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学习在教学中的应用
2017-09-26徐艳
徐艳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始终都在扮演着一个主宰者和评论者的角色上。课堂上,我们常常会说“注意听讲”、“别说话”、“闭上嘴”……之类的话,我们习惯于“一言堂“,把课本上的知识原原本本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滴水不漏地讲给学生听,惟恐因某一点没讲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果而造成考场失分。因此,教师被称为“教书先生”。然而,我们不妨想一想,我们教师“何功之有”?学生的学习被我们包办代替,我们使学生的大脑成了前人知识的“复印机”,学生将概念背得滚瓜烂熟,却不知道家里的油锅着火该怎么办;参加奥赛拿高分,却不知道科普论文怎么写。这样的学生根本不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不但需要学生有充实的知识储备,更需要他们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培养和促进学生智慧潜力的开发和激发他们學习的自主精神成为我们教学的主要方向。我们应把“教师——学生”这一系统从“权威——服从”的关系变成“指导——参与”的关系,将教学的过程转变成为“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则由被动接受式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转变为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教师则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曾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地呼吸。也就是说,权威式教育来自外部的压力束缚过多,学生很少独立自主,心理自由,这些都限制了学生创造性的发展。同时,学生年龄尚小,经历甚少,有时提出的设想与现实有一定的反差,这就要求教师应放弃权威式的教育和管理,推行民主式的教育和管理,给学生的行为、思想以较大的自由度,这样学生才会增强自主意识,学会独立思考、自由表达、自我选择,促进自我发展。这些都是创造意识及动机前发的前提和基础。在给学生提供创造性氛围时,教师要做到:公开地向学生表示出,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性行为以及任何探索迹象,都是好事情;当学生对某一问题感兴趣并非常兴奋时,要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步调活动;教学气氛要轻松活泼;不反对猜测,特别是具有一定道理的猜测。
教师有目的地创设能激发学生创造意识的各种情境,促使学生产生质疑、问难、探索求解的创造性学习动机。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表现需要有一定的激发条件。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营造一种学生能够明显意识到的疑难情境,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困难或困惑,即“愤悱状态”,从而激发他们进行创造性的探索。
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教书匠”的形象,彻底改变把学生作为接受知识的容器的教学模式,力争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引导者,立足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他们质疑、探究,在分析、讨论案例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事、学会生存;成为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协作者,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参与小组合作讨论一同研究案例,将教学的过程转变成为“师生互动”的过程;充当解决争端的仲裁者,在小组讨论意见不同时,通过比较、分析、归纳出大家都能接受的观点,通过教师的调控使讨论回到预订的轨道上。教学中教师还要充分信任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能够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鼓励学生敢于如实汇报观察、实验的结果,即使结果与同学们讲的不符,也要敢于如实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当自己的观点被证实是错误时,也要鼓励学生实事求是地乐于接受正确的观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