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走进家乡》教学案例

2017-09-26成霞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7年9期
关键词:固城高淳家乡

教材分析:

《走进家乡》是中职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的综合实践活动,本单元是现代散文单元,主要是写景抒情散文,安排于此,既是对阅读教学的呼应,也是一种拓展和提升。让学生通过对家乡自然景物和人文精华的发掘、整理、展示,增强自身对文化根性的了解,培养自己对家乡的认同感、自豪感。

教学方法:

采用诱导激发、亲身示范、任务驱动等教法,带领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走进家乡,感受地方文化的魅力。同时借助信息化平台,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竞赛等学法,提高筛选、整理和提炼信息的能力,培养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敢于表达的品质,在实践中寻找语文的素材,回归课堂。

教学步骤:

沟通篇(第一课时)

一、歌曲激趣,进景入情

1.课前播放《谁不说俺家乡好》歌曲MV。

2.教师导入:正如这首歌所表达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块温暖的地方便是家乡,生活在娴静高淳这块故土上,你们是否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家乡,领略它的自然风景与人文精华。

【反思】生活化的课堂环境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熟悉的场景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利用现代媒体播放视频拉近了学生与语文课堂的距离,结合对家乡的认知调动已有的生活体验激起学生共鸣,使他们兴趣盎然地去寻找家乡的文化素材,为本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设置了很好的台阶。

二、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1.教师提问:你对自己家乡了解多少,能不能给我们介绍?

2.小组讨论

3.代表发言

生A:我的家乡是淳溪镇……它是……是高淳的中心地带。

师:你可以列举一下它有哪些景点,给我们介绍一二吗?

生A:有高淳老街、步行街、泮池园等等。我来介绍一下高淳老街,它是一条古街,里面卖很多的工艺品还有小吃,其中臭豆腐比较著名……

师:很好,主要介绍了高淳老街,你说的这些作为外地人的老师也知道。如果介绍的时候更细致深入一些,更有条理秩序一些会更好。

生B:我的家乡是固城镇,是一个美丽的小镇,有“双女坟”、“伍子胥雕像”、“固城遗址”等。

师:老师对“双女坟”很感兴趣,你能描述一下吗?

生B:这……我知道的不是很多。

师:那你可以说说“固城遗址”吗?

生B:我……也只是听说,没有去了解过。

……

【反思】中职一年级学生表达交流与组织协调能力欠佳,对家乡地理、文化、风情的了解并不深入。学生们剛开始讨论的时候七嘴八舌,但当正式介绍时就言之无物,言之无序了。这是在课前就预料到的状况,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未来,拓宽其学习和应用的领域。针对学生的问题和“发现并推荐家乡的自然美景、人文精华,进一步认识家乡、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教学目标,我设置了下面的环节。

二、点明要求,示范讲解

(一)教师点明讲解的具体要求:

A.发音标准,语言规范,组织表达能力强;

B.注重仪表礼节,有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

C.表述有条有理、主次分明、合乎逻辑,形式新颖多样。

教师示范介绍自己的家乡。

【反思】明确讲解的具体要求,从立意、内容、形式、语调等诸多方面指导学生,使之形成对讲解的初步印象。“凡希望学生去实践的,教师一定实践”,通过讲解自己的家乡,让学生体会别处地方文化的魅力,并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带动学生、感染学生,激励学生信心满怀地完成任务。

(二)分组定任务,定人分任务

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高淳有特色的一个乡镇资料的搜集和PPT展示介绍。

【反思】通过“任务”来诱发、加强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对课堂的关注度只增不减。根据学生的家庭住址及个人意愿,将全班分为六个小组:淳溪队、古柏队、固城队、桠溪队、阳江队和漆桥队,并推选出每组的组长。各组组长根据组内情况,给每位组员分工分任务,比如固城队,高艳琴同学负责搜集介绍固城镇自然风光的资料,孔纯琴同学负责查阅关于固城镇历史古迹的文献。小组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的风气,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知识的积累、思维的训练、能力的培养。

准备篇(中间间隔一周)

1、教师建立“走进家乡”的学习平台,上传相关的学习资料

2、学生通过学习网站上的资料揣摩讲解的技巧,观看高淳的旅游宣传片更好地了解家乡、认识家乡。

3、各个小组利用课余时间搜集和整理的高淳各乡镇的图片、视频、文本等上传到网站,以供其他组学习。

4、每一小组制作好展示该组乡镇的PPT,撰写好介绍文稿,并进行组内练习。

【反思】第一课时到第二课时中间一星期的准备时间,学生能认真地按照要求搜集和整理高淳地方文化素材,我通过班级QQ群、微信群,与学生加强联系、随时交流。利用信息手段追踪学生的活动进度、实践成果,并及时地进行沟通和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快乐、高效地学习。

