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下教师课程意识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2017-09-26邓颖婷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15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健全,教育功能的不断深化,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在这种形势下,高校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课程意识,采取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行为,促进我国教师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 ; 课程意识 ;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287-01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是各省教育厅根据教育部为保证师资质量,在教育系统逐步实行教师准入制度的要求设置的一项考试,面向对象是非师范类的大中专毕业生,它规定了从事教师职业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健全,教育功能的不断深化,教师资格考试再也不能墨守陈规,突破以往的考试制度,建立新的教师资格认证体系,已是势在必行。在这种形势下,教师具备怎样的课程意识,这样的课程意识会导致怎样的教学行为;如何对师范生进行教育,使之更好地满足当今社会对教师的要求,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一、影响教师教学行为的课程意识探析

课程意识的含义源于西方“校本课程”概念的提出。长期以来,教师头脑中只形成以教学、教材、教学内容、教学大纲等一系列教学语词为主的话语方式,而没有课程、课程标准、课程实施、课程开发、课程发展等概念。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行为的转变。多数学者倾向于将教师的课程意识概括为:教师首先需要考虑的还不是如何有效地教学,而是应该带给学生什么样的学习经验,包括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而这又首先需要思考的是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受过教育的人该是怎样的?教育承担着怎样的职责和使命?如此一来,作为教师应该关注的远远不只是课堂教学行为、有效的教学策略、课堂教学模式等问题,而更应该关注我们为什么需要教育?为什么要强调课程的综合化?为什么要倡导发展性的教育评价?因为教育不只是一个个简单的操作行为,而是基于信念的行为。

二、教师的课程意识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作用

(一)课程主体意识促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向更具发展性和个体适应性的方向转变

教师的课程主体意识要求真正使教师和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一方面,教师会自觉进行课程设计,这种设计会在理解课程目标、预测教育情境、熟知学生学力水平、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和尊重学生的多元智能的基础上进行。另一方面,树立学生是课程主体的意识后,教师的教学行为不再局限于部分学生的部分方面,而是去关注每个学生的每个方面的发展。

(二)课程生成意识促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向着更具创新性和反思性的方向转变

教师的课程生成意识包含两方面内容,即对预设课程的批判与创造意识和课程是动态生成的意识。在课程教材改革之前,教师形成的是忠实地执行教学大纲,按部就班地讲解教材的教学行为。这种被动讲解教材、忽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教学行为,难以为学生的发展带来实效。一旦教师树立起鲜明的课程生成意识之后,就会为实现课程的价值而不断地调整课程目标使之具体化,不断地对预设的课程内容进行创造性处理,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牵引下,与学生一起创造、生成课程,并会时刻关注课程目标的实现程度和学生的发展状态。

(三)课程资源意识促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向着更具民主性与对话性的方向转变

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集中体现在:教师要生成创造性地利用教材的意识;教师要生成开发和利用广泛的校内外课程资源的意识,还有积极发动和引导学生自主地去开发和利用有益的学习资源的意识。教师树立课程资源意识后,其教学行为也随之发生变化,由忠实的教材灌输转变为借助各种课程资源和媒介、以课堂为平台的对话与交往。因此,课堂不再呈现冷冰冰的压抑氛围,而是变成基于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民主场所。

三、创设唤醒学生创生意识的课堂教学环境

(一)探索激发学生创生思维的教学途径

所谓创生,简言之就是创造生成之意。具体到课堂教学中,这个概念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表现在丰富、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内在精神世界,培养他们现实社会所需要的各种能力,以及学生对自我期望、信心和发展意识等方面的提升;二是创造能力的开发、生成和积聚,以及对创造性活动的理解和体验过程。

在教育过程中,如果只有单方面知识的传授,没有师生双方情感的触动,就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就不能激發学生学习的需求和渴望。学生在认识过程中时时处于压抑、被动的状态,没有心灵自由的空间,必然堵塞了心智发展的通道。因此,成为一名“激情”教师也许就是使其课堂和谐的最佳途径。

(二)开发激励学生创生潜能的教学技巧

布鲁纳曾指出,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要求学生利用所给定的材料,主动地进行学习,强调要自我思考和探索事物,而不应消极地去接受知识,要像数学家那样去思考数学,像历史学家那样去思考历史,亲自去发现问题的结合和规律,成为一个发现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教学途径,将是学生创生潜能能否激发的关键。

(三)丰富并增进学生创生情感的实践体验

教育心理学证明,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而新鲜感则是兴趣的主要诱因之一。保持学生对学习的新鲜感,不仅可以有效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欲。因此,创生式的课堂教学应该把激发和保持学生的新鲜感作为丰富学生创生情感的重要手段而加以高度关注。

在国家教师资格制度改革下,师范生教育更应该创新教师教育课程理念,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开发优质课程资源,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建立课程管理和质量评估制度,加强教师养成教育,这样才能让学生,尤其是未来的人民教师能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世界,学会沟通、学会理解、学会创新、学会幸福。

参考文献

[1]潘惠琴,常生龙.现代学校课程与教学的有效管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2.

[2]王增国.现代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理论及案例研究[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1.

[3]布鲁纳著,宋文里,黄小鹏译.教育文化观[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董云川.找回大学精神(第三版)[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

[5]熊丙奇.教育的挑战[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邓颖婷(1988.5-),女,汉族,湖南邵阳人,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管理、教育社会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文化自信视野下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思考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英文歌曲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例谈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导入策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高中数学新型课堂教学探析
对高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