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春天,我的梦

2017-09-26姚广宏

师道(人文) 2017年9期
关键词:父母亲农村

姚广宏

苦乐杏坛

我的春天,我的梦

姚广宏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冷暖、欢乐、感恩,群众最有发言权。百姓的祈盼是生活在一个盛世里,心中有太阳,笔端一抖,自然就流淌出歌声。

欠条与新居

我应该是父母亲骄傲的一份子!

父亲识不了几个字,母亲打小没进过学堂的门。向上追溯三代甚至更远,他们也全都是忠厚老实、与土地最有感情的庄稼人。到我这代,父母亲节衣缩食,家里竟然走出了 “秀才”,而且吃起了 “皇粮”!

我平生第一张欠条是替不会写字的父母打的!

1991年,我刚参加工作,一次周末回家,屋门口坐着五六个人。我打了个招呼进到里屋,见小木桌上堆放着一团零票,父母亲正忙着清点。原来是村干部收摊派“提留款” (农村税费改革之前向农民收取的 “三提五统”,即公积金、公益金、管理费提留和五项乡镇统筹)来了。

那时候财政实行切块包干,我们这地方没有矿产资源,也没有像样的乡镇企业,税源几乎枯竭。财政供养人员的工资指望着农村收取的农业税、摊派提留。农民负担很重,村干部压力也很大。

村干部进湾入户算帐收款,很伤脑筋,他们得讲策略。总不能一上阵就吃闭门羹,遇见个 “钉子户”吧。他们先树几个榜样,其余再想法各个击破。父母亲寡言少语,说不了几句话,况且家里就有吃国家饭的,是直接受益人。父母亲理所当然成为第一个收款的对象。

不是哭穷,那时真没有钱。父母亲东凑西凑了25元,外加我兜里仅有的20元,仍欠下180多元(我当时每月工资90.5元)。母亲急得在一边搓手,父亲坐在桌子边,头埋得很深,一声不吭。

后来由我写下欠条。书写欠款的数字 “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第一次派上了用场。村干部直夸我字写得好,我羞惭得无地自容……

二十年来农村的变化只能以翻天覆地来形容!三农问题得到国家高度重视,补齐短板,农村发展要实现弯道超越。种田不仅免收农业税,国家还有各项补助鼓励农民多生产。乡亲们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病有所医;参加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老有所养;村里通了水泥路,后来又把相邻的大小各湾连接起来,小汽车进入了农民家庭。农村人喝上了城里的自来水。人勤地不懒,俯一俯身就能捡到 “钻石”。

父母亲年纪大了,我们兄弟也学村人,把要倒塌的老屋改建成了漂漂亮亮的大房子,左右两边都预留有车库。房前屋后载上了香樟、银杏、广玉兰、桂花树。现在人都往城里挤,说不定哪天又往农村跑呢!等退休了,回农村生活:看蓝莹莹的天,观南来北往的云,临水探鱼性,近山赏鸟音;种一块菜园,养几只鸡鸭,烧柴火灶,吃锅巴粥,晴耕雨读,享受农耕文明的精粹。

《古文观止》与书房

我参加工作后买的第一本书是《古文观止》,是从地摊上淘来的。

社会上有句戏言: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当时农村教师工资很低,每一分钱都要精打细算着用,养家糊口放在第一位置,买书确实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到县城里出差或办事,只要时间允许,就往新华书店跑。书店里书真多呀!托起书摩挲着封页,闭着眼深嗅一口,五脏六腑间充溢着书香气。我记得很清楚,我曾躲在一个角落里,站着一口气连读带翻 “吞”下了路遥的 《人生》。

光看不买,心里总有一种做贼的感觉。

有一次书店看完书,急匆匆去车站乘车回学校。车站旁边的水泥地上排放着一本本旧书,一位老同志在叫卖。班车还在等人,逛逛不会误事。眼睛一亮, 《古文观止》!读书时老师推介过,经典而又耐读。浙江古籍出版社的,老同志要价5元,我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书边被虫蛀过,书脊被鼠啃啮过,书页已经泛黄,我却如获至宝。一本《古文观止》翻烂了,我享受了很多年,也因不通、不懂折磨了好多年。

近些年工资涨得快,我每月工资已近5000元了。我把家安在了城里,平时没有其它嗜好,得闲时就去逛书店,再不用担心看书误了最后一班汽车。现在我可以轻轻松松、大大方方花钱了,看见喜欢的书,时不时掏钱买。 《古文观止》买了三个版本,一本放在学校里,一本放在家里,一本放在随带的背包里。年轻同事告诉我,电脑上就可以看书。但我仍然买书看,阅读纸质书能动笔圈圈画画,眉注尾批,不受许多限制,而且人与书亲熟无间,合二为一。这样读书才能读出味来,这样读书才叫享受!

