
三、关于边境地区的高中政治教学的几点建议
目前中越边境地区高中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也有家庭教育方面失管的原因,当然也有学校教育上的问题。笔者主要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结合政治新课标,从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
1.处理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加强地方性课程研发。边境地区有边境地区的特色,边境教学有边境教学的特点。以中越边境为例,这里集“老、少、边、山、穷”特点于一体,具有自身独特的地理、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民族文化,具備编写地情教材的基础和条件,完全可以响应新课标“加强课程研发”的精神,编写统一的地情教材,加入政治教育的章节内容;或者不编写统一教材,但是在政治教学中,适度加入地情教育的课时,使思想政治教育不仅“照方抓药”,更能根据边境地区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
2.处理好课堂与课外的关系,注重教学生活化延伸。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不可缺少的两条重要途径,教师应该把两者结合起来,在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必须重视开展课外活动。课堂教学仍然是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基本形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有益补充。在活动中要围绕着教材内容,通过写政治小论文、课题研究、思想政治演讲比赛、参观访问、社会调查、时事政策学习、参加社会公益性劳动,等等,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
3.处理好教法与学法的关系,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教无定法,但教必得法。这就需要政治教师在教学中优化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形式,避免政治课教学“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皮讲到底”的陈旧教法。除了优化教法以外,政治教师还必须注重学法指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要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感悟、自主的探索,去增加对国家的情感认同、对公民的身份认同、对法纪的敬畏之心。
4.处理好知识与觉悟的关系,突出学生的素质培养。政治课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又要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促使学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使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形成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所以,政治课教学必须兼顾传授知识、提高觉悟这两大任务。反对片面强化知识,淡化觉悟,把思想政治课当做纯粹的智育课;反对片面强化觉悟,尤其是在边境地区,由于历史和地域原因,学生政治素质相对落后,我们一定要以知识为基础,以觉悟为目的,寓能力培养、觉悟提高于知识传授之中,真正做到知识与觉悟的统一,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