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自主学习模式下的课程评估
2017-09-26夏雨
夏雨
摘要:协作学习有利学习者发展个体思维、增强沟通能力。自主学习是人类认知的重要途径之一。协作-自主学习模式能有效构建针对性的学习网络联结,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以获得达到学习目的的最近路径。在协作-自主学习模式下,课程评估不仅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个体业绩做出阶段性的评定,还需兼顾对个体与集体的合作交流、对待学习内容的乐观态度等因素进行长远预测。
关键词:协助-自主学习模式;评定;预测;
G434
0引言
协作-自主学习模式有机地融合了学生课内的接受学习和课外的自主学习。教师和学生同为学习主体:前者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协助者、学习资源的建议者和学习困难的救助者(Brocket,1991: 33);后者依照协作-自主的学习模式,采取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达成学习目标。教师的角色呈现多元化、专业化特征:实时诊断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有效监控学习过程;重新设定和调整学习目标;解决难以应对的学习困难;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评价阶段性学习的成果等等。学生在教师与同伴的指导与合作下,主导自身的学习,并对学习目标、过程和效果进行自我设计、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检测、自我评价和自我转化,实现创造性地学习,实现自主性发展(kasworm&Yao,1992)。因此,课程的评估包括对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进行分析,并对短期的学习目标和长期的学习可能性做出有效预测。
1协作-自主学习模式
自主学习能力是自主学习倾向的外部表征,取决于学习者原有知识储备和内在学习素养,即认知水平和学习手段的应用。学习能力伴随学习经验的不断积累呈现动态性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受到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双重影响,其结果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课程评估的根本目的是衡量学习环境和学习效果,尽可能帮助教师和学生将消极结果降至最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协作是课程评估研究和反馈对象。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和学习的主体:教师凭借更为丰富的学习经验,给予学生引导和示范;学生能动性、创造性的表现为教师反馈的数据。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关系是结合可供模仿的成功学习范式(教师)和当前学习效果(学生)。学生通过及时观察、对比和比较同伴的学习效果,不断体验和完善个体学习手段,同时采取最适宜的协作方式调整学习状态,得到理想的学习成效。简单来说协作-自主学习模式是联结教师有效示范和学生个体高效吸收的动态网络。
2 协作-自主学习模式下的课程评估
课程评估的对象涉及教师、学生、学习过程三个方面:例如,评价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否合理,教师是否提供了恰当的专业技术指导,是否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强化了学习者自身的情感态度、学习技能的全面操控等等。然而,课程的开发是基于教学任务和教学活动,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的。因此,课程评估的核心是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为研究对象,以学习的成长过程变化为依据,为之后的课程开发提供重要的参考。
2.1课程评估的基本内容和重点
现今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极大地丰富了可调动的学习资源。协作-自主学习模式更多地使得学生与教师的处在一种 “准分离状态”。课程评估的重点之一就是重新审视教师的角色与作用:重点一,除了向学生提供必要的导学训练之外,诊断和测量学生的学习成果是最核心部分。前者涉及如何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愿和能力;后者则是根据实际的教学和学习情况,更新或这调整测量标准,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估、自我评估。重点二,鉴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个体差异性,学生在控制学习过程和处理学习任务的效果不尽相同。作为学习承担的主体,学生更倾向从教师和同伴身上需求鼓励和帮助(Guglielmino,1984),教师必须肩负起实现积极迁移的中介作用。
2.2课程评估的基本设计构思与难点
协作-自主学习模式课程评估的核心是通过教师和同伴的有效管理和监控,形成并加强学生对自我学习过程的掌控(Brockett &Hiemstra 1991)。课程评估体系普遍采用形成性考核(对学习者学习过程进行测评,评价主要来自课后作业、课堂活动) 与总结性考核(水平测试,学业测试等考试成绩) 相结合的评估机制(Delahaye &Smith, 1995)。课程的评估设计包含了三个基本构思: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足以应对学习困难;教师和同伴的能够积极影响其学习效果;教师能够较好地全局监控学生学习。事实上,笔者半年来的跟踪调查显示:在150名随机抽样的学生中,不到50%学生能够基本了解自身的学习状况;其中超过73%的学生认定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随后随机挑选出3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合面谈,结合统计中的相关性分析法, 检验学习成绩和自主学习能力与对教师支持的相关性,高达0.78。结论支持了上述设想:教师评估将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起到绝对性作用。
3 总结
多数学生更适应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学习,但学习参与过程中各类学习资源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傳统面授和课堂作业仍旧是协作-自主学习的主旋律,形成性评价的意义在于准确观察学生的学习变化。教师的责任更加重大:时刻提升自我专业技术水平,拓展未知信息检索能力,解释相关领域问题等,建立并形成教师-教师(包括非教学领域的专业人士)的协作-自主网络;其次对学生协作-自主学习的进展保持高度监控,对随时可能出现的负面情绪及时进行处理;对学生做出的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要依照学习的现状,结合实际要求,不能照本宣科。学生与学生的协作关系受到流动性强,时间不固定等因素影响,缺乏必要的一致性、延续性;同伴的管理和监控作用受限于学习者的自主评估意识和自主评价技能,现阶段只能作为依靠教师的主体评价方式进行补充。
参考书目
[1] 王宜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广东教育教研》,2007年第11期。
[2] 杨龙云,《云计算对教育的影响》[J]。《信息化科学》,2011年1月。
[3] 吴志宏,《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
[4] 高洪源,《学校战略管理》[D]。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