城里家中我拥有一间书房,面积十几平米,请师傅来装修,在左右两边的墙上用木板做了书架,从地到天。书架上排满了书,一本一本地新做了书签。临窗放一张书桌,桌上摆两盆鲜花。客人见了,啧啧称赞,我也厚着脸皮人前人后当作骄傲的资本。人生处处皆学问,守着两堵书墙,我未必能品出真味,但自有一番清静祥和的天地。

《人民日报》与平板电脑

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我总觉得这话说得太夸了,凭什么呀?

但有一份 《人民日报》在手,身边等于有了顺风耳、千里眼,离知天下事不远了。

在无钱买书的岁月里,我把《人民日报》当书读。

我认一个死理: 《人民日报》的内容,那是经过了千挑万选的上品,凡能在上面发表文章的人,都是一等一的高手。

我读 《人民日报》,先浏览,然后保存,每天再抽时间细读部分文章。 《人民日报》每天信息量大,内容多,少的8版,多的24版。我试过,一年的报纸能堆好几大堆。全部保存决不可能,我只好周末一张椅子,一把剪子剪报。有舍有弃,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剪完后分类,再用订书机装订。读完一叠换一叠,用红笔在上面很随意地圈阅。即便这样,十几年下来家里已到处是剪报,家人不胜其扰。犯愁,再怎么坚持下去呀?

2015年, 《人民日报》客户端上线了,在上面阅读 《人民日报》完全免费。 《人民日报》电子版和报纸同步。如果哪天时间耽误了,也不用着急,上面的报纸前后存放一星期。每天早晨眼一睁,我打开手机阅读当天的 《人民日报》,比看报纸早几个小时呢!手机屏太小,伤眼。我干脆花了1900元买了华为平板电脑,一本薄薄的书大小,WiFi版64G内存,颜色土豪金,很大气。我选择 《人民日报》每天的精彩文章分享到QQ空间里;或者下载,然后在word文档里编辑保存。平板里另存有40G的电子书,任何时候都不会寂寞,我随身携带着一座 “书城”。

从教与大学

我读完初中,报考了中专,被广水师范学校录取。

在当年,中专吃香得很呢,待遇可以直比现在的大学。一旦考中,农村学生便可转户口,读书期间国家负担学费和生活费,毕业后由国家安排工作。

庄稼人的孩子跳出了农村,那已是方圆十里之内很荣耀的事了。

父母亲身体都不好,家底子又薄。在读高中还是读中专的问题上,哥哥和父母背着我替我作出了选择。我蒙在鼓里,直到进考场前才知晓。虽然后来我经过自学考试获得了专科文凭,参加广播电视大学的远程学习获得了本科文凭,但总有遗憾,没有参加高考,没有机会去冲一冲,搏一搏。大学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大学生活究竟是何滋味?到大学校园里走走,大学生上课的教室坐坐,那也是幸福啊!这梦做了很多年。

2005年湖北省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五年内培训10万农村教师。暑期我到华中师范大学参加为期10天的培训。国家负责培训所有费用,还发给凉席、枕头、毛巾被,培训完学员可以带回。培训单位考虑得很周到,专门花一天时间请大车载着农村来的学员逛武汉三镇。我第一次见到了长江,近距离感受了武汉长江大桥。每天晚饭后我逛华中师范大学校园,走走坐坐,坐坐走走。课堂上我听到了很多精彩的讲课,抓耳挠腮,喜不自禁。武汉的夏天有如火炉,但心里一片清凉。

2006年4月,我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学习,时间一个月,学习所有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在中国顶尖师范类大学里,听教授讲课,同来自全国各地的60名校长讨论分享办学经验,跳出井底看一看,望洋兴叹。双休日我拜访了首都的名胜古迹,故宫、毛主席纪念堂、天安门……我登上了长城,当了一回真正的 “好汉”。

2009年暑期,我再次参加湖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到华中师范大学和湖北二师为小学校长班授课,8天时间8个班,每个班大约200人。这一次,我以老师的身份,站在大学教室的讲台上给校长们上课!管理班级的研究生 (班主任)口口声声称我专家,使我尴尬得不知怎么应答。他们哪里知道我是来自农村山区的一名小小的校长!

“有朝一日时运转,每每天天当过年”,这样的好日子,让我们赶上了。每一个人都能活出自己的精彩,就像永远游走在春天里一样。像一首歌里所唱,我也梦想再活五百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笑靥如花,欢乐如潮。

(作者单位:湖北广水市武胜关镇杨家河教学点)

责任编辑 黄佳锐

猜你喜欢

父母亲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代沟
老人债权应归谁?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讲评的几点感悟
四好农村路关注每一个人的幸福
偶尔
清明祭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