展示篇(第二课时)

一、启动仪式

1.一位同学演唱《高淳姑娘》

2.教师导入:悠扬的旋律、优美的歌词使我们感同身受,作为高淳姑娘的同学们,肯定也想走进家乡,体会慢城的娴静与安详。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体悟高淳这块吴楚之地的文化魅力。

【反思】:《高淳姑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容易激发学生的思维联想,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和兴趣,为对地方文化资源的学习和积累提供了一方养分充裕的土壤。

二、秀出特色

每组派代表将用心准备的乡镇讲解呈现给大家。endprint

【反思】: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潜能可以开发。笔者认为综合实践活动应全面开发学生的智能,为学生创造多种多样的展示各种智能的情景。这里,就是通过一个代表要展示一个小组学习合作的成果,其中三组较为出彩:

第一组是阳江队,该组重点介绍了阳江镇的传统民俗,“走马灯”、“舞龙会”、“出菩萨”等,语言精彩、解说生动,听众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阳江人民的热情淳朴,民俗活动的热闹非凡。

第二组是桠溪队,该组将“大山村”、“国际慢城”、“瑶池山庄”、“望玉岛度假村”一一描绘,为我们带来一场超凡的视觉盛宴,收到娓娓道来,条理清晰的效果。

第三组是固城队,他们的题目是《诗说固城》,每一景点的介绍都由诗歌朗诵引入,脍炙人口的古诗词融入自己的感情,声情并茂、意味绵长,让大家被这个小镇文韵风情所折服,忍不住醉心于此。

三、评出优秀。

指导学生根据讲解的具体要求对课堂展示进行评价,先自评,后互评,说出优点,指出不足;最后教师总结,学生投票评出优胜小组。

【反思】:此次评价一改过去由老师一人说了算的传统做法,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的方式。在评价过程中我发现学生能够客观地看待自己和他人,对口语表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团队精神也得到培养。结合最后的师评和学生投票,本次活动的优胜小组为“固城镇队”,对该组进行表扬和鼓励,颁发小奖品。

四、拓展延伸

1.教师抛出疑问:高淳被称为国际慢城、江南圣地,经过本次活动,相信大家对自己的家乡更增添了几分喜爱与认知。我们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将来很有可能朝导游方向发展,如果遇到外地游客,你会怎样介绍自己的家乡?”

2.学生交流后布置作业:

模拟导游的身份对高淳的某一景点进行讲解,并将此录制视频上传QQ群,同学们相互切磋、相互点赞。

【反思】:及时巩固是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为使每位学生都能更好地掌握地方文化知识,落实讲解的具体要求,为他们提供了更为实际、更为真实的学习情境,将文化知识、学生生活、社会实践有机结合,体现语文课与专业课相辅相成的优势。

小结: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体现“全面”与“综合”是新时期语文教学的一个新理念。“走进家乡”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就是要让学生搜集整合家乡自然景物和人文精华的资料,并流利、得体、生动地介绍家乡。如果说高淳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是一片沃土,那学生个体对家乡认知的既定印象就是一个个种子。种子能否破土而出、茁壮成长取决于养分,而这养分笔者认为就是教学组织形式。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受应试教育的制约,一味地控制和约束学生的思维活动,而现在应把课堂还给学生。在两次课时的导入环节,笔者都选择学生熟悉喜欢的歌曲来蕩起学生心中的涟漪,引起他们对家乡文化资源的关注。

在第二课时的“秀出特色”环节,派代表将各小组用心准备的乡镇讲解呈现给大家,在教学预设的时候笔者很是担心,怕中职一年级学生能力上、心理上都比较欠缺,出乎意料的是在讲解的时候一个个代表落落大方,全班掌声迭起,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这归功于信息技术组织教学,它好像为封闭狭隘的语文课堂引入一泓不绝的活水,形成开放活泼、宽松平等的学习氛围。网络平台上,学生可以自学知识、共享资源,及时地与老师交流疑惑修改不足;多媒体运用上,为老师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也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媒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继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丰富的教学组织形式,将语文知识技能运用于实践,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

(成霞 江苏省高淳中等专业学校 211300)endprint

猜你喜欢

固城高淳家乡
固城湖蟹文化创意衍生设计及其开发路径研究
深化“统、荐、联、树”四字诀 打造服务归国留学人员返乡创业高淳模式
高淳区人大常委会调研侨务“进三区”工作
固城湖封闭运行后本地降雨的防洪影响分析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固城湖南河补水调度方案研究
存在感
对南京石臼湖固城湖水环境治理的措施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